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披露中国防疫思路转变主要原因

新华社发文披露中国防疫思路转变主要原因中国大幅放宽冠病防疫措施、正式回归“乙类乙管”之际,官媒新华社发文披露去年11月以来防疫思路转变的主要原因及时间线,指出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和代价都在变高,并提到11月下旬起民众对“静默管理”、“层层加码”问题的反映引起高度关注。这篇星期天(1月8日)发表的万字长文写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去年11月10日召开会议,做出重大决定,通过11月11日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文章写道,“(冠病)隐匿传播特点明显、清零难度大、疫情防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变高”,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和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每一步抉择,都要反复权衡、审慎决策。文章指出,去年年底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波及中国大陆全部31个省级行政单位,部分地方疫情持续3个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攀升。文章还指出,病毒致病力减弱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并举例去年11月9日,新疆乌鲁木齐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未分型和轻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内蒙古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文章写道,“二十条”的推出是“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二十条”发布后,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会面病例数不断波动上升,病毒传代时间平均仅约两天,重庆、广州等地疫情也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文章写道,“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指出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文章提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连续两天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八位专家及八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发布:2023年1月8日1:32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华社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病毒弱了 我们强了

新华社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中国疫情快速升温之际,官媒继续发文总结三年防疫成果,继《人民日报》后,新华社也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三年与病毒的较量中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启示,应对疫情能力不断提升,“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新华社星期六(12月17日)发表题为《成果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一》的文章称,“我们赢得了疫情突袭之际“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我们赢得了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抗疫主动权,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赢得了应对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稳步提升,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空间,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回顾三年中武汉、南京、吉林、西安等地的防疫历程,称近三年来中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文章引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说,全球累计冠病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中国的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文章也回溯三年来中国防疫措施的调整,强调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国情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文章还谈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列举中国在疫情中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约21.4万亿新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强调中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发布:2022年12月17日6:00PM

封面图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新华社: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中国的应对能力在增强。新华社星期一(12月5日)发表题为《优化防控措施树立抗疫自信》的时评。文章写道,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章称,三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9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人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文章称,中国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动态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先后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文章写道,回归正常是人们的共同心愿,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文章最后写道:“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中国各大城市连日放松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星期一披露,中国政府可能最早在星期三(12月7日)宣布10条冠病管理新措施,还可能最早在明年1月结束持续近三年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封面图片

新华社: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

新华社: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中国大幅放宽防疫措施后病例激增,官媒新华社发表时评文章称,中国始终掌握着抗疫主动。新华社星期六(12月17日)发布题为《因时因势优化抗疫措施,始终掌握抗疫主动》的评论文章称,近三年来,中国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始终掌握抗疫主动。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文章写道,针对现今冠病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特点,中国近期又进一步优化冠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文章称,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扩容医疗资源,加快设置发热门诊,尽量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综合施策加紧生产、供应抗疫药品和检测试剂,提高药物可及性;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手段,加强对脆弱群体的保护,提升接诊治疗能力,为他们筑起安全屏障。文章最后写道,因时因势决策,细化致微落实,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发布:2022年12月18日11:02A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防疫要不动摇、不走样

《人民日报》:防疫要不动摇、不走样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再次发文谈防疫,称要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人民日报》星期天(11月20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不动摇、不走样》。文章称,当前,中国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文章写道,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写道,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的防控方针是由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坚持动态清零,让中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文章称,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错误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最后写道,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耐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不动摇、不走样,科学精准、扎实推进,一定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封面图片

新华社:抗疫远未到可以“歇歇脚”之时

新华社:抗疫远未到可以“歇歇脚”之时在《人民日报》连续两天表态支持动态清零后,中国官媒新华社也发文,称需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新华社星期二(10月11日)发表时评称,刚过去的中国国庆假期里,全国多地在活跃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但也有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防控仍面临较大压力。文章称,“躺平”没有出路。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躺平”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感染新冠病毒仍是一些国家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长期新冠症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多名外国专家表示,新冠后遗症还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强调,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文章写道,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关键是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一方面,必须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文章最后写道,抗疫还远未到可以“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把疫情防控的大网织紧织密,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此前,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于星期一(10月10日)发文强调“躺平没有出路”,并且在星期二(10月11日)再次发文表示称“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发布:2022年10月11日1:45PM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中国防疫要算大账

《人民日报》:中国防疫要算大账中国官媒《人民日报》称,中国的抗疫斗争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关键要算大账,算总账。《人民日报》星期四(11月17日)发表署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算大账看优势》。文章称,冠病疫情全球流行了近三年,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发病率和病亡率两个指标看,中国人受到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正因为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中国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和病亡率,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无可辩驳地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文章写道,抗疫斗争,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从短期看,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难免会对发展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但放眼长远,换来的将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动态清零,绝不是发展的阻力,而是发展的助力。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如果算总账,中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文章称,历经近三年的抗疫斗争,中国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磨砺了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尽管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但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文章最后写道,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国官方上星期五(11月11日)出台优化防疫“20条”后,有舆论猜测是否会结束“动态清零”。对此,《人民日报》11月15日发表题为《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文章称,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现阶段中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发布:2022年11月17日1:29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