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研发手机应用助评估抑郁症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手机应用助评估抑郁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6月9日公布,研发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序,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态数据,包括面部表情、声音等生物指标,以及由腕动计收集到的作息习惯资料作诊断,能有效评估抑郁症,准确度高达八成。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团队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共招募101名抑郁症患者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士参与。参加者需要连续七天佩带腕动计以记录作息资料,并在港中大研发的手机程式中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记录自己的表情、声音及感觉描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香港中文大学研发一款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综合香港中通社和《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星期天(6月9日)公布,该院研发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态数据,包括面部表情、声音等生物指标,以及由腕动计收集到的作息习惯资料作诊断,能有效评估抑郁症,准确度高达八成。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团队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共招募101名抑郁症患者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士参与。参加者需要连续七天佩带腕动计以记录作息资料,并在港中大研发的手机程式中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记录自己的表情、声音及感觉描述。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生物特征,包括减少活动时间,作息时间较紊乱;多紧皱眉头,嘴角向上的表情较少;交谈时倾向谈及自己,较常使用带有消极情绪的言语,语速变慢且停顿时间有较大变化等。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学教授荣润国说,抑郁症不仅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还涉及生理、认知、情绪、语言及作息等。因此,除了传统的临床诊断,利用电子方式测量及分析多模态数据,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抑郁症评估和监测工具。2015年香港精神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每100名香港人就有8.3人患有抑郁症。目前临床评估是诊断抑郁症的黄金标准,但精神健康服务在香港及全球多个地区供不应求。上述调查指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有七成人并未寻求精神健康服务,原因包括缺乏意识、害怕被歧视或寻求服务时遇到困难。为了让患者更愿意寻求协助,医学界近年兴起利用无需面诊的电子平台协助诊断。2024年6月10日10:05PM

封面图片

中大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程式 冀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

中大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程式冀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中文大学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的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声音及文字等生物指标,以及智能手表收集作息习惯等数据来诊断,准确度达八成一,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发表。中大医学院在2021至2023年期间进行对照研究,招募101名抑郁症病人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人士,他们需要连续7日、每日做4次记录,包括填写心情日记,自我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片段回答问题。在收集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及声音等数位生物特征后,经分析得出与抑郁症相关的常见表征。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表示,抑郁症影响情绪、语言等变化,举例经常皱眉至眉头出现「亚米加符号」的面部表情、语速变慢,及延迟作息时间,均属于忧郁情绪的特征。根据2015年本港精神健康调查数据,每100人当中,有8.3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两成多患者会寻求支援,原因包括对病症缺乏认知、怕被标签,或难以寻求服务等。手机应用程式目前只限内部研究用途,预计需要多至少一年才能推出市面。研究团队期望,透过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传统临床诊断,有效筛查,及早诊断及介入治疗;长远普及精神健康服务,缩短轮候服务的时间。2024-06-0907:37:54

封面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手机应用助评估#抑郁症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itnews/202

封面图片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年#中国#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选择#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5成患者为在校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有个问题家庭。女性患病者为男性两倍,每五个产妇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国内80%的医院没有精神科,同时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年增长20%。

封面图片

歌手李玟去世 爱笑的女孩也会得抑郁症吗?

