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OPINION|不是试点的石家庄,其实是个寓言

过去三年的防疫和相关叙事,客观上重新塑造了人们的健康观,有相当多的人被各种防疫场景冲击,对病毒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对病毒的恐惧”到了一定程度,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疾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如果要说“转折”,转折的地方就在这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重要的英雄其实是你 ——

最重要的英雄其实是你——这里是两本书,在斯诺登泄密第7年也是香港抗议运动的次年,它推出了合订的新版。斯诺登为它写了一篇序言;他指出了透明度革命能否成功的最关键问题——也就是我们曾经在《超越透明度革命》中作出的分析。今天再次阅读这两本书,您将能够找到别样的感觉。这两本书非常著名(虽然不一定在中国著名),于是我们就不写推介了,而是引述作者的一段话,如下:在举报AT&T的吹哨人MarkKlein走进电子前沿基金会旧金山办事处两年后,在2008年我写下了关于监视和抵抗的小说《LittleBrother》,他被勒令构建暗房以便让国安局间谍可以非法监视整个互联网。此后的几年中,监视和反监视一直在稳步增长,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吹哨人站出来,使人们对当权者如何使用联网计算机来维护其权力有了新的认识。十年前的这个月,芬兰宣布互联网接入是一项基本人权,人们笑着指责。十年后,我们已经从争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必然涉及互联网转变成了显而易见的事实,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需要互联网。斯诺登在离开香港酒店房间前往流亡地时,带走了一本《Homeland》 — 《LittleBrother》的续集。在上述两本书新版的导言中,斯诺登讨论了在网络的推动下、在全球网络声援运动的支持下,香港起义的迹象一度充满希望。而今天,香港的起义已经灰飞烟灭,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已经开始。如果你需要证明网络在解放性和压迫性的刀刃上是平衡的,这就是。有一个故事说,数字权利运动之所以开始,是因为技术崇拜者们确信互联网会让我们所有人都获得自由;但如果你有这种确信,为什么还要发起一场运动呢?不,这场运动的存在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对技术了解得足够多、能够欣赏其解放潜力的人,就一定会对它的压迫性潜力感到恐惧……https://www.iyouport.org/%e8%b6%85%e8%b6%8a%e9%80%8f%e6%98%8e%e5%ba%a6%e9%9d%a9%e5%91%bd/

封面图片

牛顿其实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

牛顿其实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1643年牛顿出生,1644年明朝灭亡,难道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牛顿其实就是明朝皇族的后裔,本应姓朱,只不过为了躲避满清的追杀,被托付给西方传教士抚养,之后才被带回英国。化名牛顿,将姓氏“朱”的左右两边隐去,一是掩人耳目,躲避追杀,二是暗指失去支撑的大明皇族,同时警示后人不得遗忘自己是中华子孙。西方人如此野蛮,怎么突然就有一个牛顿出来解决了科学问题呢?实际上就是《永乐大典》也一起被托付给了牛顿,牛顿长大之后认真研读其中老祖宗的智慧,才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封面图片

接种COVID-19疫苗后感觉不适?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个好兆头

接种COVID-19疫苗后感觉不适?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个好兆头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头痛、发冷和疲劳等症状可能表明免疫反应增强,只有不到25%的美国人接种了最新的COVID-19疫苗,今年已经有超过2.3万人因此死亡。不接种COVID-19疫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正是担心副作用,如疲倦、肌肉和关节疼痛、发冷、头痛、发烧、恶心和全身不适。但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症状表明免疫反应很强,很可能会降低感染的几率。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ofInternalMedicine)杂志上,它是根据辉瑞生物技术公司(Pfizer-BioNTech)或莫德纳公司(Moderna)mRNA疫苗刚推出时363名接种者的症状报告和抗体反应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出现七种或七种以上症状者的抗体水平几乎是未出现症状者的两倍。参与者主要是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没有感染过病毒。研究中约有40%的人还佩戴了监测体温、呼吸和心率的设备。研究人员发现,与体温没有升高的人相比,那些在第二次服药后皮肤温度升高1摄氏度的人在六个月后的抗体水平是前者的三倍。没有副作用也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和威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伊桑-杜彻(EthanDutcher)博士说:"一般来说,我们发现副作用越多,抗体水平就越高。但这并不是硬性的:一些没有副作用的人比一些有副作用的人有更好的抗体。""随着病毒的发展和死亡率的下降,许多人低估了它的影响。"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副主任伊丽莎-埃佩尔(ElissaEpel)博士说:"对一些人来说,感染COVID-19的代价仍然很高--生病、误工、持久疲劳和可怕的LongCOVID。"她说:"虽然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会让人非常不舒服,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症状与疾病的潜在并发症相比并不逊色。"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教授AricPrather博士说:"COVID-19疫苗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因此确定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强烈的抗体反应仍然非常重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最新建议是,所有6个月及以上的人都应接种最新的疫苗,65岁及以上的人应再接种一剂。编译自/scitechdailydoi:10.7326/m23-2956...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35375.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375.htm

