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抢购免疫球蛋白 价格炒至上千人民币

中国部分地区抢购免疫球蛋白价格炒至上千人民币继退烧药、连花清瘟和冠病口服药遭抢购断货后,中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大量购买免疫球蛋白药剂的情况,其售价也被炒高至千余元(人民币,下同,超过200新元)。不过专家提醒,免疫球蛋白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擅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呼吁普通人不要抱着囤药心态购买。据第一财经星期一(1月2日)报道,一名湖北武汉的冠病患者家属,因医院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缺货,且当地药店均已售罄,辗转之下从深圳一家药店以约560元一瓶的价格,购入了20瓶免疫球蛋白,并花了1500多元物流费运至武汉。公开资料显示,免疫球蛋白为处方药剂,通过健康血浆中分离得到的浓缩免疫球蛋白制剂,可在人体中起到防御感染、防止自身抗体对自体的损伤、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多用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且病重的老年患者,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等。中国冠病疫情暴发后,免疫球蛋白能提升免疫功能的作用也是其走红,除了如上述案例中遵医嘱使用的患者外,也有部分民众自发购买备用。报道引述匿名药品渠道商称,一瓶球蛋白的日常进货价约300多元,但目前个别市场终端销售价可高达上千元,甚至有达到1700元的。渠道商透露,除了疫情带来的需求量大增外,一些渠道商也在参与囤积炒作,尤其是近半个月以来,市场囤积的现象有抬头趋势,一定程度也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渠道商也会在囤积销售过程中层层加价,造成价格走高。渠道商还说,免疫球蛋白需要在2到8摄氏度的环境下储存运输,不然很容易失效,而在当下该产品在受到市场炒作过程中,不一定能保证储运达标,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免疫球蛋白遭到抢购的现象,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药师邓体瑛说,市面上能买到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针对冠病的免疫球蛋白,呼吁民众无需盲目抢购,更不能滥用。...发布:2023年1月2日3:30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相研究所|“你疯抢的丙种球蛋白,是别人的救命药”

就像最初的感冒药遭抢购一样,新冠海啸之下,丙种球蛋白正作为提升免疫力的利器,遭到很多人的哄抢。

封面图片

丙种球蛋白被炒到上万元 疫情高峰期真的需要囤一点吗?

丙种球蛋白被炒到上万元疫情高峰期真的需要囤一点吗?退热止咳药是家庭必备,可以准备一些,但囤“丙球”恐怕是没必要的,滥用的话还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丙球”到底是什么?丙种球蛋白其实是一种通俗叫法,专业上其实叫“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或者“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静丙”等,丙球本质上是多种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混合物。那么免疫球蛋白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免疫球蛋白≈抗体”,是人体对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及其它毒素或异物)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物质。抗体结合抗原时有特异性,也就是某个抗体,能非常高效紧密地结合一种或更多种抗原,正因为这种特性,抗体在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体可以结合在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表面的抗原上,这就给我们的免疫系统抵挡和消灭这些坏家伙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一些病毒侵入我们的细胞时,需要用表面的抗原来结合宿主细胞上的表面受体,可如果这个抗原先被抗体结合了,就相当于门钥匙被套了个套,再也插不进锁眼开不开门了,这样病毒就没法进入细胞大肆繁殖破坏了。抗体还能“抓住”病毒,将它们聚成一小团一小团(微观尺度)的免疫复合物,让病毒更不容易在体内扩散传播,也更容易成堆成堆地被巨噬细胞清除掉。还有一些抗体,能吸附在入侵者身上,起到标记的作用,来引导免疫系统的其他武器(比如补体、巨噬细胞等)更高效地攻击入侵者。除此之外,抗体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丙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们人体,每感染过一种病原体或接种过一种疫苗,血浆里就会产生一些特异性的抗体,而在制作丙球的时候,需要使用上千份人的血浆,再经过灭活、pH值调整等步骤,就制成了内含成千上万种抗体的丙种球蛋白了。正确使用的话,这些抗体进入病人体内,就会像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一样,迅速扫清那些常见的病原体,并且能让免疫系统变得稳定,能够用来抵抗细菌、病毒的严重感染,及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改善过敏等。丙球到底能治疗新冠感染吗?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了,既然丙球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严重的感染,那对新冠病毒应该也有效啊,明明有那么多人囤,为什么你又说“没有必要”呢?在临床上丙球可用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病毒性肝炎、重症性红斑狼疮、新生儿败血症、川崎病等。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在大家的心中变成了一种“救命神药”,以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以为可以预防或治疗新冠,而事实并非如此。丙球里的抗体,并不特别针对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在对抗新冠感染的“战斗”中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而且丙球属于特殊药品,大概会有5%-15%的不良反应率,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轻则可能导致人头疼或过敏,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等问题,可见,丙球并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用的。可能有些朋友会非常疑惑,说很多新冠诊疗方案里,都明明白白写了静脉丙种球蛋白(丙球),凭什么说它用处不大呢?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丙种球蛋白在新冠感染治疗中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而且存在有些朋友为了“预防”新冠,提前注射的情况,这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也存在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其次,我们可以注意看看这些诊疗方案,几乎所有涉及丙球的内容里,都能找到不止一个“重”字,比如“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严重X病”等等,这是在目前尚未有丙球蛋白对新冠感染治疗效果的高质量研究的情况下,一些医疗团队根据以往抢救重症病毒感染的经验,为了尽量减少病人危重和死亡可能所做的尝试和努力,不应因此就将丙球视为灵丹妙药。可能还有人说了,在国家“第九版方案”中看到推荐使用免疫球蛋白啊,这个是不是就是丙球啊?图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截图当然不是!丙球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抗体。而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大量感染新冠的献血者的恢复期血浆中获取的。它属于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跟丙球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紧急情况下注射COVID-19免疫球蛋白,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这也要由医生来做判断,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病毒载量较高等情况的患者,也不应该随意使用。所以,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囤丙球意义其实并不大,丙球也不能随意使用。...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38041.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38041.htm