歌手李玟去世爱笑的女孩也会得抑郁症吗?当然,斯人已逝,我们无意也不该去揣测病因,只能道一声安息,但作为科普媒体,我们还是应当澄清一下误解:爱笑的人也会罹患抑郁症。01、爱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吗?“阳光、微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抑郁症”这个词,大家经常会听到,也都很熟悉.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的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但是,只有情绪低落、生活毫无动力的人才会患抑郁症吗?当然不是。前段时间我的治疗室来了一个很爱笑的患者,候诊时跟她聊天,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个开朗的人,在聊天的过程中她给人的感觉也很开心。不过,当看到她的病历和评估结果时,才发现原来她已被确诊抑郁症。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和这个患者的家人或朋友一样,不相信她居然患了抑郁症,一个爱笑的人怎么会患抑郁呢?但大家能否肯定您身边总是嘻嘻哈哈,挂着笑脸的人是否真的快乐?他们会不会是“微笑抑郁症”的患者呢?02、什么是“微笑抑郁症”?“微笑抑郁症”不是经临床诊断的定义,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它是指当一个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自己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使抑郁症状更难被发现。因为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都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展现出悲观的状态的。03、为何抑郁了还挂着笑脸?很多成年人都会不愿意把负面的情绪表露在人前,以免给人软弱的感觉或者成为别人的负担。此外,有些成年人也有种种原因让他们选择把抑郁的情绪藏起来。比如可能觉得平时父母这么严格,肯定不会相信他们,也就觉得不可能解决问题了;家人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机会一起相处和聊天,经常都是独处,所以也就习惯了把心事藏在心里,在别人面前假装快乐。甚至有的时候,当患者在表情或行为上露出悲观的情绪,就会被身边的人问个究竟,但在被询问一番之后,却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还不如把心事藏在心里不让任何人知道,至少不会因为被“询问”而觉得更心烦。很多时候,会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偷偷做出轻生的举动,但在被发现前自己并不会主动表露出来。04、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一些微细的特征来判断自己有没有出现抑郁的情况。-食欲食欲突然改变,开始食欲减退或者过量进食。-作息作息时间改变,整天卧床睡觉或者经常失眠,甚至作息时间颠倒。-心态对事物感到无望、内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兴趣对以往喜欢的事物不再感兴趣、不再享受其中。其实,抑郁症的表现不只是我们普遍所认识的那样,除了情绪低落、对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思想变得负面之外,有一些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是很难被观察到的。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有没有出现一些微细的抑郁特征线索,有没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乐观、独自一人的时候却非常负面的表现呢?对于“爱笑”的抑郁症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让他们尽早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6922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69223.htm

封面图片

为抑郁症患者量身定制的AI测脸应用程序 帮助控制病情

为抑郁症患者量身定制的AI测脸应用程序帮助控制病情这款应用的设计理念是,每当用户通过面部识别系统解锁手机时,设备的前置摄像头就会捕捉到用户面部和周围环境的多张照片。然后,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将对这些图像进行评估,仔细检查用户的面部表情和背景图像。如果应用程序认为用户的抑郁症正在恶化,它就会建议用户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进行户外运动或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社交。理想情况下,它不会发出严厉的警告,要求用户寻求心理治疗--至少一开始不会--因为这样做可能只会让用户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更糟糕,从而加剧抑郁。人工智能是在一组177名测试对象身上训练出来的,这些测试对象被分为五个子集,他们之前都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在90天的时间里,每个人的手机都会拍摄他们对"我曾感到沮丧、抑郁或绝望"这句话的认同程度。这一提示是广泛用于评估抑郁症的八点病人健康问卷的一部分。虽然参与者同意由手机拍照,但他们在回答提示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手机在拍照。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拍照时并没有下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随后对总共125000张照片进行分析时,人工智能识别出(在某些子集中)与最强烈地同意提示相吻合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包括注视方向、眼球运动、头部位置和肌肉僵硬程度的变化。人工智能还能识别出反复出现的环境因素,如明亮或昏暗的灯光,以及是否有其他人在场。利用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模型,该应用程序接下来被用来分析其他子集的智能手机图像。事实证明,该应用程序在识别哪些人抑郁症恶化方面的准确率为75%。据信,一旦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大约在五年之内--准确率至少会攀升到90%。虽然定期的临床精神评估可以提供相同的基本信息,但MoodCapture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患者更频繁地评估自己的病情,在病情恶化之前迅速做出反应。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古拉斯-雅各布森(NicholasJacobson)教授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承认了MDD(重度抑郁症)的动态和高度个性化的性质,其症状每天都会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密切跟踪一组被诊断为MDD的人的这些变化,我们旨在发现抑郁症随时间变化的特定模式和特征。"左起:Guarini博士生ArvindPillai和博士生SubigyaNepal是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计算机科学教授AndrewCampbell是通讯作者,Geisel教授NicholasJacobson是共同作者。(照片:KatieLenhart)...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21983.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21983.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