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华新设企业33年来首次少于日本

韩国在华新设企业33年来首次少于日本今年上半年,韩国在华直接设立的新企业数量33年来首次少于在日本设立的企业数。据韩联社星期三(9月20日)引述有关部门消息称,今年上半年韩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FDI)中,在中国新设的企业数量为8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同期,韩企在日本新设立的企业数达118家,同比增加46家。报道称,这是1989年后的33年多来,韩国在华设立的企业数首次低于日本。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社会管控加强被视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在华韩企数量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迅速增多,在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0年代中期,韩国每半年在中国新设的企业数量一度超过1000家。但经历2017年的“萨德”入韩争端、冠病大流行后,韩企对华投资开始缩水,半年新设企业数量跌至200家左右,去年上半年更跌至100家以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调查:约九成在华韩企因封管控措施受损

调查:约九成在华韩企因封管控措施受损韩国贸易协会上海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在华韩企因上海等主要城市在冠病疫情下实行封闭管控措施,而受到损失或负面影响。据韩联社报道,这一份面向177家在华韩企进行有关中国高强度防疫政策影响的问卷调查,于近期进行后在今天发布结果。结果显示,88.1%的受访企业回答,经营受到损失或负面影响。回答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减少的企业占97.4%。其中,销售额同比降幅超过50%的企业占31.4%。95.5%的受访企业预测,今年下半年的销售额也将继续同比减少。上半年投资和就业岗位减少的企业分别占69.9%和66.7%,预测下半年投资和就业方面的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企业分别占70.5%和67.3%。调查也显示,16.8%企业认为中国高强度防疫政策带来的不便主要是出行受限,以及营业促销等活动受限。其次,有15.9%企业认为是物流、供应链遇阻。就有关封管控解除后工作复常情况的提问,41.5%的企业回答复常水平不及50%,22.4%回答不及30%。此外,55.3%的企业回答正在考虑缩减、停止或转移在华业务。35.9%的企业回答继续维持现有业务计划,仅7.3%的企业回答计划扩大在华业务。发布:2022年6月27日4:00PM

封面图片

30年来首次 我国新设6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30年来首次我国新设6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7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颁发许可,批准在广西南宁、山东青岛、云南昆明和海南海口设立6个新的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这是中国30年来首次增加此类设施。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北京、上海和广州已设立了9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新设的出入口局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与全球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支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数字经济发展。PS:利好翻墙?源:

封面图片

内地企业踊跃赴港上市 港股新股破发率创近五年来新低

内地企业踊跃赴港上市港股新股破发率创近五年来新低“相信下半年港交所将迎来更多、更大型的IPO。”日前,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展望下半年港股市场时表示。2024年即将过半,港股新股市场迎来新变化。截至6月24日,27家企业在港交所首发上市,其中26家企业为内地企业。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港股目前尚未出现募资百亿港元的“超级IPO”,却有不少是踩着主板门槛上市的“蚊型股”。不过,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发的比例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随着港股估值水平进一步修复,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上证报)

封面图片

韩媒:“韩日中”取代“韩中日”体现韩国外交基调变化

韩媒:“韩日中”取代“韩中日”体现韩国外交基调变化韩国总统尹锡悦近期用“韩日中”取代韩方过去常用的“韩中日”,韩媒分析称,此举或反映出尹锡悦政府外交基调的变化。据韩联社星期四(9月21日)报道,尹锡悦本月初在印尼出席亚细安峰会期间使用了“韩日中”的称呼顺序,而非此前的“韩中日”。韩联社分析认为,此举虽考虑了韩中日三国峰会的下届轮值主席国紧随本国的惯例,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方向,以及尹锡悦政府认为同民主国家的合作重于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战略价值判断。尹锡悦政府执政后,韩国外交政策向美国和日本倾斜,中韩关系不佳。今年上半年,韩国在华直接设立的新企业数量33年来首次少于在日本设立的企业数。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今年6月还因发表“赌美国赢、中国输是误判”的言论,引发中韩外交纠纷。

封面图片

安永:2024 上半年 A 股专精特新企业企业 IPO 数量筹资额同比历年最高

安永:2024上半年A股专精特新企业企业IPO数量筹资额同比历年最高安永大中华区6月13日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全球上半年IPO活动持续放缓,共有532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517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预计共有44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329亿人民币,IPO数量及筹资额同比分别下降75%及84%。期内,创业板及上海主板分别位列IPO数量和筹资额第一。2024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企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占比分别达48%及35%,为同比历年最高。

封面图片

在华韩企近六年销售额缩水13%

在华韩企近六年销售额缩水13%韩国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近六年在华韩国大企业销售额共缩水约13%,若不计电池和半导体企业,在华韩企销售额降幅更达40%左右。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SCORE”对113家在华韩企近六年来的销售业绩进行统计,并于星期三(7月5日)公布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在华韩企去年销售总额为111万亿韩元(下同,约1149亿新元),较2016年下降13.1%。如果不计算近期在华销售激增的韩国电池和半导体制造商,韩国大企业中国分公司销售总额从2016年的117.23万亿韩元缩至2022年的73.4485万亿韩元,降幅达到37.3%。分析指出,中国曾对韩国采取的“限韩”措施给在华韩企经营带来影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供应链紧张、俄乌战争等复合型危机接连不断,都拖累了韩企对中国市场的业务。调查显示,在华韩企中销售额降幅最大的是现代汽车。现代汽车在北京的销售额同比从20.13万亿韩元缩至4.9万亿韩元,降幅高达75.7%。同期,起亚分公司——江苏悦达起亚汽车销售额从9.8万亿韩元下滑至1.9万亿韩元,锐减80.8%;三星电子方面,受到在华智能手机和家电部门业绩萎缩的影响,同期销售额从17.12万亿韩元下降43.5%至9.67万亿韩元。不过,韩国电池、半导体等业务在华业绩则呈现另一种景象。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SKon在华业务增速迅猛。LG新能源去年销售额达到12.85万亿韩元,较2016年猛增431.6%;三星SDI销售额为5.42万亿韩元,较六年前骤增483.5%;SKon去年业绩也不俗,销售额为2.09万亿韩元。半导体方面,三星电子半导体西安公司和SK海力士中国分公司近六年来的销售额增幅分别高达133.1%和151.5%。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