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局: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规定

中国医保局: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规定中国国家医保局星期六(5月11日)回应相关问题时说,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展开,中国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对相关热点问题作出解答。对于有患者称住院两周后被要求出院,再重新入院,因为支付方式改革后有规定“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医保局负责人说,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这类限制性规定。医保局2022年还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全面深入排查对医疗机构的不合理限制,存在问题的地方已完成清理。负责人说,“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的情况,可能是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考核指标,设置比较粗放的管理措施。对于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理由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等情况,医保局坚决反对并欢迎举报,将予以严肃处理。2024年5月11日8:35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医保部门从未出台 “单次住院不超过 15 天” 等规定

国家医保局: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等规定今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对少数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的理由强行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向当地医保部门举报,将对相应医疗机构予以严肃处理。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从未出台 “单次住院不超过 15 天” 之类的限制性规定 欢迎群众举报

国家医保局: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欢迎群众举报这几年,在一些地区,有患者住院2周后被要求出院,再重新入院,说是支付方式改革后有规定“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这是怎么回事?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2022年,国家医保局还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全面深入排查对医疗机构的不合理限制,存在问题的地方已完成清理。“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的情况,可能是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考核指标,设置比较粗放的管理措施。对于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理由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等情况,我们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举报,将予以严肃处理。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将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

中国医保局将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中国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要求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包括对患者住院天数作出具体限制,导致推诿病人、分解住院等情况。据中国新闻网星期五(12月23日)报道,中国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住院医疗服务、门诊医疗服务和医保考核管理精细化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限制进行排查。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称,当局将排查是否存在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年度总额预算/总额控制不科学不规范且缺乏合理调整机制,以及是否存在对患者住院天数作出具体限制,导致推诿病人、分解住院等情况。门诊医疗服务方面,当局将排查是否存在医保对参保患者用药规定具体天数或金额上限,导致医疗机构不能或不便于开具长期处方;中国医保局也将排查是否存在医保直接搬用有关部门管理指标作为医保部门管理指标,如住院、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等,导致医疗机构及参保人员误认为是医保部门的管理规定。据介绍,按照《通知》部署,排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22年12月底前,统筹地区医保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形成问题清单,根据具体情况逐一落实整改措施。二是2023年1月31日前,省级医保部门汇总全省情况,形成全省排查和取消医保合理限制的整改情况报告。三是2023年2月底前,国家医保局开展工作督导和调度,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地排查及整改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对有突出成效的地区予以表扬和肯定,对未解决实际问题、走过场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发布:2022年12月23日9:10PM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2023 年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超过 80%

国家医保局:2023年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超过80%今天(4月11日)国家医保局的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突破50万家,达到55.04万家,比2022年底增长了68.37%。二是全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千万,达到1125.48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557万人次,增长近1倍。目前初步测算,2023年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超过80%,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三是全年门诊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一个亿,达到1.18亿人次,比2022年增加8542万人次,增长2.63倍。其中,已经开通跨省直接结算的5种门诊慢特病结算331万人次,减少垫付33.52亿元。(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否认“部分药品调出是因医保基金不够用”: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中国医保局否认“部分药品调出是因医保基金不够用”: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针对有网民称“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的说法,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定,并称从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根据中国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的新闻稿,负责人说,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0.59万亿新元),支出2.4万亿元。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事实上,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逐步将许多新药好药调进医保目录,实现了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水平显著提升。负责人说,在稳步扩大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同时,针对医保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医保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工作,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各种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负责人解释说,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补部分药品,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乙类药品”数量的15%,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近年来,中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4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发布:2022年7月23日11:52AM

封面图片

济南市医保局回应转院存在潜规则: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济南市医保局回应转院存在潜规则: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在济南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调查发现,这些医院康复科的患者普遍面临住院天数的限制,单次住院时间在15天至20天。很多患者和家属不得不在各家医院之间转院,身心俱疲。6月20日,济南市医疗保障局表示,经初核,发现确有患者遇到了报道中长期住院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部分医疗机构操作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群众待遇享受。济南市医保局还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对存在分解住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进行查处。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患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央广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