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总经理:有车企靠爱国情绪卖车 对行业伤害很大

北京现代总经理:有车企靠爱国情绪卖车 对行业伤害很大 他指出,当前,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竞争行为。比如靠补贴政策、压榨供应商、以次充好,甚至是在营销端有些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靠水军、网红攻击竞争对手、贩卖爱国情绪绑架消费者。其实这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伤害挺大的,也是一种不合理的竞争行为,我们需要去制止。吴周涛称,真正良性的竞争是靠技术创新、成本控制,这样带来的良性竞争是合理的,也是行业长期发展必须具备的。北京现代作为合资企业,我们不会进行价格竞争,而是进行产品技术竞争,我们过去更多的是放在国内市场,现在开始也在进行战略转型。在国内市场大力快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同时打开海外出口市场,更多地向外扩大,通过这样的一些转型应对目前的市场竞争。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京奔驰CEO:有些车企靠堆料竞争、忘却了基本规律

北京奔驰CEO:有些车企靠堆料竞争、忘却了基本规律 “当今的汽车市场很多入局的多年玩家很难实现盈利,为了占领大众心智,为了把故事讲得跟好,吸引更多投资,一些企业往往忘却了商业的基本规律,非理性的竞争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对投资人而言大量的资金被烧掉,投资上岸遥遥无期。”其还表示:对于供应商而言,整车产品价格被压榨,导致配件采购一压再压,质量也会变相缩水,同时还可能面临主机厂倒闭所带来的回款、取消订单和各种库存的风险。而且特别是对于消费者而言,看着好像是短期买到了便宜的产品,但是后边要面临还有没有地方维修以及包括二手车的价格一降再降,买了车还得天天盯着这家企业股票市场好不好。对于这种说法,网友们基本保持两种意见,有人表示堆料没什么不好,至少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也有人认为段建军的观点值得深入思考,想要良性发展,确实不能只靠堆料和性价比。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戴琪称美国须采取果断行动 保护电动车行业免受中国补贴竞争

戴琪称美国须采取果断行动 保护电动车行业免受中国补贴竞争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国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保护电动车行业免受中国补贴的竞争。戴琪在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的反竞争行为,包括大量的国家支持,十年前助长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过剩,为美国生产商带来沉重打击。她又指美国的电动车与汽车行业,亦正面临类似情况,如果对中国的竞争不加以限制,将导致美国失去生产有关产品的能力,美国须尽早采取果断行动,寻求公平竞争环境。有参议员促请戴琪利用在2022年启动的301关税审查措施,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更高关税。戴琪说将在审查及任何调整完成后,提交完整方案,她对审查能很快完成充满信心。在北京,外交部昨日回应有关欧美指中国产品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时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亦是通过充分市场竞争塑造,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是伪命题,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2024-04-18 01:14:14 (2)

