常识和洞见|挣扎生活的年轻人,不是“群魔”

挣扎而生的年轻人还被万夫所指,那他们何处可去?他们带红了菏泽,给平台带来了流量,可现在,赚了流量的菏泽和平台,害怕舆论,又一脚将他们踢开。郭有才已成名,机会很多,但更多的,更普通的,指望着在南站多挣一两千块钱的年轻人,没了希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常识和洞见|鼓掌声中,果粉年轻人将世界让给了华为大妈

掌声中,大妈成了英雄,争辩的那个年轻人,显得有些可笑、可怜,反而成了一个小丑——他本在努力保卫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决定着未来。大妈已经定性了,不可改变了,但果粉、年轻人却无法抵抗大妈,反而为她鼓掌。年轻人就在鼓掌中,把世界拱手让给大妈。

封面图片

五环外事务所|挣扎在县城药店的年轻人

在中国的县城里,药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些年轻人却陷入了挣扎,他们面临的选择和困境令人深思。有时候,为了利润,他们不得不向那些老人推荐临期药。

封面图片

在被网课改变的大学里,年轻人如何寻找意义?当下年轻人的处境

在被网课改变的大学里,年轻人如何寻找意义?当下年轻人的处境:年轻人早早开始为就业做打算,包括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年轻人的选择变得无比重要,“行差踏错”(比如选错专业)被认为是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而个人兴趣和擅长,乃至对某种超越性意义的追求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似乎在“赚不赚钱”的问题面前越来越苍白无力。年轻人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者说需要年轻人自己去消化和调试,那就是如何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一种真实且独一无二的联系——如果我们相信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所说的,对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那么我们要如何找到一个甘之如饴为之付出的生活动力呢?之前听播客“问题青年”一期谈大学生活的节目,青年学者袁长庚提出的观点值得深思:我们社会表面上吹捧年轻人,但给予他们的支持又是严重不足的,具体而言就是我们进入社会固化的“历史常态”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在这一方面年轻人得到的思想资源极其有限。相反,社会总是在要求和规训年轻人按照某个既定的、主流的道路走。他认为,好的大学应该是为年轻人未来五十年的生活打下基础,拓展他们的视野,在他们最迷茫的时候给予试错的机会、陪伴和安慰。剩下的就交给年轻人自己,他们会自己找到答案的。一、大学生活的意义:懵懂中自我探索,打开更大世界的窗口二、疫情改变大学生活:困于校园,社交减少三、如何寻找意义:不要接受社会的暗示,拓展自己的边界...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城市的地得|被遮蔽的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面临的是“静默”。一个城市静默一周,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会造成真正的中断。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最近在一个访谈中说,“疫情”对年轻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他们在封控生活中经常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比这无意义感更重要的,可能是“无希望感”。

封面图片

【404文库】呦呦鹿鸣|一些人肉麻吹捧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总想让年轻人充当炮灰

确实,他们吹捧年轻人,说年轻人代表了希望,说“世界是你们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打算交出自己的权力,即便到自己死了也不会。

封面图片

年轻人乘坐电动轮椅出行潮

年轻人乘坐电动轮椅出行潮近期,中国广州出现了年轻人乘坐电动轮椅的潮流。他们用轮椅穿梭街头,购物、上班,甚至进行“赛轮椅”。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电动轮椅的成交订单量暴增60%。中媒指轮椅的流行是因为乘坐舒适、而且价格便宜。北京交通管理局称乘坐电动轮椅出行不属于违法行为。但是,电动轮椅的稳定性和防撞性不如电动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占用社会公共资源。外媒和自媒体指出,年轻人乘坐电动轮椅的原因或许是为了规避当地严格的电动车法规。网络舆论指,年轻人选择以电动轮椅代步,是间接表达对官方的不满。原文链接《中国新闻网》《联合早报》火山闲话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