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周一敦促不要使用从新型肺炎中康复的患者的血浆来治疗患者,称目前的证据表明该疗法既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减少患者对呼吸

世界卫生组织周一敦促不要使用从新型肺炎中康复的患者的血浆来治疗患者,称目前的证据表明该疗法既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需求。 该疗法的假设是血浆中所含的抗体可以中和新型冠状病毒,阻止其复制并阻止组织损伤。 此前几项测试血浆疗效的研究表明,血浆治疗重症患者没有明显的益处。在发现血浆不太可能帮助有轻度至中度病症的患者后,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试验已于3月停止。 世卫组织在周一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方法的成本高昂且耗费时间。世卫组织表示,专家小组强烈建议不要在非重症患者中使用康复者血浆,还建议不要在患有严重和危重疾病的患者中使用血浆,除非是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有关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BMJ) 上,涉及16项试验,包括16236名非严重、严重和危重感染患者。 (路透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冠感染恢复后康复指导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冠感染恢复后康复指导 PDF文件为发布的《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 第二版》中文版。该手册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希望对正处在康复中的人群能有所帮助。 本手册旨在为COVID-19(中国称“新冠肺炎”)感染恢复后的成人提供帮助和建议。适用对象包括新冠疾病出院患者及社区感染无需住院的患者。本手册可以作为医务人员专业治疗的补充。 本手册提供了如下章节:需要医务人员紧急关注的“危险信号” ,呼吸急促的管理 ,体力活动与锻炼,声音问题的管理,吞咽问题的管理,营养及味觉、嗅觉问题,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清晰度问题管理,压力、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的管理,疼痛的管理,重返工作岗位注意事项,症状追踪日记表格模板。 *这不是一个时效新闻,是一个参考建议。

封面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 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第二版)》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 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第二版)》 本手册旨在为COVID-19(中国称“新冠肺炎”)感染恢复后的成人提供帮助和建议。适用 对象包括新冠疾病出院患者及社区感染无需住院的患者。本手册可以作为医务人员专业治疗的 补充本手册为原出版于2020年的首版的更新,包含了对原有章节的更新、新的主题以及过去一年中我们对该病及其恢复过程的新的认知。本手册由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咨询康复后的新冠患者编写。虽然为了方便阅读并没有提供参 考文献,但所给出的建议依然是基于证据的。关于新冠感染后的恢复情况,我们迄今仍然知之 甚少,而证据也在迅速增多。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Cartesian Therapeutics 今天宣布了其在研 mRNA 细胞疗法 Descartes-08 在全身性重症肌无力

Cartesian Therapeutics 今天宣布了其在研 mRNA 细胞疗法 Descartes-08 在全身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 2b 期临床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主要疗效终点评估了重症肌无力复合(MGC)评分减少 5 分或以上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评估了安全性、耐受性和其他验证的 MG 严重程度量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MG-ADL)、定量重症肌无力(QMG)和 MG 生活质量修订量表(MG-QoL-15R)。Descartes-08 是一种 mRNA 细胞疗法候选药物,也是一种潜在 “first-in-class” mRNA 工程化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mRNA CAR-T)疗法。它通过靶向 BCMA,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浆细胞。与传统的基于 DNA 的 CAR-T 细胞疗法相比,mRNA CAR-T 细胞疗法的给药设计不需要预处理化疗,而且据观察具有可预测和可控制的药代动力学,可以进行门诊给药,并避免了基因整合和癌症转化的风险。(药明康德)

封面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冠的问答最后一次更新是2021年5月13日,当时的确没有治疗新冠感染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4月22日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冠的问答最后一次更新是2021年5月13日,当时的确没有治疗新冠感染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4月22日发布的新冠治疗指南,强烈推荐高危人群的轻症患者服用辉瑞治疗新冠的药物,是唯一一款获得强烈推荐的。为了“反美”,打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旗号造谣、抹黑救命的药物,这是反人类。