封面图片

“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上周,丰田汽车选择在中国最重要的年度行业盛会北京车展上,宣布与腾讯控股公司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丰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腾讯则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合作,双方将合作为中国客户开发服务,包括在其汽车中部署腾讯的人工智能和云软件。日产汽车则宣布与搜索巨头百度建立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其汽车中使用百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汽车近年来在中国的汽车销量暴跌,该公司在北京车展上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现代的这一合作对其主要供应商、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SK On来说是一个冷落。宁德时代此前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声称充电10分钟可让电动汽车行驶600公里。从领先者到追赶者分析师和汽车行业高管表示,这三项合作凸显出一件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为,追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唯一途径是将他们使用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车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此前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和先进技术。“四年前,我认为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汽车公司只会跟随全球制造商,但现在似乎一切都变了。”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发言人谢阗地表示。卓驭科技是从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分拆出来的公司,目前正与大众合作开发辅助驾驶技术。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份额降至40%的创纪录低点。最近几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中国新车销量的一半。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多年来,大众一直主导中国汽车市场。该公司此前承认,随着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特斯拉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资的比亚迪开始主导电动汽车销售,该公司在电气化方面的步伐不够快。过去18个月,大众已经在其最大市场中国发起了反击,它对中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其中包括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的地平线机器人和软件集团迅雷软件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对小鹏汽车进行股权投资。中国合作将更密切美国咨询公司埃森哲全球汽车业务主管于尔根·里尔斯(Juergen Reers)预计,随着跨国汽车制造商试图“重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以跟上中国汽车公司向更智能电动汽车快速转型的步伐,中国“整个生态系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目前最关键的是加速,”他表示,“在中国,智能汽车被视为一个科技行业,这确实是正确的思维。”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行动更快的一个领域是支撑自动驾驶的技术,包括检测周围路况的激光雷达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根据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预测,到2026年时,中国将拥有100万辆配备所谓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这意味着车主可以把手从方向盘上移开。到2028年时,这类汽车将占到新车销售总量的10%左右。北京车展上的汽车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国汽车产量为670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2%,内燃机汽车销量增长3%。由于内燃机汽车市场仍然疲软,中国企业正在增加出口。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制造汽车的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到创纪录的130万辆。内燃机汽车占出口的77%,而比亚迪和特斯拉合计占电动汽车出口的大约60%。蔚来汽车设计主管克里斯·托马森(Kris Tomasson)表示,鉴于中国制造更低成本产品的历史,外部观察人士可能误解了“品质或者汽车背后的技术”。在许多国家,电动汽车的销量都低于预期。欧洲和美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继续优先销售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部署一直很缓慢。“一些市场没有好产品,这就是市场没有增长和扩张的原因,”小鹏总裁兼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他们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不如中国。你必须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创新、有吸引力的产品,帮助他们完成转型。”要生存就得合作然而,由于担心国家安全和经济依赖中国,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欧盟)正在打压中国开发的技术,并试图建立一个没有中国制造产品的供应链。在此背景下,专家们表示,外国公司对中国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将给它们的本土市场带来问题。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涂乐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分化”将日益加剧,汽车制造商将被迫重复开发智能驾驶功能。但就目前而言,外国汽车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中国技术,以获得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会。“外国汽车制造商正试图止血。他们现在失去的市场份额,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涂乐表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指“全军覆没”? 中国软件行业遭遇“季度寒冬”

