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病毒弱了 我们强了

新华社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中国疫情快速升温之际,官媒继续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继《人民日报》后,新华社也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三年与病毒的较量中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启示,应对疫情能力不断提升,“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新华社星期六(12月17日)发表题为《成果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一》的文章称,“我们赢得了疫情突袭之际“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我们赢得了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抗疫主动权,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赢得了应对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稳步提升,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空间,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回顾三年中武汉、南京、吉林、西安等地的防疫历程,称近三年来中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文章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说,全球累计冠病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中国的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文章也回溯三年来中国防疫措施的调整,强调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国情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文章还谈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列举中国在疫情中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约21.4万亿新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强调中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发布:2022年12月17日6:00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总结三年抗疫成果 称面对疫情更有实力底气

中国官媒总结三年抗疫成果称面对疫情更有实力底气中国冠病病例大增、疫情蔓延之际,官媒《人民日报》发文,总结过去三年防疫取得的成果,强调中共中央确定的防疫方针完全正确,为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奠定基础。《人民日报》星期四(12月15日)发表题为《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的“任仲平”署名文章,称“壬寅岁末,神州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文章写到,过去近三年,中国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文章指出,从二十条到新十条,中国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新的气象正在呈现,新的变化正在发生,“面对世纪疫情,我们更有实力,更有底气,更有斗志!”文章进一步强调,抗疫斗争“最大程度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文章回顾了过去三年武汉、内蒙古到上海等各地的疫情,强调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地位。对于新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文章说,这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并强调,实践证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支撑。文章也强调,近三年来,中国主动应对挑战、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了防疫的本领、积累了抗疫的资源,“抗疫斗争,我们赢得了主动,应对疫情更有实力”,“有条件、有机制、有体系、有队伍、有药物,为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发布:2022年12月15日4:31PM

封面图片

新华社: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

新华社: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新华社星期五(1月20日)发表的这篇文章写道,过去三年抗疫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多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文章写道,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疫情发生后的两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文章称,尤其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反复,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中国经济划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文章写道,中国政府全力以赴、高效统筹,中国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积极因素和驱动力。外资的动向显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文章引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称,在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更体现出中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另一家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同一天也发表评论文章说,回顾三年抗疫之路,中国政府都采取了负责任政策举措,尽了最大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视中国三年抗疫成就,无视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只会暴露无知和偏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8日再度捍卫清零政策,称中国近三年来对冠病疫情严格实行“乙类甲管”是正确的选择,不仅让中国经受住多轮病毒变异冲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也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乙类乙管”赢得宝贵时间。发布:2023年1月22日10:33AM

封面图片

新华社: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

新华社: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中国大幅放宽防疫措施后病例激增,官媒新华社发表时评文章称,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新华社星期六(12月17日)发布题为《因时因势优化抗疫措施,始终掌握抗疫主动》的评论文章称,近三年来,中国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始终掌握抗疫主动。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文章写道,针对现今冠病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特点,中国近期又进一步优化冠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文章称,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扩容医疗资源,加快设置发热门诊,尽量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综合施策加紧生产、供应抗疫药品和检测试剂,提高药物可及性;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手段,加强对脆弱群体的保护,提升接诊治疗能力,为他们筑起安全屏障。文章最后写道,因时因势决策,细化致微落实,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发布:2022年12月18日11:02A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中国三年抗疫经得起历史检验

人民日报:中国三年抗疫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三年抗疫,中国交出非凡的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日报》星期四(2月2日)发表署名“仲音”的文章,题为《三年抗疫,中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文章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文章称,三年来,中国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充分证明,中共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对于去年底开始放宽防疫政策,文章写道,中国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将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坚持“团结抗疫和复苏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文章最后写道,中国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年同心抗疫,中国这份非凡的抗疫答卷,成绩殊为不易,世人有目共睹,历史必将铭记”。

封面图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封面图片

新华社发文披露中国防疫思路转变主要原因

新华社发文披露中国防疫思路转变主要原因中国大幅放宽冠病防疫措施、正式回归“乙类乙管”之际,官媒新华社发文披露去年11月以来防疫思路转变的主要原因及时间线,指出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和代价都在变高,并提到11月下旬起民众对“静默管理”、“层层加码”问题的反映引起高度关注。这篇星期天(1月8日)发表的万字长文写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去年11月10日召开会议,做出重大决定,通过11月11日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文章写道,“(冠病)隐匿传播特点明显、清零难度大、疫情防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变高”,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和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每一步抉择,都要反复权衡、审慎决策。文章指出,去年年底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波及中国大陆全部31个省级行政单位,部分地方疫情持续3个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攀升。文章还指出,病毒致病力减弱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并举例去年11月9日,新疆乌鲁木齐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未分型和轻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内蒙古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文章写道,“二十条”的推出是“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二十条”发布后,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会面病例数不断波动上升,病毒传代时间平均仅约两天,重庆、广州等地疫情也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文章写道,“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指出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文章提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连续两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八位专家及八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发布:2023年1月8日1:32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