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安部:新版《反间谍法》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

中国国安部:新版《反间谍法》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说,新版《反间谍法》修订适时、适合、适度,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了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四(2月1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下称《反间谍法》)自去年4月通过以来,部分外部势力抱着怕被“打脸”就“黑脸”、怕被“揭短”就“护短”、怕被“端锅”就“甩锅”的心态,对《反间谍法》立法和执法工作指手画脚、歪曲抹黑。但事实是《反间谍法》修订出台契机适时,程序规范,权责明晰,有力震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嚣张气焰,令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心。在统筹赋权限权关系方面,文章强调,《反间谍法》妥善处理赋权与限权的关系,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文章指,法令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安机关反间谍执法和监督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国安机关执法规范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国安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文章称,当前国安领域的公开较量和隐蔽斗争轮番上演,各类间谍破坏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阔、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反间谍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修订《反间谍法》是加强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迫切需要。文章说,间谍行为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由于其行为的敏感性、目的的政治性、主体的涉外性、形式的秘密性、影响的不可控性和损害的难以补救性,导致间谍行为成为危害国家安全诸多因素中最为严重的行为之一,各国无不严厉打击。中国反间谍斗争,“乃是光明磊落的正义之举”。2024年2月2日8:30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反驳外界质疑《反间谍法》:恶意曲解抹黑正常立法

中国国安部反驳外界质疑《反间谍法》:恶意曲解抹黑正常立法针对境外媒体对中国修订《反间谍法》提出质疑,中国国家安全部反驳称,其作为是恶意曲解,抹黑中国正常立法。中国国安部负责人星期五(8月4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回答记者提问时,做出上述回应。中国国安部负责人说,《反间谍法》修订出台后,境内外舆论都比较关注,绝大多数意见支持修法,认为间谍行为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同时有个别境外媒体对中国修订《反间谍法》表示担忧,渲染会影响投资营商环境,有的甚至是恶意曲解,攻击抹黑中国正常立法活动。对此,中国国安部做出四点回应。中国国安部负责人说,加强反间谍工作,维护本国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以立法形式防范打击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通行做法,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法律规定。负责人指出,修订《反间谍法》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这次修订《反间谍法》目的,是防范、制止、惩治间谍情报机关实施的各种间谍违法犯罪活动,不针对在华合法经营、投资、从业的公司及其人员。负责人称,《反间谍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反间谍工作坚持“积极防御”的原则,这鲜明体现了中国反间谍工作的正义性。有的境外媒体将中国依法调查处理间谍活动,与国家、企业、人员之间正常交流合作挂钩,是对《反间谍法》的误读。负责人续称《反间谍法》的规定公开透明、清楚明确。《反间谍法》对反间谍工作原则、间谍行为定义、调查处置的条件和程序、法律保障监督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有的境外媒体关注“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的界定问题。对此,负责人回应,首先,此界定的前提是非法行为,对于遵守中国法律、提供正常商业服务的公司及其人员,并不受本条约束。其次,此界定指明了非法行为和合法行为的界限,便于社会知晓,增强了公司及其人员在华合法开展业务的确定性。再次,此界定是各国立法普遍做法。多数国家将获取、收集、复制、泄露、提供有损国家安全或者利益的各种文件、资料、信息、物品、商业秘密等行为,均作为间谍行为。...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将修反间谍法歪曲为泛化国安是贼喊捉贼

中国国安部:将修反间谍法歪曲为泛化国安是贼喊捉贼中国国安部批将修订《反间谍法》歪曲抹黑为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中国国安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星期一(10月23日)发文称,今年4月《反间谍法》修订通过以来,境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绝大多数声音尊重和支持中国正当的立法活动,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甚至是恶意攻击抹黑。为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中国国安部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言论予以回应和驳斥,推动各方正确理解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文章指出,2014年《反间谍法》由1993年《国家安全法》更名而来,这次修订实质是30年来的首次修改完善。2023年修订《反间谍法》则是对原法的必要补充完善。文章解释称,过去30年,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中国的间谍窃密活动严峻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原《反间谍法》面临着间谍行为界定不清晰、防范制度不健全、执法措施不完善等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亟需因应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反间谍法律制度。针对被指频繁修法是“泛化国家安全”,中国国安部反驳,阶段性修改反间谍相关法律制度是各国通例。文章还指出,中国坚决反对将经贸、科技等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近年来,美国打着“法治”的幌子,披着“国家安全”的外衣,对正常经贸往来、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进行遏制打压,炮制所谓“中国间谍案”。文章提到,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年12月的刊文指出,2018年以来美国司法部发起“中国行动计划”,77起案件中近九成针对华裔人士,七成以上不涉及经济间谍指控,还有大量案件没有或无法结案。文章最后强调,将修订《反间谍法》这一正常立法活动歪曲抹黑为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2023年10月23日12:03PM