被指“全军覆没”? 中国软件行业遭遇“季度寒冬” 用友网络营收17.49亿元,亏损4.53亿元;金蝶营收29.8亿元,利润未出;软通动力营收54.49亿元,亏损2.77亿元;浪潮软件营收2.66亿元,亏损3200万元(实际亏损2859万元);科大讯飞营收36.46亿元,亏损3亿元……多位曾就职于上述公司的软件行业人士们,群情激奋。他们先后揭露软件行业“靠喝酒吃饭”拿订单等内幕。更有业内人士直接痛斥:“这些所谓的软件行业公司如果立刻倒闭,才能够利好中国整个行业软件生态。”新浪科技结合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历年财报统计发现,他们的销售毛利率要远低于国际水平。多重因素相综合,最终导致了他们的业绩惨淡。多巨头被痛斥“对IT业无贡献”?用友和金蝶等公司业绩的下滑,让业内以及曾经的客户们怨声载道。无码科技创始人、丁香园原CTO冯大辉以曾经用户的身份公开痛斥道,“这个列表里的公司,这么多年,为整个IT行业贡献了什么?优秀经验?开源方案?培养了优秀人才?”他直言,这些企业垄断了行业的软件需求,然后转包、外包,最后给需求方交付了一堆烂软件、烂产品、烂功能,让各个领域的用户和公众叫苦连天。“饮鸩止渴拿的项目,赚不到钱不正常吗?”在他看来,这些公司缺乏技术竞争力,“他们是产业里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他们被淘汰,软件行业才会更繁荣”。另有多名软件行业人士认为:“国内软件行业遭遇业绩滑铁卢,本质上还是专业能力的问题。”其中一位人士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新浪科技,他所在的企业信息化年预算达到亿级,对于一个营收近千亿的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严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从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对决策的支持系统都很不智能。所以需要软件公司的“辅助”,但软件提供企业对业务理解还是很表面化,很难深入理解业务的深层次逻辑,更不能通过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行业变化、项目动态、业财联动的及时监控,“往往都是企业提什么需求,他们就在某些点上满足,对于企业决策只能起到数据支持的作用,起不到智能分析的价值”。在先后使用过多家软件巨头的服务后,他总结道:“我们先对软件公司充满期待,最后发现实现不了自己的意图,慢慢地付费意愿也就低了”。销售毛利低于国际水平那么,上述人士的言论,是否具有充分的依据?以美股Salesforce和Paycom等头部软件企业为例,这些厂商历年毛利率长期位于70%以上,个别时期甚至高达85%。然而,相比于国外企业,即使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头部软件企业之一,用友和金蝶的销售毛利率,也远低于国际水平。据新浪科技结合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历年财报统计,2020-2023年间,用友网络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05%、61.25%、56.37%、50.73%,金蝶国际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7.53%、58.29%、58.34%、59.15%,两者均未达到国际优秀企业水平。其中,用友网络的销售毛利,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状态。具体来看,在20202023年,用友网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37亿元、20.27亿元、22.35亿元、27.43亿元,其中2021年以来分别同比增长31.65%、10.26%、22.70%。同期,用友网络历年营收分别为85.28亿元、89.32亿元、92.62亿元、97.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22%、4.73%、3.69%、5.77%。这意味着,用友的销售费用增长率要远高于营收增速。金蝶则是另一番“姿态”。在20202023年,金蝶国际销售费用分别为14.25亿元、17.41亿元、20.27亿元、23.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2.2%、16.4%、14.5%。同期,金蝶国际历年营收分别为33.56亿元、41.74亿元、48.66亿元、56.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93%、24.36%、16.57%、16.71%。虽然销售费用增长率低于营收增速,但公司同样连续四年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3.02亿元、-3.89亿元及-2.01亿元。哪些因素导致业绩惨淡?有意思的是,在用友和金蝶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净利润表现出现亏损的近四年间,两家公司均喊出了云化转型的口号。但明显的是,两家公司转型云服务的努力,并没有通过更加弹性自由、灵活订阅的收入方式,改善公司的营收结构。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快牛云科技创始人周海鹏总结道:“需求侧本身能力还驾驭不了数字化,人才还需要升级。供给侧本身很多时候半懂不懂,为了大单不顾一切,反过来伤害了客户,加上现在甲方资金紧张。”这些因素的综合,成为当下国内头部软件厂商业绩惨淡的关键。在他看来,从传统软件服务转型云服务的过程中,“IT厂商的研发需要重构,运营需要变化,营销思路和团队也需要作出调整,这些都意味着成本,而且还存在试错成本,对于用友、金蝶这样的巨型企业而言,着急不得,短期内想通过云服务扭转盈利模式并不容易。”恒业资本管理合伙人、多家上市董事江一向新浪科技表示,“云业务的转型可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包括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这会在短期内影响利润。云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或更灵活的服务模式吸引客户,且规模大的成本结构更优成本更低,比如BAT;但客户对于云服务的接受程度和转换速度可能不如预期,导致收入增长缓慢。”在江一看来,一些头部软件公司可能因为长期形成的组织结构和流程,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快速变化的技术领域,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创新,很容易被新兴的竞争对手超越。”有个更棘手的问题是,在众多云厂商先后开启价格战的情况下,谁又会留给传统软件厂商更多转型适应的时间呢?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12月11至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循环存在堵点

