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玩脱了就开始了新的意识形态割席,那些说“抢乌克兰媳妇”的,都是台独和疆独,哦原来微博上两独这么多啊,微博抖音才是两独总阵地#每日语言辨析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台北前副市长黄珊珊宣布加入民众党 盼摆脱统独意识形态

台北前副市长黄珊珊宣布加入民众党盼摆脱统独意识形态台北市前副市长黄珊珊星期四(4月6日)宣布已正式加入台湾民众党,表示希望台湾能够摆脱统独意识形态对立及蓝绿在地方与黑金共治,盼能承担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责大任。黄珊珊星期四透过脸书帖文宣布正式加入台湾民众党。她说,从政24年,服务公众已是生活习惯,她很清楚对台湾这块土地与人民仍有十足热情与一份责任感,去年选举过后最不舍的就是支持她的选民与年轻朋友。黄珊珊称,选民与年轻朋友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及期盼挣脱政党对立与意识型态捆绑,赋予34万张选票期待。她表示,想为这群支持她的人们,打造符合民众期待的正常国家。黄珊珊说,深信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与台湾民众党,正是彰显正直诚信的正确选择。她表示,过去在台北市议会见证柯文哲执政五年及到市府担任副市长近三年,与柯文哲朝夕相处也与民众党并肩作战,充分体认到要改变台湾政治就必须凝聚这股力量,唯有壮大这股力量,才更有能量对抗黑金贪腐及金权政治。黄珊珊也称,柯文哲并不完美,但在政治文化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包含坚守财政纪律、追求公平正义等,最重要的就是正直诚信,柯市府留下制度与团队文化确实为台北市的未来带来正面发展。她表示,去年参选台北市长虽结果不如预期,但坚信改变政治文化的社会运动已开花结果,全台湾已有相当比例的中间选民从蓝绿对立中觉醒选择更正确价值。中时新闻网星期三(4月5日)就报道了黄珊珊已决定加入民众党的消息。知情人士说,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结束后,黄珊珊全心全意协助柯文哲投入台湾总统选战,这段期间常与民众党人士接触,并已有意愿加入民众党。据了解,柯文哲预计5月成立竞选办公室,黄珊珊将接任竞选总干事。而黄珊珊如何处理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关系,将是外界关注焦点。针对是否退出亲民党,黄珊珊接受媒体电话访问时仅回应目前仍在开会。

封面图片

侯友宜:两岸不该被政治意识形态操弄

侯友宜:两岸不该被政治意识形态操弄台湾在野的国民党总统参选人、新北市长侯友宜说,台湾前副总统萧万长以长年在经济、外交上的经验,分享了许多看法,并认为两岸关系必须在对等、尊严原则下和平相处,目的是创造两岸和平与繁荣,“不该被政治意识形态操弄”。侯友宜星期天(6月4日)在个人脸书上贴文,讲述了他日前与萧万长交流后的感想。侯友宜说,他跟萧万长有许多相似经历,包括都是菜市场长大的孩子,一样独自北上求学,出社会后从基层公务人员做起等等。侯友宜提到,自己在请益萧万长的过程中,萧万长以长年在经济、外交上的经验,分享了许多看法;对于两岸关系,必须在对等、尊严原则下和平相处,尤其两岸之间,在文化、语言、美食等生活样态,都有着历史脉络下的紧密关联,互动与交流,目的是创造两岸和平与繁荣,不该被政治意识形态操弄。谈及当年美国与台湾断交的时刻,侯友宜说,时任国贸局副局长的萧万长,临危受命赴美谈判,为台湾争取到“永久最惠国待遇”,成为维系往后台湾经济命脉的重要关键。侯友宜表示,萧万长也以过来人的深刻经历呼吁,台湾与美国之间,必须要签署的是自由贸易协定(FTA),如同当年马英九政府与新西兰等地签署的经济伙伴协定及经济合作协定,才能为台湾的经贸产业带来具体助益;在内政部分,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重要基石,必须因应市场趋势,协助转型升级。侯友宜说,萧万长对于他扛起重振台湾的重责大任,给予满满的鼓励与支持,自己必极尽心力,集结所有人的力量,带给台湾更好的未来。“台湾就是咱们的厝(闽南话,家),我们都是厝内人,我们都是家己人(自己人)。”

封面图片

中央社彭博:习近平和蒲亭正对拜登展开意识形态反攻

封面图片

政治学人 | 信息接触、威权人格、意识形态与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网民政治态度形成机制分析

本研究认为,处于相同结构下的个体在接收同样的信息后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原因不在外在的结构,而在个体的内在差异。这一差异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威权人格与意识形态立场之上。

封面图片

王陶陶|两种矛盾的变化:中国网络意识形态的现状与隐忧

随着冷战的加深和意识形态对抗的加剧,互联网作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无疑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互联网不仅仅反映了中国新生代年轻人的心态,也预言了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对国内互联网舆论的意识形态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和预估,具有相当的意义。

封面图片

北京始终在高举民族主义而不是意识形态,它声称 “辱华” 而不是反共,因为自己就是最大的反共者。由于西方左翼 “偏执派” 试图

在2020年的年终对话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尤其是双方各自的反抗者的区别和相似性,以期能找到联合的力量。这其中突出的一个障碍就是,高堡奇人幻境——我们称之为双方各自的“偏执派”。而lausan这篇文章对偏执派的思路为什么无法成功,做出了具体解释。去年底的年终礼我们也提到了中国和美国是冷战而不只是竞争。但这次新冷战和曾经的冷战不同,它始终无法进入意识形态对峙的层面,因为它真的没有。北京始终在高举民族主义而不是意识形态,它声称“辱华”而不是反共,因为北京自己就是最大的反共者。由于西方左翼“偏执派”试图以中国为杠杆的战略正在逐渐形成影响(去年初延续了数月的左翼内部大辩论的主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已经变得紧迫。lausan的文章梳理了基本脉络,希望能帮助您理解我们在2020年底对中美关系和反抗斗争的讨论。推荐~《中国特色的反共》#Chinahttps://iyouport.substack.com/p/9b4?s=w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