封面图片

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

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新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在改变行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抗体与大脑的通信,利用免疫识别来促使对毒素的防御行为。在一项以小鼠为对象的研究中,当IgE抗体(负责触发肥大细胞向大脑传达厌恶行为)被阻断时,致敏小鼠不再回避过敏原,这说明了免疫系统在帮助动物远离环境危害方面所起的作用。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由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事实证明免疫系统在改变我们的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斯特林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调查员、该研究的资深作者鲁斯兰-梅德日托夫(RuslanMedzhitov)说:"我们发现免疫识别控制着行为,特别是针对毒素的防御行为,这些行为首先通过抗体传达,然后再传到我们的大脑。"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交流,大脑就不会就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向身体发出警告,也不会设法避免这些威胁。梅德日托夫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埃丝特-弗洛尔斯海姆(EstherFlorsheim,当时是耶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现在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和医学院研究生纳撒尼尔-巴赫特尔(NathanielBachtel)的带领下,研究了一种对在鸡蛋中发现的蛋白质过敏的小鼠。不出所料,这些小鼠倾向于避开掺有这种成分的水,而对照组小鼠则倾向于选择掺有鸡蛋成分的水源。他们发现,致敏小鼠对掺有鸡蛋成分的水源的厌恶情绪会持续数月。研究小组随后研究了是否可以通过操纵免疫系统变量来改变致敏小鼠的行为。例如,他们发现,如果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被阻断,对卵细胞过敏的小鼠就会失去对水中蛋白质的厌恶感。IgE抗体会触发肥大细胞的释放,肥大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它与其他免疫系统蛋白一起,在与控制厌恶行为的大脑区域进行交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了IgE作为启动因子,信息传递被中断,小鼠不再回避过敏原。梅德日托夫说,这些发现说明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进化以帮助动物避开危险的生态位的。他补充说,了解免疫系统如何记忆潜在的危险,有朝一日会有助于抑制对许多过敏原和其他病原体的过度反应。...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38389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383899.htm

