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大陆学者获香港未来科学大奖

八名大陆学者获香港未来科学大奖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3年的八名获奖学者,八人均来自中国大陆,数量创历年新高。综合《星岛日报》和“香港01”报道,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星期三(8月16日)举行发布会,宣布2023届的获奖名单。其中,“生命科学奖”有两名得主,分别是大陆学者蔡继杰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表彰两人对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相关的研究贡献,各颁发50万美元(约68万新元)奖金。“物质科学奖”也被授予两人,分别是中国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表彰两人对高温超导材料领域的研究贡献,各颁发50万美元奖金。“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被授予四人,分别是大陆学者何恺明、任少卿、张祥雨、以及已故北京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表彰团队对人工智能的深度残差网络学习的研究贡献;其中,何恺明、孙剑各获发33.3万美元奖金、任少卿及张祥雨和则各获约16万元美元奖金。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孙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致辞说,未来科技大奖向国际展现了香港卓越的科研成果以及独有的科研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科学人才交流。孙东说,近年香港的创科生态发展日趋蓬勃,创科成果也备受国际高度肯定。过去一年,香港的研发成果勇夺多个国际创科奖项,香港有多位科学家荣获世界级的科学奖项。他形容,香港具备孕育优秀科学人才的土壤,也拥有扎实的创科实力。孙东也说,港府会加倍努力,全力全速推动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发挥好香港联通海内外的枢纽作用和国际化优势,继续大力支持在香港举办世界级学术交流盛会。本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将于10月17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期间也会首次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包括科学峰会、研讨会等。孙东指,这一系列的科学活动也将进一步提升年轻一代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社会营造出更浓厚的科学气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今届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大奖均由内地学者及研究员夺得

今届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大奖均由内地学者及研究员夺得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香港创科生态发展日趋蓬勃,创科成就亦备受国家高度肯定,政府会加倍努力,全力、全速推动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孙东在今届「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致辞表示,这个大奖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有关颁奖礼及大奖活动周将于10月首次在香港举办,来自全球多个国家、近百名著名科学家将会参与,将带来最高端的科技资讯,促进国际科研人才交流。今届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致辞指出,过去8年,本港曾经有5名科学家获奖,认为这个大奖的创立,能够激发年轻人探索科学。本港与北京公布今届「未来科学大奖」3个大奖得主均由内地学者及研究员夺得,分别研究植物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虫害侵袭、高温超导体材料、以深度神经网络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生命科学奖」得主为西湖大学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周俭民,主要研究植物的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虫害侵袭。「物质科学奖」由研究超导体的物理学家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夺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由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及张祥雨4人夺得,他们提出以深度神经网络推动人工智能发展。2023-08-1612:48:58(1)

封面图片

科学峰会10月举行 两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将发表演讲

科学峰会10月举行两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将发表演讲2023未来科学大奖的3个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得奖者,将于下周三揭晓,单项奖金100万美元。颁奖礼10月17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今次是未来科学大奖周首度在香港举行。除了压轴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科学峰会将于10月14和15日在科学园举行,将邀请两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发表主题演讲,其后亦有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等活动。香港科学院院长、2023年大奖周联席主席卢煜明表示,活动得到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大力支持,届时4日活动会有100名世界级科学家参与。他形容科学亦是艺术,因此选择选址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2023-08-1015:49:34

封面图片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8月21日上午消息,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21日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李文辉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杨学明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成就获得“物质科学奖”;莫毅明因其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李文辉,奖励他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李文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乙型肝炎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全球仍有超过两亿五千万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者会有高风险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李文辉带领其实验室于2012年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一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李文辉,1971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感染人类。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杨学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从Eyring和Polanyi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以来,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杨学明开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应动力学领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PC版: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oft/1306859.htm手机版:https://m.cnbeta.com/view/1306859.htm

封面图片

2022年拉斯克奖揭晓!港大学者卢煜明获奖,未来他能否问鼎诺奖桂冠?

2022年拉斯克奖揭晓!港大学者卢煜明获奖,未来他能否问鼎诺奖桂冠?拉斯克奖被誉为“诺奖风向标”,也被称为是“美国的诺贝尔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9月29日,2022年拉斯克奖公布,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卢煜明因产前无创DNA技术获得“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卢煜明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使数百万妇女及其胎儿的产前检查更加安全,他的工作还为其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奠定了基础。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极大地提升了国际科学界对她在青蒿素这一领域工作的认识,为日后诺贝尔委员会“指明”了方向,最终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化学奖,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接连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第一人”...来自:雷锋频道:@kejiqu群组:@kejiquchat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澳门理工大学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奖八强 环保科技创新教研获国际青睐

澳门理工大学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奖八强环保科技创新教研获国际青睐#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入选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TimesHigherEducationAwardsAsia)之“环境领导力杰出贡献奖”八强,展示出澳理大环保科研实力和创新教育模式获国际青睐。该奖项旨在表彰国际间在环保议题上具领导力的高等院校,挤身入围名单的尚有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大奖结果将于4月底公布...https://www.gcs.gov.mo/detail/zh-hant/N24CUReDui

封面图片

成为内地腾冲科学大奖首届得奖人 卢煜明:感荣幸和鼓舞

成为内地腾冲科学大奖首届得奖人卢煜明:感荣幸和鼓舞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卢煜明成为内地「腾冲科学大奖」首届得奖人,以表彰他在液体活检领域的科研成就,透过临床实践无创产前诊断和多种癌症检测技术,为医学科研带来贡献。卢煜明在云南出席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时接受奖项。他说,对于获颁首届腾冲科学大奖,感到十分荣幸和鼓舞。他和研究团队将会继续努力为全球科研作出贡献,致力培育更多新一代科学家,鼓励年轻人在创科领域发展,为国家、以至全球人类健康出一分力。中大表示,卢煜明于1997年首次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奠定了无创产前诊断技术(NIPT)的重要基础,进而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成功将NIPT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至临床诊断,改变了现代妇产科产前诊疗模式。技术的灵敏度达100%,特异性为98%,目前已在超过100个国家应用,全球每年大约1000万名孕妇受惠,卢煜明也被称为「无创产检之父」。2023-12-0123:22:22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