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已查明不存在考前泄题

中国教育部:已查明不存在考前泄题对于高考数学试卷疑似泄题的两起事件,中国教育部通报,公安机关现查明,两起事件均发生在开考后,均不存在考前泄题。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教育部教育考试院6月8日发布情况通报,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现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是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此外,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帖子。以上情况均不存在考前泄题。对所涉考点,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加强监考力量,并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发布:2022年6月8日10:29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与公安部将严打涉高考违法犯罪

中国教育部与公安部将严打涉高考违法犯罪中国高考即将开始,官方誓言严打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高考安全。中国教育部星期一(6月5日)官网公布,中国公安机关会同教育等部门在2023年以来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惩组织考试作弊及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违法犯罪人员。教育部说,各地公安机关在高考前夕,已陆续侦破一批组织考试作弊案件和涉考诈骗案件。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提醒,考生切勿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以免触犯考规考纪;切勿相信售卖高考试题、答案等网上信息,以免上当受骗。教育部也说,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将持续保持对涉考犯罪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2023年高考安全,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中国教育部于上星期五(6月2日)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各省(区、市)2023年的高考举报电话。今年中国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提示滞留外省高考生提前14天返回

中国教育部提示滞留外省高考生提前14天返回中国今年的高考又将在防疫下进行,中国教育部今天(18日)发布2022年高考防疫提示,强调考生要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提前14天返回。据中新社报道,提示称,考生需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考点所在地考试防疫要求,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对于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提示强调,高考前,各位考生按照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工作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体温等健康筛查工作,并服从考点相关防疫安排。提示提醒考生和家长应保持高考报名时填写的电话畅通,密切关注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发布的相关公告信息。如有突发特殊情况,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报告。上海本月初宣布,原定于下月举行高考展延至7月7日至9日。发布:2022年5月18日6:35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机构以高考志愿咨询谋利

中国教育部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机构以高考志愿咨询谋利中国教育部部署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明确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谋取利益。根据北京日报报道,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考生自主填报、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加强招生政策宣传解读,实施“五个一”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培训,让考生熟知志愿填报流程和办法;教师应指导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志向以及高校招生政策要求,自主合理填报志愿。教育部还指出,各地各校应强化志愿填报规范管理,指导考生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严防志愿被他人盗改。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谋取利益。高中阶段学校、教师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不得收取考生家长或招生高校的任何费用。各地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将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教育咨询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进行全面排查,严肃查处经营不合规、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发布:2022年6月27日2:22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查高校入学冒名顶替

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查高校入学冒名顶替中国教育部要求,严格按规定组织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严防冒名顶替。据中国教育部网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高考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对2022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招生录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和平稳有序。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录取工作进程。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落实招生政策,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要求。中国教育部明确,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招生录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监督。招生录取期间,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招生信访问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教育纪检监察、考试招生等部门组织开展招生录取专项检查。对招生录取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各高校要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认真做好录取通知书寄递等工作。新生入学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并通过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严防冒名顶替。发布:2022年6月30日1:29PM

封面图片

中国教育部强调克服单纯以成绩评价高中倾向

中国教育部强调克服单纯以成绩评价高中倾向中国教育部强调,坚决克服单纯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评价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倾向,也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去年12月31日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将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作为评价重点内容。教育部今天(2022年1月10日)在官网上刊登关于评价指南的新闻稿。评价指南强调,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中国国务院曾在2020年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同样强调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发布:2022年1月10日2:13PM

封面图片

下午察:高考作弊很难防?

下午察:高考作弊很难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强度与考试难度可想而知。今年的高考语文和数学似乎特别难,试题公开后,社交媒体微博上一片哀嚎。昨天(7日)的高考语文与数学考试结束后,“语文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作文题太难”冲上热搜,“全国高考Ⅰ卷数学难出天际”“今年高考数学难”等话题也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热榜前列。语文全国甲卷的题目,提到《红楼梦》中的背景内容,要求考生根据内容所引发的启示与思考写文章。有网民直呼:“曹雪芹看了都要把《红楼梦》撕了。”[Media]澎湃新闻也报道,有记者昨天在青岛二中考点外采访走出考场的学生,大部分都表示数学考试很难。“我平时数学还算是强项,但这次也是勉强答完卷子。”在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外,一考生向媒体吐槽:“做了三年没做过这么难的题。”一些学校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发提醒称,如果考生需要倾诉,家长注意倾听即可,不要评价,以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除了高考难度的讨论,网上还曝出泄题事件。昨天下午,有考生疑似将全国乙卷数学卷拍照上传至QQ群内求解。据聊天记录截图,名为“pure-张瑞瑞”的网民在15时48分提问称:“谁会做高三题数学,姐妹们帮个忙,谁会我可以出钱”,并附上四张疑似高考试卷的截图。后来有网民核实,照片上“就是全国乙卷理科数学”。[Media]中国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今天发布情况通报说,经公安机关侦查,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教育部还通报了另两起事件: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是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此外,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帖子。以上情况均不存在考前泄题。对于教育部关于考中作弊的通报,不少网民质疑:为什么考生能将手机带入考场,甚至拍照?也有人问:考场装了信号屏蔽器,拍摄的照片怎么发出去?[Media]...发布:2022年6月8日9:08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