12月11至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性上升。 明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为外资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推进保障房、平急两用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统筹地方化债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挑起大梁”。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等五个必须,要求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要求“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新华社,视频:新闻联播)

封面图片

合资车企迎战新能源:一边推新车,一边狂降价

合资车企迎战新能源:一边推新车,一边狂降价 这些冰冷的数据,给人一种合资品牌全线溃败的感觉。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通走访了多家合资品牌在广州地区的经销商后发现,各家品牌对自家纯电动车的态度也有明显区别。悦达起亚:C位让给EV5,但想破局还不够小通先来到悦达起亚的经销商门店,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起亚EV5。这款车是起亚在国内市场唯一在售的国产纯电动车,从产品预热到上市,再到后续的新增车型和价格调整,小通能看到官方对起亚EV5的重视程度之高。在2023年的广州车展期间,起亚EV5迎来上市,当时公布的起售价要比预售价便宜一万元,而且后续推出的起亚EV5长续航版,购车门槛仅为18.48万元起。纵观国内紧凑型纯电动SUV市场,CLTC纯电续航里程超过700km的产品只有起亚EV5一款,而且这一购车门槛很有性价比优势。起亚EV5长续航版推出之后,车系的销量确实有增长,但销量数据始终无非来到同级别市场的前列。小通与销售人员聊天后发现,不少到店看燃油车的用户,才发现悦达起亚有这么一款纯电动车,最后当中有部分用户衡量自身需求之后,选择从“燃油车党”转移到纯电动车阵营中。从设计上来说,起亚EV5非常贴合新势力的极简设计风格,不过在其他方面,起亚将实用主义贯彻到底。保留“老司机们”比较喜欢的物理按键是其中一点,起亚EV5可能是新能源市场中保留最多物理按键的车型;此外,同级别车型都没有的车载冰箱、可以往上拉的后备厢地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车的实用性。小通试驾过起亚EV5 长续航版,其动力输出给小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高速巡航再加速的能力很强,而且底盘的滤振能力比较强。辅助驾驶系统虽然不能做到高阶智能驾驶水准,但车道居中功能和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底很扎实,座舱内置了该有的音乐、导航等功能。回顾起亚的营销,针对起亚EV5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该车在北京车展、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等都有亮相,而且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惠。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起亚EV5长续航版提供了最高四万元的综合优惠以及一万元的以旧换新优惠,不得不说在价格方面确实很有吸引力。只不过按照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格局,起亚可能走一段路才能迎来销量方面的突破,而且悦达起亚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只有起亚EV5一款,若后续能将起亚EV6国产化,或者推出全新的纯电动轿车,对起亚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可能会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上汽大众:只有走量的ID.3,其他需要“云下定”大众早在2021年就在国内市场引入了ID.系列,三年时间过去共推出四款ID.系列车型。到目前为止,一汽-大众有ID.4、ID.6和ID.7,上汽大众有ID.4、ID.6和ID.3等车型在售。从销量数据来说,上汽大众的ID.3是整个ID.系列中的销量冠军。小通来到上汽大众的其中一家经销商门店,发现店内只有ID.3一款车型,ID.4和ID.6不见踪影。销售人员跟小通解释道,这个地区选择ID.4和ID.6的消费者很少,想要买这两款车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订车的方式来选购。