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开舱 中国农业大学等搭载作物种子出舱

神舟十三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搭载作物种子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昨天(26日)在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根据科技日报报道,苜蓿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涛昨天受访时说,“这次通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我们搭载的种子是紫花苜蓿种子。”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介绍说,“依托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此次,搭载了紫花苜蓿、燕麦、中间偃麦草、红三叶等牧草种子21份,共计158克。”据了解,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种子“乘客”不仅仅有紫花苜蓿、燕麦,还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类植物种子。“每家单位搭载的种子和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品种培育。”杨红善说。“在选定紫花苜蓿和燕麦等牧草后,我们会根据育种目标确定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对每一颗种子都精挑细选,使每一粒种子饱满,不能有损伤,确保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可以正常发芽。”杨红善说。换言之,这些种子是经过层层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对航天诱变育种而言,搭载航天器“上天”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结束太空之旅后返回地面的选育试验。“从种子搭载返回到地面种植,再到培育出新品种,不同植物的育种年限不一样。按照育种程序,培育出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需要十多年时间。燕麦是一年生植物,时间会减少2至3年。”杨红善说。中国自1987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35年。“航天育种具有其他手段无法获得的三个独特优势:提供原创、安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较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王涛指出。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诱变有“三宝”,即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发布:2022年4月27日8:35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神舟十六号乘组将择机开展出舱活动

中国神舟十六号乘组将择机开展出舱活动已在轨工作50多天的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船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出舱活动。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星期三(7月19日)发布的消息,自神舟十六号今年5月30日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已在轨工作51天,为期五个月的太空科研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所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正扎实稳步推进,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个类型航天员构成的全新组合,是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建成后首个进驻的乘组。入驻以来,神舟十六号乘组很快适应环境、进入状态,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也在同一天公布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就从神舟十二号搭载的羊肚菌菌种中,成功筛选并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航天育种也叫太空育种,是让农作物种子搭乘返回式航天器去到太空,利用太空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作用,使种子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学家多代筛选培育,最终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三号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

神舟十三号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昨天(26日)18时44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成功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舱门,他与另一名航天员翟志刚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驻守舱内的航天员王亚平配合地面操控机械臂,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业。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27日00时55分,经过约六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翟志刚、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后续,中国航天员将开展次数更多、更为复杂的出舱活动,为空间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投入下一阶段在轨工作任务,以“感觉良好”状态迎接新年到来,这也将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跨年。据悉,截至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已达72天。发布:2021年12月27日2:12PM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明天第二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明天第二次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明天(26日)在轨开展第二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将进行舱外作业,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舱内配合支持。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已达71天。自11月7日第一次出舱活动以来,航天员乘组先后开展了在轨医学检查、空间实(试)验、空间站平台巡检与日常照料等各项工作,进行了紧急撤离、医疗救护等科目的在轨训练,圆满完成了“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报道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目前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翟志刚与王亚平上月8日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当天凌晨一时许返回“天和”核心舱。王亚平作为中国首名出舱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发布:2021年12月25日4:28PM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据新华社最新消息,飞船返回舱已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据介绍,神舟十三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也是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此前,神舟十二号返回时绕飞地球11圈,历时一天多;而神舟十三号将首次实施绕地球5圈的快速返回方案,仅需几个小时。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返回前还拍摄了短视频简短告别,并感谢中国人民的关心与关爱,感谢所有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日夜陪伴。据报道,三名航天员的平安返回,不仅意味着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结束,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收官。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2021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实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五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是第六次,也是这一阶段的最后一次。发布:2022年4月16日10:12AM

封面图片

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创新团队日前顺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5份种质材料。这些材料已在中国空间站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装置上经历了11个月舱外辐射,近日由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地球。接下来,科研人员将以这批种子为研究对象开展地面选育实验,聚焦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强抗性,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社)

封面图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展开二次出舱活动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展开二次出舱活动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今天(26日)傍晚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之一叶光富傍晚6时44分打开舱门并率先出舱。翟志刚、叶光富之后将在舱外作业,王亚平在舱内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各项既定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超过70天,11月进行了第一次出舱活动,并由翟志刚与王亚平完成首次出舱任务。王亚平作为中国首名出舱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在这之后,他们开展了在轨医学检查、空间实(试)验、空间站平台巡检与日常照料等各项工作,进行了紧急撤离、医疗救护等科目的在轨训练,也完成为中小学生而设的“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发布:2021年12月26日7:06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