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上海所通知员工「放假」,期间发放20%薪资,其主动给员工放「职业间歇假」背后有什么因素?

普华永道上海所通知员工「放假」,期间发放20%薪资,其主动给员工放「职业间歇假」背后有什么因素? 王克丹的回答 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基就是信用,恒大事件的延续导致普华永道的信用受损严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要对恒大的财富造假的审计负连带责任,预计后期还有罚款等,另一个则是大客户的流失,金融机构的信用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信用破产则只在一瞬之间,当然恒大的旁氏金融帝国的为虎作伥者,绝对不限于普华永道,恒大一天不清算,这个事情就永远是一笔糊涂账,利益和义务是相互的,谁在里面分了投资人的钱,分了银行的钱,分了居民购房的钱,都必须上秤秤一下,房地产旁氏信贷这摊子破事,不上秤不足四两重,上了称才知道资金的流向。 回到这个问题,从4月底至今,就有至少1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与普华永道解除合作关系,这可都是大客户,业绩下滑,裁员降薪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这也只是过去十几年金融扩张的其中一个缩影,配置资源能力且不说,一起分蛋糕的能力足够强,很多人都问为什么现在企业高杠杆,居民高杠杆,政府也是高杠杆,钱去哪里了?只能说一些人的负债和投资,就是另一些人的收益,且企业么,有限责任,无非就是破产清算,钱早就被旁氏结构的少数既得利益者掏空了,金融机构只是其中一块,你以为年薪大幅拉高其它行业的收入是配置资源水平高,很多都是草台班子,无非是金融扩张周期的风口上,说句难听话,真就是猪都能飞起来。 上行周期分利,下行周期分锅,这是本人之前写文章经常用到的一句话,现在估计还要再加一个旁氏崩溃的时候清算,只是哪些能上秤,哪些不能上秤,也只能看既得利益者内部斗争把谁推出来,以及市场力量迫使的市场出清能到什么程度罢了。 题外话,普华永道和恒大的事情败露,也不是没有用,现在房企的财报也不好糊弄了,宁愿不发,造假参与者也要异常谨慎,比如最近的另一个问题,某桂圆宁可看到股票归零,不也压着到现在还没出财报么。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市场传出普华永道上海所通知员工休 “无薪假期 “消息。据记者了解,普华永道所的每个部门休假情况并不一样,有些部门去年开始每个月休

市场传出普华永道上海所通知员工休 “无薪假期 “消息。据记者了解,普华永道上海所的每个部门休假情况并不一样,有些部门去年开始每个月休 5 天的无薪假,今年二季度开始变更为 8 天,除咨询线外,其他部门的情况亦不容乐观,而休无薪假基本相当于降薪。也有税务线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业务仍在进行中,暂时没有收到休假消息。记者就上述消息向普华永道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的回应。(一财)

封面图片

报道称普华永道将裁掉一半在中国的金融审计员工,公司回应称调整是艰难的决定,具体情况如何?

报道称普华永道将裁掉一半在中国的金融审计员工,公司回应称调整是艰难的决定,具体情况如何? Sean Ye的回答 大概2年前吧,有一个小伙伴在知乎咨询我,说被pwc裁员了,上司对他说:为了他未来就业考虑,不想在他的离职证明上写能力不足,希望他自己主动离职。小伙伴问我,辞职后再找工作,被HR问到为什么离开pwc如何解释…… 我问了一下,才发现人可是已经为公司服务了4-5年了。 我自然力劝,n+1就是半年薪水了,你凭啥辞职? 还好员工还没有提离职,经过沟通,我给他设计了一套谈判策略,他和HR沟通后拿到了n+1。 这个案例我印象极为深刻。 类似的咨询我没有少收到过,但绝大部分是民企私企,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北上广浓眉大眼的外企,还能有这种骚操作。 贵司以一己之力,打碎了我所谓「外企还是守法/要脸的」的刻板印象。 当然,我理解这未必是公司层面的决策。 在一个以Partner为核心的体系里,一个员工的成本可能关系到合伙人的年终分红,所以可能部分Partner为了自己的利益,暗示明示下属去劝退员工,而非按照劳动法给付赔偿。 但无论如何,这种操作很离谱,如今大一些的民企都懂得n+1,部分外企搞n+3,n+5,甚至2n+3的时候,作为外企搞劝退,还挺显眼的。 按照PWC的说法:我们正逐步与员工展开充分的沟通,并确保调整方案遵守中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啥高管犯错,基层背锅的话,咱也不多说了,在哪里都是基层员工优先承担阵痛。 公司不行了,业务不行了,裁员也是合理的事情。 但尊重劳动法方面,希望普华永道说到做到吧。 毕竟审计行业,本身就是靠信用立足的,如今在客户层面,已经失去了信用;在员工层面,不要再次失信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Sean Ye)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