封面图片

癌症治疗新突破:创新性间皮瘤疗法使患者存活率提高四倍

癌症治疗新突破:创新性间皮瘤疗法使患者存活率提高四倍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且迅速致命的癌症,有效治疗方法有限,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领导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一种创新疗法大大提高了恶性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这项三期临床试验由玛丽女王大学的 Peter Szlosarek 教授领导,由北极星制药公司赞助,揭示了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治疗的突破性进展。ATOMIC-meso 试验是一项对 249 名 MPM 患者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与安慰剂化疗相比,一种将新药 ADI-PEG20 与传统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使参与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 1.6 个月,36 个月的生存期延长了四倍。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在所有实体瘤中,MPM 的 5 年生存率最低,仅为 5-10% 左右。这种创新方法标志着 20 年来首次成功将化疗与针对癌症代谢的药物结合起来治疗这种疾病。MPM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癌症,会影响肺内膜,与接触石棉有关。通常采用强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很少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背后的科学这种新型药物治疗方法的前提非常简单,那就是切断肿瘤的食物供应,使其处于饥饿状态。所有细胞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营养,包括精氨酸等氨基酸。ADI-PEG20 通过消耗血液中的精氨酸水平来发挥作用。对于因缺失酶而无法制造精氨酸的肿瘤细胞来说,这意味着它们的生长将受阻。Szlosarek 教授发现恶性间皮瘤细胞缺乏一种名为 ASS1 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能让细胞自己制造精氨酸。此后,他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这一知识为间皮瘤患者创造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说:"看到对癌细胞进行精氨酸饥饿的研究取得成果真是太好了。这一发现是我从实验室的最初阶段就开始推动的,新疗法 ADI-PEG20 现在已经改善了间皮瘤患者的生活。我感谢所有患者和家属、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团队以及北极星制药公司,感谢他们致力于定义一种新的癌症疗法"。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参与经理Tayyaba Jiwani博士说:"这项研究显示了发现研究的力量,它使我们能够深入研究间皮瘤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我们现在可以用ADI-PEG20靶向治疗的薄弱环节。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很高兴能够资助这项研究的早期阶段,包括一项初步临床试验,该试验确定了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正在对肉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一种脑瘤)患者以及其他依赖精氨酸的癌症患者进行 ADI-PEG20 的评估研究。这种新型化疗在骨髓瘤中的成功也表明,这种药物可能对治疗其他多种类型的癌症有益。米克的间皮瘤之旅20 世纪 70 年代,米克曾在一家工厂的锅炉房工作,接触过石棉。2018 年,他开始感到不适,体重下降了42磅,于是去看医生。他开始贫血,最终被诊断出患有间皮瘤。米克解释说:"这让我有点震惊:我的生命只剩下四个月了。他的医生把他介绍给了斯洛萨雷克(Szlosarek)教授,后者让他参加了 ATOMIC-meso 试验。我一直相信彼得。我说:'我一定要赢你别想摆脱我。'五年后,我来到了这里。"两年来,米克每周都会在妻子杰姬或儿孙的陪同下前往圣巴塞洛缪医院就诊。"我会接受两次新疗法注射每只手臂一次。我没有任何严重的副作用,"米克解释说。"我认识了许多参加试验的其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一些人消失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米克因暴露于石棉而最终导致间皮瘤的前雇主获得了赔偿。大约 80% 的间皮瘤病例是由工作场所接触石棉引起的。米克参加 ATOMIC-meso 试验两年半后,间皮瘤复发,他接受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这次是免疫疗法。他在这种疗法中经历了更多的副作用,包括脑炎。但他的癌症仍然得到了控制,最近他还庆祝了自己的 80 岁生日。Szlosarek教授和他的团队计划研究为什么像米克这样的特定患者能从ADI-PEG20中获益匪浅,希望能发现如何让更多人受益。米克说:"这项试验改变了间皮瘤患者的生活,让我们活得更长。我现在有五个孙子和两个曾孙,我不想错过这一切。"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脑控喝水!清华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宣告成功 患者可终生使用

脑控喝水!清华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宣告成功 患者可终生使用 据介绍,目前第二例患者也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康复训练中。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也就在前一天,马斯克刚宣布首个人体植入手术已成功完成,初步探测到神经脉冲信号。不过,跟马斯克Neuralink脑机接口不同的是,这款脑机接口设备强调的是无线微创。具体操作上是将体内机埋在颅骨内、电极覆盖在大脑硬膜外(硬膜位于颅骨和大脑皮层之间,起到保护神经组织作用),这项技术曾通过长期动物试验研制,不会破坏神经组织。患者手术后10天就能出院回家。居家使用时候,体外机隔着头皮给体内机供电,并接收脑内的神经信号,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借助解码算法实现脑机接口通信。此外,还采用的是近场无线供电和传输信号,体内无需电池,患者可以终生使用。基于这样的技术,在去年10月24日宣武医院,成功完成首例临床植入试验。最终经过三个月的居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解码准确率超过90%。此外,患者脊髓损伤的ASIA临床评分和感觉诱发电位响应均有显著改善。1月29日,联合团队召开临床试验阶段总结会,宣布首例患者脑机接口康复取得突破性进展。除此之外,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也已经在去年12月天坛医院成功完成植入。目前信号接收正常,患者正居家康复训练中。这项临床试验分别于去年4月、5月通过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的伦理审查,并完成了国际和国内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来自清华脑机接口研究团队本次突破进展是由清华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领衔。2021年,他曾带领团队在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前研究中,实现每个电极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均超过当时国际同类脑机接口最高水平。目前他的科研重点是人脑网络组织和信息编码的核心规律,特别是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网络动态机制,并基于这些发现开发直接解读和调控神经活动的脑机接口新技术。一方面,为癫痫、渐冻症等疾病提供诊疗新方案,另一方面为语言人工智能提供新结构和新算法的启发。目前他还兼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清华IDG麦戈文脑研究院研究员。据介绍,此次临床应用NEO系统软硬件是同博睿康科技合作开发,临床合作单位包括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参考链接:[1]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