封面图片

中国新版反间谍法定义模糊

中国新版反间谍法定义模糊中国新版反间谍法扩大间谍行为定义,包括「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资讯基础设施等的网路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等皆被匡列为间谍行为。此法有定义不清、界定模糊和诠释权过大等问题,外界颇感不安。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NCSC)示警,在中国的美企和个人可能因传统商业行为面临惩罚,而这个示警也可能让北京视为间谍行为,或使北京认为有助外国对中国实施制裁行为。Postedon@xisparty资料及图片来源:社群、联合新闻网#反间谍法#加速师#EvilCCP#BoycottChina#人治社会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长:深入开展反间谍等五反斗争

中国国安部长:深入开展反间谍等五反斗争中国国安部长陈一新在中共党校的官方报纸《学习时报》撰文表示,要深入开展反颠复、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五反斗争”。陈一新在星期一(4月29日)见报的文章中称,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立足国家安全机关职责,深入开展反颠覆、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五反斗争”,切实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文章提出,要打好反颠覆保卫战。对外筑起维护政治安全的钢铁长城,高度警惕反华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严厉打击境外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决防范抵御“颜色革命”。对内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守好互联网、高校等意识形态阵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严防各类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在阐述打好反分裂主动战时,陈一新提出要坚定反“独”,坚决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反制外部势力干涉行径,依法惩治充当“台独”“马前卒”的台湾间谍人员,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隐蔽战线贡献”。他也指出,要打好反间谍攻防战。组织强大攻势,持续开展反间谍专项行动,健全反间谍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实施新反间谍法,全面提升依法打击能力,坚决挖“钉子”、除内奸。2024年4月29日5:20PM

封面图片

娄勤俭:反间谍法并未扩大间谍行为范围

娄勤俭:反间谍法并未扩大间谍行为范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新任发言人娄勤俭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并没有扩大间谍行为的范围,不针对商业往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正常活动。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星期一(3月4日)中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会上记者提问,中国新修订反间谍法中宽泛模糊的表述引发一些外国投资者担忧,娄勤俭作出上述回答。娄勤俭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有外媒报道这次修法扩大了间谍行为的范畴,会导致外国人和外国公司来中国面临更大的风险。他说:“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这是对反间谍法的错误解读。”娄勤俭说,大家可以仔细读一下条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并没有扩大间谍行为的范围,而是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在合理借鉴各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间谍行为的定义,明确了非法行为和合法行为的界限,增强了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在华投资工作、生活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他还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不针对商业往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正常活动,“我们反对通过曲解反间谍法抹黑、破坏中国营商环境的行径。”娄勤俭说,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并在本届立法工作中安排了多个涉外法律项目,为保护在华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他说:“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欢迎并吸引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来华商贸投资,交流合作,对这一点中国的态度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2024年3月4日1:35PM

封面图片

反间谍法被指致寒蝉效应 中国国安部反批美滥用法律打压中国

反间谍法被指致寒蝉效应中国国安部反批美滥用法律打压中国中国今年4月修订《反间谍法》,被质疑对外资造成寒蝉效应。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驳斥相关说法纯属“歪理邪说”,并反指美国滥用法律打压国际竞争对手,炮制多起中国经济间谍案。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三(12月6日)发布《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的四大谬误(上)》文章,抨击外界煽风点火,污蔑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渲染在华正常商业活动可能被当作间谍行为。上篇文章先公布两项谬误,其中一项为《反间谍法》恶化营商环境,对外企在华投资造成寒蝉效应。文章称,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更加清晰准确、公开透明,“恰恰是中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体现”。文章说,《反间谍法》的前身是1993年《国家安全法》,条文较为简单,多为原则性表述。这次修订将条文由40条细化为71条,进一步明确合法和非法的边界,增强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减少企业违法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更好依法依规经营。文章引用中国商务部数据,称今年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万1947家,同比增长32.1%;另中国今年新增货运航线180条,中欧班列共开行1万4562列、发送货物157.9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9%。文章称,上述数据既是外商在中国投资信心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最佳证明。世界各国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既是通行做法,也是正当之举。炒作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加速经济脱钩,纯属“歪理邪说”“颠倒黑白”。文章提出的第二项谬误为《反间谍法》将商业数据视为国家秘密,正常获取商业信息的行为可能被当作间谍活动。文章称,《反间谍法》打击的是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不针对正常商业活动,不会对外企在华合法投资经营造成任何影响。文章反指,美国1996年出台的《经济间谍法》,将盗窃商业秘密当作一种间谍犯罪,滥用该法打压国际竞争对手。文章指控,近年美国更罗织罪名、捏造证据,连续炮制数十起中国经济间谍案。“如果拿着‘美式概念’来生搬硬套中国的《反间谍法》,得到的当然只会是错误答案。”2023年12月6日1:03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