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定学位法:研究生导师应为人师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中国制定学位法:研究生导师应为人师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中国星期五(4月26日)通过学位法,规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关心爱护学生,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提高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水平。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星期五表决通过学位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旨在规范学位授予工作,保护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学位质量,内容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附则。学位法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包括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按照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等授予。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学位法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应当为研究生配备品行良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者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科研人员或者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建立遴选、考核、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关心爱护学生,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提高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水平。学位法还规定,学位申请人、学位获得者在攻读该学位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包括: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攻读期间存在依法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严重违法行为。此外,学位法规定,学位申请人对专家评阅、答辩、成果认定等过程中相关学术组织或者人员作出的学术评价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术复核。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自受理学术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重新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并作出复核决定,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学术复核的办法由学位授予单位制定。2024年4月26日10:07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学位法草案二审 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

学位法草案二审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学位法草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不授予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草案二审稿在学位授予条件中进一步明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学术学位突出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体现专业学位特点,允许博士专业学位通过其他规定的成果答辩表明专业水平。草案二审稿完善答辩程序,明确答辩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答辩,答辩以投票方式表决,并当场宣布;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学位授予单位以外的专家应当不少于二人。草案二审稿明确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责任,细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责任,增加规定不授予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草案二审稿还完善了涉外学位方面的规定,加强涉外学位管理,明确对在学位授予单位学习并申请学位的境外个人授予学位的条件,对学位授予单位在境外授予学位、境外教育机构在境内授予学位、境外教育机构学位证书的承认分别作出原则规定。(中新社)

封面图片

学位法草案将提请二次审议 确保博士学位质量

学位法草案将提请二次审议确保博士学位质量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学位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草案一审稿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相关主体责任,并对保障博士学位质量作出专门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杨合庆:一是,明确学位授予单位应当为研究生配备品行良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者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科研人员或者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建立考核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要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加大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和支持力度,提高授予博士学位的质量。三是,明确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当认真履行博士研究生培养职责,在培养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全过程加强指导,确保培养质量。(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两类学位同等重要,培养单位应予以同等重视。优化两类研究生规模结构,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封面图片

我国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占 61.6%

我国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占61.6%今天(12月1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调整。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数量较10年前实现翻番,专业学位授权点总数由10年前占学位授权点总数的37.6%提升至44.2%,其中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增长近3倍。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当前在校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已占61.6%。(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教育部出台《意见》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

教育部出台《意见》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教育部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意见》明确,到2027年,研究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学位分类发展实现格局性变化。指出,研究生教育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大力支撑原始创新;专业学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全面支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

封面图片

中国拟立学位法:利用AI代写学位论文等或被撤销学位证

中国拟立学位法:利用AI代写学位论文等或被撤销学位证中国媒体报道,学位法草案星期一(8月28日)提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提到如果已经获得学位者被证实利用人工智能(AI)代写学位论文,或将被撤销学位证书。根据中国新闻网,学位法草案共七章40条,包括总则、学位管理体制、学位授予权的取得、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与监督、附则。草案明确,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这些情形包括: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的;在学习期间存在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草案还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在学位授予条件方面,草案要求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达到相应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水平,名誉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在特定领域作出贡献;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在法定学位授予条件基础上,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在完善学位授予程序方面,草案规定,申请学士学位,由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审查,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在通过同行专家评阅、答辩等程序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审核,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报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草案还明确,健全学位授予争议的解决途径,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学位申请人对有关学位授予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省级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诉。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