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程式 冀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

中大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程式冀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中文大学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的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声音及文字等生物指标,以及智能手表收集作息习惯等数据来诊断,准确度达八成一,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发表。中大医学院在2021至2023年期间进行对照研究,招募101名抑郁症病人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人士,他们需要连续7日、每日做4次记录,包括填写心情日记,自我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片段回答问题。在收集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及声音等数位生物特征后,经分析得出与抑郁症相关的常见表征。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表示,抑郁症影响情绪、语言等变化,举例经常皱眉至眉头出现「亚米加符号」的面部表情、语速变慢,及延迟作息时间,均属于忧郁情绪的特征。根据2015年本港精神健康调查数据,每100人当中,有8.3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两成多患者会寻求支援,原因包括对病症缺乏认知、怕被标签,或难以寻求服务等。手机应用程式目前只限内部研究用途,预计需要多至少一年才能推出市面。研究团队期望,透过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传统临床诊断,有效筛查,及早诊断及介入治疗;长远普及精神健康服务,缩短轮候服务的时间。2024-06-0907:37:54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

港中大研发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香港中文大学研发一款手机应用,协助评估抑郁症。综合香港中通社和《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星期天(6月9日)公布,该院研发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态数据,包括面部表情、声音等生物指标,以及由腕动计收集到的作息习惯资料作诊断,能有效评估抑郁症,准确度高达八成。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团队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共招募101名抑郁症患者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士参与。参加者需要连续七天佩带腕动计以记录作息资料,并在港中大研发的手机程式中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记录自己的表情、声音及感觉描述。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生物特征,包括减少活动时间,作息时间较紊乱;多紧皱眉头,嘴角向上的表情较少;交谈时倾向谈及自己,较常使用带有消极情绪的言语,语速变慢且停顿时间有较大变化等。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学教授荣润国说,抑郁症不仅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还涉及生理、认知、情绪、语言及作息等。因此,除了传统的临床诊断,利用电子方式测量及分析多模态数据,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抑郁症评估和监测工具。2015年香港精神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每100名香港人就有8.3人患有抑郁症。目前临床评估是诊断抑郁症的黄金标准,但精神健康服务在香港及全球多个地区供不应求。上述调查指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中,有七成人并未寻求精神健康服务,原因包括缺乏意识、害怕被歧视或寻求服务时遇到困难。为了让患者更愿意寻求协助,医学界近年兴起利用无需面诊的电子平台协助诊断。2024年6月10日10:05PM

封面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手机应用助评估抑郁症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手机应用助评估抑郁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6月9日公布,研发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序,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多模态数据,包括面部表情、声音等生物指标,以及由腕动计收集到的作息习惯资料作诊断,能有效评估抑郁症,准确度高达八成。港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团队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共招募101名抑郁症患者及82名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士参与。参加者需要连续七天佩带腕动计以记录作息资料,并在港中大研发的手机程式中评估快乐指数,以及录影记录自己的表情、声音及感觉描述。——

封面图片

中大医学院调查:近4%儿童及青少年曾想过自杀

中大医学院调查:近4%儿童及青少年曾想过自杀中大医学院调查发现,近两成半受访儿童及青少年过去一年,受至少一种精神疾病困扰,例如焦虑症及抑郁症;另外近4%曾想过自杀,尤其中学生情况响起警号。中大形容学童轻生问题处于「冰山尖端」,社会需要进一步做好预防。政府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认为,疫后复课为学童的适应等带来挑战,建议应将学童精神健康放首位,放轻学习进度。2023-11-2912:26:13

封面图片

《少年抑郁症》

名称:《少年抑郁症》描述:于宏华,《少年抑郁症》医学顾问,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原主治医师,擅长青少年抑郁症诊断与治疗,累计心理治疗时长超过6000小时。她对书中的每个案例都进行了专业的心理分析,并给出治疗指导。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mWviEWKrd1f大小:10m标签:#电子书#少年抑郁症#ali来自:雷锋频道:@yunpanshare群组:@yunpangroup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中大医学院研发出评估抑郁症手机程式冀助及早诊断并介入治疗中文大学医学院研发出有效评估抑郁症的手机应用程式,透过人工智能分析使用者

封面图片

研究称深部脑刺激有望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的一套潜在有效治疗方法

研究称深部脑刺激有望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的一套潜在有效治疗方法在2022年8月19日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借助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可行性。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预估数据:2020年的时候,全美约有2100万人经历过至少一次重度抑郁症发作。不过一项新研究发现,对奖励和动机相关的大脑区域进行深部脑刺激,有望成为应对抑郁症的一套潜在治疗方法。研究配图1-组概率DTI分析来自休斯敦的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针对动机和奖励相关的内侧前脑束(MFB)上外侧分支的深部脑刺激(DBS)研究,揭示了DBS植入后持续12个月的大脑代谢性变化。发表于《MolecularPsychiatry》上的这项新研究,在实验期间招募了10位患者,结果表明其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一套潜在有效疗法。作为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麦戈文医学院VivianL.Smith神经外科的前住院医师(现多伦多大学研究员),论文一作、医学博士ChristopherConner表示:在此前的漫长研究中,医学界在使用DBS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实验并不总是非常成功。但这项PET新研究表明,我们正在改变大脑的长期运作、以及让它开始自我组织并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方式。研究配图2-6/12个月随访时的祖PET分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DBS一直被用于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帕金森、震颤和肌张力障碍——同时也被视作难治性抑郁症的一套潜在疗法。DSB涉及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区域,并于那里产生改变大脑活动的电脉冲。不过研究的难点,在于确定大脑的哪个区域,可被用于治疗长期的抑郁症。ChristopherConner补充道:我们瞄向了离开这个脑干小区域的一束纤维,它可以传播到整个大脑的其它区域。PET扫描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非常分散的下游效应。不过它的影响并不单一,因为没有一个大脑区域和抑郁症确切相关、整个大脑都需要改变。而针对这个小目标,就是目前我们所能做到的。研究配图3-所有受试者尾状核的平均PET变化和MADRS评分在实施DBS之前,研究人员对10名参与者的每一人开展了基线PET扫描、并于6/12个月后的随访阶段开展了额外的对比扫描,以评估相关变化和疗效。结果发现,8/10的患者都显现出了效果。麦戈文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教授LouisA.Faillace、以及兼任转化精神病学项目/抗治疗抑郁症项目主任的医学博士JoãodeQuevedo总结道:通过比对PET图像上的相关变化,患者报告称他们的抑郁症状在治疗后有所减轻。对于患有严重慢性/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来说,良好反应表明受试者的抑郁症状可能减少了至少50%。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1244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12449.ht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