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香港的“靖海侯”现象
下午察:香港的“靖海侯”现象中国知名博客“靖海侯”7月9日在其微信公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香港》,受到香港政界、评论界高度关注,更在许多人的社媒群组中广泛流传,一直到本周,还有香港资深媒体人、学者在报上撰文评论该文。《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香港》一开始就指出,在《香港国安法》实施满三周年之际,香港再度有一种声音涌现:要保持香港的独特性。而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靖海侯”认为,除了“不必要的联想使然”,也是因为香港三年来通过实施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原则进行“拨乱反正”时,执行者作出不应该的言行。文章举的例子包括:少数人(包括官员和议员)不问事情性质与轻重,动不动就拿国安法出来做事,存在香港国安法被“泛化利用”的问题;少数人习惯性为相关政策加码,无脑向社会转移压力,以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方式生硬机械落实政府决定,于是图书馆的鲁迅作品被下架,完全与政治不相干的电影不再播;少数人对理性的批评开始难以容忍,扣帽子的现象不时出现……“靖海侯”把这类言行总结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宁左勿右,不管后果”。对于香港的独特性,文章归纳了四项衡量标准:个人自由上是否有保证、可延续;对外开放上是否不收缩、更彻底;政治表达上是否有渠道、够畅通;文化构成上是否不坍塌、更多元。文章如此作结:“‘保持香港独特性’,就是能让在这里的人热爱她,一度走了的人愿意回来,没有来过的人向往奔赴……就是珍重她,在厘清大是大非后不折腾。”“靖海侯”此文一出,在香港政界、评论界可说有如平地一声雷,建制派人士纷纷发声回应,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例如,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刚就发文指香港不应刻意“求异”去彰显“两制”,但也不能过分“求同”来宣扬“一国”。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行会成员汤家骅分别提及今年5月教育局官员指鲁迅著作“鼓励学生上街”而要求学校图书馆下架、公共图书馆把不涉违国安法的书籍也一并下架的事件,批评港府分不清文学和煽动性文字、令市民出现不必要的担心,让外国投资者对香港产生不良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