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强调坚决禁止冠病阳性康复者就业歧视

中国最高法强调坚决禁止冠病阳性康复者就业歧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强调,坚决禁止针对冠病核酸检测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据中国央视新闻星期六(7月23日)报道,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说,要依法妥善审理涉民生领域案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权益保护。负责人强调,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从严惩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养老诈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裁判规则,服务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负责人也说,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发布:2022年7月24日8:58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海政府回应阳性康复者求职被歧视:一视同仁不能贴标签设槛

上海政府回应阳性康复者求职被歧视:一视同仁不能贴标签设槛针对上海出现冠病阳性康复者因被歧视而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星期一(7月11日)回应说,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冠病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社会各界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根据新浪新闻报道,尹欣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星期一下午组织召开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相关提问作出上述回答。尹欣说,这个问题(阳性康复者在求职中被歧视)很重要,也关注到相关情况。中国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根据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除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按相关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以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尹欣还援引中国最高法院、人社部等部门出台过的专门规定,明确用人单位不能仅以劳动者是冠病确诊患者、疑似冠病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尹欣说,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冠病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社会各界应该对阳性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尹欣说,最后希望能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尽快的让这些在求职路上跋涉的人们,尽早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都能够工作的安心、踏实。上海上轮疫情结束后,当地许多招工信息都增加了一个要求,不要曾感染冠病的阳性患者。”有的招供信息还写道:要“没有做过志愿者的”“没有确诊过”“没有阳过”“疫情期间没有做过政府项目(包括)急诊临保、方舱、临时隔离点”,并强调“一经发现罚款+免掉工资”。...发布:2022年7月12日9:43A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院: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中国最高法院: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中国最高法院发布贯彻民法典典型案例,强调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据澎湃新闻报道,最高法星期四(1月12日)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并通报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工作情况。最高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介绍,本批案例共16件,是在反复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全国范围内精选出来的,旨在更好地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同时,发布本批案例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司法案例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裁判指引人民群众学习民法典、信赖民法典、运用民法典。通报显示,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中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涌现了一大批适用民法典化解纠纷的典型案例。最高法院审委会副部级专委刘贵祥说,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发布:2023年1月12日4:07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与相关部门深化协作,合力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最高检:与相关部门深化协作,合力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消息,最高检报告强调,2024年,检察机关将做实人民群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加大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力度,深化检察听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版。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等民生领域司法保障。与相关部门深化协作,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合法权益,合力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封面图片

王毅慕尼黑安全会议演说 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台独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外长王毅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演说,说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坚定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又强调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必须反对台独。外交部长王毅:「加强全球治理,必须坚持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事务是中国的内政,遵守基本国际准则就应当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就必须坚决的反对台独。」

封面图片

商务部就芬太尼问题强调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商务部就芬太尼问题强调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美国以涉及芬太尼问题为由,宣布起诉部分中国企业。在北京,商务部美大司负责人批评美方采用「钓鱼执法」方式,非法获取所谓「证据」,起诉中国企业,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强烈谴责,并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负责人强调,中方一贯厉行禁毒,并本著人道主义精神,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为防范芬太尼非法制贩及滥用发挥重要作用。2023-06-2614:57:24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院:案例库和裁判文书网互为补充

中国最高法院:案例库和裁判文书网互为补充中国最高法院决定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后,引发公众对裁判文书网是否会被取代,以及司法公开转向的担忧。对此,最高法院称,案例库和裁判文书网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并不是要以库代网、此开彼关。据《人民日报》报道,最高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星期五(12月22日)就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国裁判文书网是最高法院2013年建立的全国法院统一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也是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之一。不过上网文书数量自2020年起逐年下跌,从2020年的1920万件,降至2021年的1490万件、2022年的1040万件,2023年至今仅511万件。最高法院负责人对此回应称,自2021年以来,优化裁判文书公开机制的工作一直在开展,但从未“叫停”过文书上网。为针对性解决裁判文书网使用不便、检索不准、标准不一等问题,最高法院经研究,于2023年7月决定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负责人指出,与之前将裁判文书“上传了事、简单累加”的公开方式相比,案例库将收录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并经最高法院审核认可的权威案例,未来将成为裁判文书网在应用和效能上的“升级版”。对于裁判文书的公开,负责人回应称,现在对外公开的裁判文书网会继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裁判文书上网的标准也需要优化、机制还需要规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采取线上公开和线下查询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公众依法查阅生效文书的权利。同时,各级人民法院仍将定期在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同时会更加稳慎地协调兼顾好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与保护数据、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的关系。负责人还说,案例库建成后,也会向包括专家学者、律师、当事人等在内的社会公众开放。2023年12月22日2:19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