封面图片

除了显而易见的暴力之外,其实有很多是隐藏在日常语言里的。当一个人说:「请你配合我的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得服从我」

除了显而易见的暴力之外,其实有很多暴力是隐藏在日常语言里的。当一个人说:「请你配合我的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在说:「你得服从我」。因为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是没有选择的。再比方说「无害化处理」,听上去非常中性,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就是扑杀,甚至残杀虐杀。再比方说,去年经济统计的时候说居民消费恢复到2019年的60%。为什么是「恢复到」而不是「只剩下」?为什么科学防疫,「科学」的唯一意思似乎变成只有清零一种?所以说,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东西,不要小看日常语言中潜移默化的暴力和暗示。

封面图片

我其实是比较能理解,所谓“性缘脑”和“恋爱脑”是什么的那一类人,毕竟我上网吃过的亏,趟过的雷,可能比网友犯过的贱还多。人其实是不

我其实是比较能理解,所谓“性缘脑”和“恋爱脑”是什么的那一类人,毕竟我上网吃过的亏,趟过的雷,可能比网友犯过的贱还多。人其实是不应该跳出他人处境,只以自身处境为基础,来指责他人“为什么要”和“为什么不”的。假设有一个人叫小美(性别和性取向不论),这个人只对自己的恋爱对象好,一谈恋爱就无影无踪,永远年轻永远狂爱人渣,永远被垃圾货色骗钱骗人,如果有可能还会进入一个格外糟糕的婚姻,离婚,然后再婚,同时未婚的小美在性伴侣问题上甚至因为频繁更换伴侣,普遍认为小美还可能存在滥交的问题。除去荡妇羞辱,网络给小美贴的标签是恋爱脑/性缘脑,认为小美在一些特殊疾病上感染率高。路人a对小美啐了一口,得到了满足。路人b对小美恨铁不成钢,试图指导一番,又很铁不成钢地离开了,也得到了满足。网友c对小美的故事进行了传播,附以自己的评论,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网友d为无数个小美开设了专栏,成为了知名博主。网友e看见了小美的故事,声称自己谈恋爱绝对不这样,应该如何,其独立性被认可。而小美面对的可能是:①长期的家庭创伤完全无法被修复,处境难堪,在这个人的世界里,恋爱对象是唯一被环境认可的家庭成员预备役,曾经受过的苦只能由恋爱补偿。②创伤会吸引同样有创伤的人,创伤也会吸引追求创伤的人,人们普遍认为创伤代表羸弱,羸弱等于适合被欺负。③不停地和他人恋爱,也可能是这个人对自己的处境,当前唯一的反抗渠道。④这个人有后天问题的同时,也有部分先天的因素,导致这个人并不能理解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在其他人身上的运行规则,这个需要通过人际交互来体验这些东西,恋爱是高风险但最便捷的渠道。⑤即使是如此不健康的恋爱,对于这个人来说,也已经是最低风险的代偿手段。⑥这个人迫切需要身体和身体的接触,但是现阶段人们只会让身体接触发生在伴侣和“临时伴侣”之间,并以“性”或“情感”为基础,这个人也只能用“性”和“情感关系”来“交换”自己所需的身体接触。小美真正需要的是:①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创伤干预。②不会被剥夺自身独立性的稳定朋友关系。③更友善的社会氛围。④更安全的体验渠道。⑤更低风险,完全不以情感需求和性为基础的身体接触。⑥用安全逐渐替换不安全,用低风险逐渐替代高风险。甚至如果你是小美的朋友,你的行为也会影响小美的选择:①抛弃,遗忘,指责,控制,放任,嘲笑,传播他人现实隐私。②引导,关注,保持正常距离,转介专业人士处理,提供所需要的。最关键的:关于小美身上的一些细节,更多的细节真相,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知道。甚至小美如果看起来独立自主,言辞尖锐犀利有见解,这个人也未必就不需要医学帮助,这些看似很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可能只是一种格外初级的防御模式。【网评】咱这儿最离奇的景观莫过于人们对别人的生活说两句、听听抱怨,就觉得自己善良又付出了时间所以要求人家“领情”。

封面图片

在我看来,伯格曼的《呼喊与细雨》其实是对于布尔乔亚生活形式的一种批判,三姐妹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布尔乔亚式生活,但是最后却殊途同归,

在我看来,伯格曼的《呼喊与细雨》其实是对于布尔乔亚生活形式的一种批判,三姐妹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布尔乔亚式生活,但是最后却殊途同归,活得非常痛苦。说明这样的生活都是站在空中楼阁之上的,三姐妹的爱欲结构会被一点点小事所剧烈牵动,但对于真正的生离死别却束手无策,反而是一直在劳动的女仆安娜,才有着真情感,这种真情感是在不断的劳动和实践中形成的。故事结尾,两姐妹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次的事件和其他所有布尔乔亚生活的事件一样,来去无踪,没有任何影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