大众ID.4和大众ID.6两款车已经有几年的市场征战经验,消费者对其比较熟悉,每年的小改款也没有太大的升级。倘若该地区确实没有太多用户关心这两款车的话,经销商将更多空间让给其他卖得更好的燃油车也很合理。2024款大众ID.3的指导价是16.3888万元起,这个信息是直接放在展车旁边的。平心而论,这个价位在国内市场没有太多竞争力,价格在10万出头且空间比大众ID.3更大的纯电动车并不少。然而,大众ID.3每个月能售出7000辆左右,这个成绩在合资市场已经很出色,高峰时期还能售出超万辆。原因想必大家也是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大众ID.3的“以价换量”措施罢了。小通和销售人员沟通得知,大众ID.3经过综合优惠之后,入门版只需要10万出头,全款拿下大概在12万元左右,分期付款还能在11万元左右入手。当然,这些信息都没有明摆着写出来。不得不说,10万出头买到一款具有合资品牌影响力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大众ID.3确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但对于大众品牌而言,投入几年才有几款ID.系列车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网传有消息透露,上汽大众ID.7 S(一汽-大众ID.7 VIZZION姊妹车型)已经亮相在申报信息中,有望在年内上市。此外,来自大众安徽的首款纯电动SUV ID.UNYX与众也已经迎来首秀,年内上市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上汽大众ID.7 S的市场前景其实可以参考大众ID.7 VIZZION,其最高月销量还没有超过3000辆,可见上汽大众ID.7 S未来的竞争压力不会少。在小通看来,给市场带来新鲜感的可能就只有大众ID.UNYX与众,但是其轿跑SUV的市场定位能够吸引多少消费者呢?这点小通暂时打个问号。广汽丰田:一辆车占据整个“新能源空间”广东市场的日系品牌经销商门店很热闹,小通来到广汽丰田的经销商店面,发现店内有一个“新能源空间”,这个空间只摆放着一辆铂智4X,角落里还有一些宣传物料和充电桩设备,仅此而已。和预想的一样,即便是工作日的吃饭时间,不少日系品牌的经销商店里依然有用户与销售人员沟通买车细节的场面。不过,全场唯独这个“新能源空间”,并没有太多用户在此逗留。广汽丰田旗下只有铂智4X一款纯电动车型在售,不像一汽丰田还有一款丰田bZ3,因此广汽丰田在纯电动市场的成绩可以说并不出彩,官方每月所宣传的电气化车型销量,基本靠油混车型来撑起。不过,广汽丰田也没有放弃铂智4X,和一汽丰田bZ3采用的“以价换量”策略一样,广汽丰田铂智4X也有不少优惠,推出了至高20000元的置换补贴,并提供“0首付”“日供不到100元”等金融优惠服务。综合优惠下来,铂智4X的起步价仍超过15万元,扪心自问,虽然国内市场中这个价位的同类车型就只有零跑C10、睿蓝9、奇瑞舒享家等,但或许是丰田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还不够强,又或者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插混动力车型,铂智4X的“以价换量”措施并没有像一汽丰田bZ3那么有效。最后,小通还顺便逛了一下东风本田的经销商门店,想看看即将上市的猎光e:NS2实车,但销售人员表示,这款车在前些天被拉去做宣传,所以没有展车在店。实际上,猎光e:NS2是东风本田旗下的第二款纯电动车,首款纯电动车是本田e:NS1。这款车在上市之初主打“不晕车”,但这么一款小型纯电动SUV,价格来到20万元左右,而且续航和配置在同价位纯电动SUV市场没有太强的竞争力,而且设计上并没有摆脱“本田XR-V纯电版”的感觉,竞争力并不突出。猎光e:NS2作为东风本田旗下的紧凑型纯电动SUV,目前给出16万元左右的预售价,这个价位和定位已经比本田e:NS1更有诚意了,看得出来东风本田对这款新车确实很上心,不知道最终的产品配置以及指导价能否带来更大的惊喜。写在最后对比国产品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光芒确实暗淡了一些。从销量数据来看,合资品牌旗下的纯电动车确实很难与同级别的国产纯电动车比肩。然而,合资品牌并非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起亚推出一款性价比的产品与国产品牌竞争,丰田延续“以价换量”措施,大众和本田有纯电动车的相关推出计划等,合资车企仍在努力争取市场份额。或许,这些品牌也不知道做了这些措施之后,能够换来多少市场份额,但是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已被行业认同,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同时也是相关政策比较齐全的市场,合资品牌要想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佼佼者,必须要通过中国市场的考验...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