封面图片

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

因为无药可用,所以必须找个药用吗?最近国内至少部分城市处于新冠重症高峰,很多人对治疗药物非常感兴趣,因此药物这块写得比较多。也得到了一些比较让我非常感概的反馈,比如:开不到别的药,还能怎么办,只能用XX试试;或者:难道就等着人病危不尝试用XX试试吗;以及:有XX用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这些充满焦虑的呼声,大体属于那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思路。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很多人也共享着这种焦虑的情绪。对此我能理解,但同时我也认为在行为上不能顺从于这种情绪,而应该用理性去限制情绪化导致的极端行为。没有有效药或者开不到有效药,所以不如试试XX之类的说法,归根到底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无药可用,是不是就一定要找个“药”吃?甚至抛开新冠这样一个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属于自限性,不需要任何干预就能自愈的疾病。即便是晚期癌症这样的绝症,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是否就是什么药都可以去试试,或者必须找个药试试?这不仅是个科学问题,应该还是个伦理问题。而无论从科学还是伦理角度,我都很难认同无(有效)药可用,因此就什么药都能用的做法。首先,从科学角度,使用没有确证的药物可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但凡药物都存在副作用,或者说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没有有效药物或拿不到有效药物,就用其它药物来治,很有可能让用药的人暴露于本无必要的风险之下。一些人可能会说很多人(新冠感染者)都吃了某个药,没遇到问题。但是这种说法第一是存在认知偏差的风险,所谓身边统计学,或者是吃了某个药,好的人都好了,没好的人不知道,所以这个药有效。第二是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误解。确证一个药物可以治疗某个疾病,需要的是确认对于这个疾病的患者,使用该药,收益(有效性)大于风险(安全性)。没有有效药物时,拿另一个药物(从中国当下新冠药物来看,不少还是明确无效的药物)来用,很可能让人处在没有收益,只有风险的情况下。其次,从伦理角度,无药可用就硬找一个药用,也是一种欺骗,给患者营造一种虚假的希望。这种行为并不恰当。而当下中国一些明明无效或极可能无效,只是与新冠沾边的药物售价之高,都不仅是营造虚假希望的行为,而是对身处弱势地位者的一种剥削。有人可能会说交得起特别高智商税的都是有钱人,算不上弱势群体。当然,有些人可能确实不在乎花个几万块钱去囤来路不明真假难辨的paxlovid以及丙种球蛋白。可欺诈就是欺诈,而且不少人未必是真的不缺钱,可能是缺钱的,仍然在虚假营销下花了冤枉钱。对于没有明确证据的药物,我们需要把其使用限制在临床试验等特殊场景中,这有其必要性。在临床试验或同情用药等环境下,我们对药物有严密的追踪、用药人数也受到严格限制,此外,患者还有获得标准治疗的机会。正是有这些“限制”,我们才能把面临风险的人以及受试者面对的风险都尽量降低。而当下,毫无质量监管的paxlovid仿制药网购如火如荼,正版paxlovid被不少根本不需要使用的人买去囤着,安全隐患大有效性可疑的阿兹夫定更是大行其道,对绝大部分新冠感染者没有作用本应严格管理的血液制品丙种球蛋白也被抢购。无药可用就必须找个药用的迷思,正在让无数人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之中。对于有些药物来说,不幸被一些人选中囤积治疗新冠,受影响的还不仅是那些毫无必要给自己找来不良反应风险的购药者。大量囤药也会负面影响正常的药品供应。例如丙种球蛋白作为免疫调节药物,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患者的必需药。新冠治疗上除了极少数MIS-C患儿(儿童新冠感染非常罕见情况下发生的免疫过激反应),丙种球蛋白毫无用处。大肆抢购这类药物,对很多真正需要这些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这种药品挤兑曾经在羟氯喹上发生过,很多人认为羟氯喹有效,四处找药,导致需要羟氯喹治疗其它疾病的人难以获得药物。说到羟氯喹,最近让我震惊的是中文网络仍有人推销羟氯喹与伊维菌素两个明确显示对新冠毫无用处的药物。对于药品,监管机构、医学界以及科学界的职责,不仅是寻找有效的药物并将其送到患者手中,也应该作为一道城墙,阻断那些缺乏证据的药物,防止滥用而危害民众。看最近出炉的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我们很难不感慨上诊疗方案的难度似乎远小于下诊疗方案。诚然,瑞德西韦这个证据比较充分的抗病毒药未能列入其中,好歹paxlovid与默克口服药莫诺拉韦均在。可面对免疫逃逸特征不断变迁的奥密克戎亚株,单克隆抗体早已失效,新冠免疫球蛋白(与丙球不同)与血浆疗法更是因没有疗效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反对,这三者却仍然在列。更不用说阿兹夫定以及占了30页诊疗方案里10页的中医治疗。恰逢当下正是医保药品集中采购谈判,标价超过多少不谈,药价超过多少不收等说法不绝于耳。只不过我们更缺乏的似乎是有效性不足不收,收益风险不过关不要的底线。#我的防疫手册#

