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重大突破!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核集团:重大突破!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据中核集团消息,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投稿:@ZaiHuaBot频道:@TestFlightCN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核集团: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核集团: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为实现聚变能源,需要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

封面图片

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中核集团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可控核聚变是目前认识到的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主要的方式有3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2022年12月5日,美国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实现能量净收益的可控核聚变。该实验通过192道激光聚焦目标提供2.05兆焦耳的能量,从而超过聚变阈值,产生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中核集团称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核集团称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称,已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据澎湃新闻报道,星期五(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中核集团称,这是中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中核集团称,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优势,是目前认识到的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封面图片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此次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据介绍,为实现聚变能源,需要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在实现百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基础上,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团队,将进一步发展高功率加热和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运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堆芯级等离子体运行,研究前沿聚变物理,为我国开展聚变燃烧实验、自主建造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据悉,聚变能源具有无限、经济、可计划、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下人类能够掌握的终极能源形式,甚至会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7964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79643.htm

封面图片

TAE首次实现读取磁约束氢硼核聚变的数据

TAE首次实现读取磁约束氢硼核聚变的数据该装置被设计为维持3000万°C(5400万°F)的等离子体,但它已经突破了7500万°C(1.35亿°F)。今天,TAE正在庆祝在备受尊敬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团队记录了世界上首次对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氢硼聚变的测量。这句话高度具体是有原因的;作者指出,H-B核聚变已经在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和粒子加速器中通过束靶聚变进行了测量。但是这些环境并不能告诉TAE关于H-B核聚变及其产物在磁约束等离子体中如何表现和扩散,就像他们将在反应堆中使用的那些。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的大型螺旋装置--一个大型超导恒星仪NIFS这些实验是作为与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NIFS)合作的一部分进行的,该研究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超导等离子体约束装置和世界上第二大的恒星仪:大型螺旋装置,或LHD。它不是专门为追求氢硼核聚变而设计的,但该项目利用了LHD已经具有向等离子体中注入硼或氮化硼的系统这一事实。一般来说,注入硼是为了调节安全壳的壁,清除杂质,减少湍流,改善等离子体的封闭性,并提高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但该团队意识到,硼也积累在等离子体的中间,其密度足以使高能质子射入等离子体时产生可测量的氢硼聚变。因此,TAE组装了一个系统,基于钝化植入式平面硅(PIPS)探测器,以检测LHD室中H-B核聚变产生的α粒子(或氦核)。果然,当硼注射和高能质子束同时开启时,PIPS机器检测到了超过150倍的α粒子脉冲。实验装置中的高能质子击中硼粉粒子TAE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lBinderbauer说:"这项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并表明氢硼在公用事业规模的聚变发电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解决手头的物理挑战,并向世界提供一种变革性的无碳能源新形式,这种能源依赖于这种无放射性的丰富燃料。"这种性质的研究将继续进行,希望能找到增加核聚变收益的方法,以及其他方面。而且,TAE将继续迭代自己的设备,计划在"十年中期"推出"哥白尼"反应堆,TAE预计该反应堆将能够获得比运行所需更多的能量。到2030年代初,该公司预计其"达芬奇"机器将启动和运行,它说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H-B核聚变发电厂原型,与电网连接并提供电力。该论文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公开发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47117.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47117.htm

封面图片

第122254次实验 403秒 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第122254次实验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一团耀眼的白光从山脉尽头升起……”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利用核聚变等技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成为真正的太空文明。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如果能造一个“太阳”来发电,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们已努力70多年。形如“巨炉”,一腔“热火”胸中涌。EAST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4月12日晚,经过十几年聚力攻关,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2017年的101秒世界纪录,实验现场一片欢腾。“Shot:122254。”EAST控制大厅屏幕上的数字显示,这是历经十二万多次实验取得的成功。“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都大幅度提升,“这为提升未来聚变电站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奠定了坚实物理基础。”据悉,EAST装置上有核心技术200多项、专利2000余项,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炉,共有上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这次成功突破,离不开等离子体控制、加热、壁处理、先进诊断等技术提升和内真空室改善。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5447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54471.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