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在线辐照生产医用同位素装置全面建成

秦山核电在线辐照生产医用同位素装置全面建成 镥-177、锶-89和钇-90等多种国内当前紧缺的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将在今年下半年配套厂房建成投产后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该辐照装置是秦山核电继碳-14辐照生产项目后,依托重水堆重点打造的另一个医用同位素规模化生产平台。秦山核电介绍,“以往我们生产钴-60、碳-14,需要等到两年左右机组停堆检修时期再取出来,这个装置投用后,无需停堆即可生产镥-177、锶-89和钇-90等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该平台具备在重水堆机组正常运行期间在线装卸靶盒的能力,打破我国主要堆照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该辐照装置为我国首套商业堆在线批量化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具有定位精度高、传动可靠、全程屏蔽、生产产量高等特点。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国首次实现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

我国首次实现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 记者20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当天,完成辐照的碳-14靶件从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 此前,我国碳-14同位素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利用商用重水堆辐照生产碳-14是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的首个医用同位素项目。 “此后预计我们每年可以生产150居里左右的碳-14同位素,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秦山核电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碳-14作为示踪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主要应用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标签: #碳-14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中国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中国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碳-14,作为一种具有放射性的碳元素同位素,在农业、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医学领域,碳-14在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此前我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来获取碳-14,价格高昂且供应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相较于过去主要依赖研究堆生产碳-14的方式,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凭借其高中子通量、宽敞的堆内辐照空间以及长期稳定运行的高功率特性,成功实现了在不影响发电能力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稳定供应和安全生产放射性核素,并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此次成功出堆的碳-14靶件,经过后端处理,预计将于2024年底正式投放市场。预计产量将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不仅有力推动我国同位素应用产业链的发展,还将为下游医疗企业研发高新型核药和核医疗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整个国内同位素应用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值得关注的是,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碳-14的生产仅仅是该基地的首个医用同位素项目,而在碳-14靶件出堆的同时,秦山核电还同步开展了堆顶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该装置投入使用后,将具备大规模辐照生产镥-177、钇-90等同位素的能力,为我国同位素产业的发展揭开新的篇章。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核集团首次生产出克量级镱-176同位素并制成镥-177

中核集团首次生产出克量级镱-176同位素并制成镥-177 日前,该产品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CMRR堆的辐照制备,获得了1.59Ci的无载体镥-177产品,各项指标全部合格,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打通了国产核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据了解,镥-177是一种理想的放射性医疗同位素,所发射出的β粒子非常适合作为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病症的新型放射性免疫疗法药剂,所发射出的y射线适合用于诊断显像及放射治疗效果评价,在医学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成果标志着由核理化院/公司攻关团队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镱-176同位素产品,完全满足核医药生产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我国镜-176同位素材料供应的自主可控,为核医药自主可控发展,核药关键材料打破垄断、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围绕该项成果,核理化院/公司正在积极整合资源部署工程化应用,预计2025年能够形成百克量级的镜-176同位素年生产能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首次获得公斤级钼同位素 打破进口依赖

中国首次获得公斤级钼同位素 打破进口依赖 中国核工业集团(简称中核集团)通报,旗下核理化院通过自主研发首次获得公斤级丰度99%钼-100同位素。 《上海证券报》星期四(10月26日)引述中核集团消息,报道上述信息。 据报道,这是中国首次实现钼同位素关键材料自主化供应的重大突破,改变长期以来中国钼同位素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在高丰度稳定同位素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可以批量获得钼同位素的国家。 钼(Mo)同位素在核医学、基础物理、先进核燃料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核医学领域,高丰度钼-98和钼-100同位素是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钼-99的前置核素,钼-99进一步衰变生成锝-99m,是目前核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用放射性核素。 在基础物理领域,高丰度钼-100同位素应用于无中微子双β衰变实验,该实验研究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对探究中微子基础性质、揭示宇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先进核燃料研究领域,贫化钼-95因熔点比主流核燃料包壳材料锆高出760摄氏度,可制造更耐高温的核燃料组件,大幅提升核燃料组件的安全性能,为核电事业安全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改变钼同位素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和供应不足的局面,中核集团科研团队基于近30年持续研发经验,大胆创新,突破同位素分离过程中卡脖子关键技术,首次获得了公斤级同位素丰度达到99%的钼-100同位素产品,填补中国该技术领域空白。 2023年10月26日 6:12 PM

封面图片

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使用镅241阻止航天器结冰

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使用镅241阻止航天器结冰 白天问题不大,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所以用反射面控制加热相对容易。夜间则是另一回事。航天器的热量会迅速辐射出去,当太阳在两周的黑暗后再次升起时,着陆器的电池和电子设备就会损坏,无法挽救。展望未来人类在月球上的永久存在,包括大量的商业活动,ispace 公司和莱斯特空间核动力集团希望为未来的任务开发核加热器装置,首先从 ispace 公司的 3 系列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开始。图为RTG原型机这些设备不是核反应堆,而是所谓的辐射热发电机(RTG)。它们的工作原理不是裂变,而是钚等浓缩核同位素的自然放射性衰变。在衰变过程中,它们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可以用来发电,或使航天器在月夜或在外太空系统及更远的深空任务中不被冻住。尽管使用 RTG 使月球着陆器或漫游车存活的想法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但 ispace/Leicester 项目却有些不同。这不仅是一个旨在支持私人月球任务的私人投资项目,它还使用了一种不同的同位素。其他大多数太空任务都使用钚 238,而新的加热器将使用镅 241。这种同位素不仅成本更低,争议更少,而且半衰期超过 400 年,可以让漫游车保持多年的温暖。莱斯特大学物理天文学院和莱斯特太空公园的汉娜-萨吉博士说:"莱斯特大学与国家核实验室联合开发的放射性同位素动力技术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活动中表现非常出色。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与 ispace 合作,研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为航天器提供足够热量以度过月夜的可行性。""英国航天局国际双边资助的第一阶段用于与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以了解他们的电力需求和任务重点。在第二阶段,我们将开展实验室和概念研究,以证明任务概念的可行性。这也将提供一个机会,向民用和商业航天产业强调该技术,并展示如何利用该技术满足优先任务的关键动力需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核武器科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彭先觉,在北京智库 Techxcope 于 9 月 9 日组织的在线会议上透露,中国政府已批

核武器科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彭先觉,在北京智库 Techxcope 于 9 月 9 日组织的在线会议上透露,中国政府已批准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脉冲发电厂,计划到 2028 年产生 #核聚变 能源。 彭院士透露,他们采用的方案是 Z 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简称 Z 箍缩混合堆,英文 Z-FFR)。Z 箍缩驱动器预计将于 2025 年在成都建成,期望产生 5000 万安培的电力。 所谓 #Z箍缩 ,就是当电流流过柱形套筒导体时会产生角向磁场,该磁场作用于导体载流子,将产生指向柱中心轴的洛伦兹力,即压力,并导致自箍缩效应。 研究人员将聚变堆的堆芯作为中子发生器。强电流的巨大磁压力,会驱动套筒等离子体高速向心内爆,点燃少量的氢同位素氘和氚。氘-氚核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聚变中子,会在次临界包层中诱发裂变或嬗变反应,可用来发电、生产裂变燃料、或嬗变处置核废物。 彭先觉团队估计,(跟里面的聚变堆产生的能量相比,)铀裂变将使该设施的总热量输出增加 10 到 20 倍,大大加快了聚变能源的应用,并使其在 2035 年前为商业发电做好准备。 (根据 、、、、 、 作了补充) #核聚变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