封面图片

成都商超农贸市场星期五全天正常营业 市民不必抢购囤积物资

成都商超农贸市场星期五全天正常营业市民不必抢购囤积物资四川省成都市政府通报,全市商超和农贸市场星期五(9月2日)全天正常营业,市民不必抢购囤积物资。综合川观新闻和澎湃新闻报道,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星期四(9月1日)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在会上介绍,每户居民每天可安排一人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外出一次就近采买生活物资。他说,成都市冠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不是要求大家不能出门采购,而是采取有序有效的方式购买生活必需品。明天(9月2日)全市商超、农贸市场也是全天正常营业,广大市民能够买到新鲜蔬菜和肉类。张金泉说,从市级重点保供企业备货情况看,全市31家重点保供企业备货充足,红旗、舞东风、伊藤、家乐福等商超企业及朴朴、叮咚、京东、美团、盒马鲜生等电商外卖平台,均按日常两至三倍标准加大了肉类、蔬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备货、配货量,市民大可不必抢购囤积。他还说,全市重点保供企业市场监测制度已同时启动,企业将及时向市政府反馈各大商超生活必需品供应能力情况(包括销售量、库存量、进货量和运输能力等),如出现相关情况企业将在一个小时内及时处理应对。四川成都市发布通告,要求全体居民9月1日下午6时起原则居家,非不要不离蓉。通告发出后,市民居家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引发关注。澎湃新闻9月1日引述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消息报道,全市当前本地蔬菜、畜禽等农业生产推进有序,各类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品类丰富。据介绍,成都市当前在地蔬菜长势良好,主要品种有茄子、辣椒、黄瓜、番茄、丝瓜、豇豆、蕹菜等,未来一个月预计可收获产量60余万吨,定点屠宰企业日均屠宰生猪1.8万头左右。另据成都彭州蒙阳街道官方公众号星期三(8月31日)上午发布的消息,位于蒙阳街道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全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蔬菜市场,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日前,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来往车辆依然川流不息,供应蔬菜200余种,日均供应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20%。...发布:2022年9月1日6:25PM

封面图片

国务院批准北京部分地区放宽VPN运营、电信业务投资

国务院批准北京部分地区放宽VPN运营、电信业务投资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及北京市内部分地区暂时调整、放宽部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其中包括VPN运营、电信业务投资、文化演出、音像制品制作、开办旅行社,以及建筑施工几个方面。国务院批文将允许北京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VPN)业务,吸引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为在京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内互联网VPN业务,但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原规定是依照中国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只限于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的电信业务。国务院批文还允许在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取消互联网接入业务服务(仅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原规定的外资股比限制为不超过50%。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海淀园,取消应用商店的外资股比限制。…互联网VPN常见于大中型跨国企业或机构,分支机构或在外的员工可以借助VPN触达内部系统,并确保安全和隐私性。在中国,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含VPN)等。基础电信企业出租的国际专线仅供其内部办公用,不得用于连接境内外的数据中心开展电信经营活动。向外资开放国内VPN业务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通信行业分析师杨光介绍,多数跨国企业在全球拥有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如果在中国使用单独的服务,管理起来并不方便。允许外资进入市场则可以为有需求的外资企业提供统一服务渠道的联网服务。近年中国在逐步推动外资进入增值电信领域。2020年9月,中国宣布允许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外资企业提供VPN服务。当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称,增值电信服务领域受外国投资者关注度高、投资意愿强烈,允许外商进入,但外资股比不超过50%。工信部旗下智库信通院数据显示,增值电信领域的外商参与率正在提高。截止2021年9月底,获得工信部许可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中,外商投资的企业共649家,占比为2.5%,而2020年1月占比仅有0.8%。该领域最主要的经营者为民营控股企业,占比约九成,其次是国有控股企业。杨光认为,开放VPN业务对国内行业格局影响有限。VPN业务只是电信行业的细分领域,规模远不及基础电信业务,而这一领域开放程度较低。总的来说,目前电信市场已经过了高速发展阶段,国外企业缺乏进入的动力。——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