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党政机关人员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

苏州:党政机关人员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印发《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提出公务用车使用年限未达到 10 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 10 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更新购置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达到 100%,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公务接待安排在机关食堂的,原则上提供同餐次职工餐菜品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苏州发布措施 要求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

苏州发布措施 要求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苏州全市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深化落实“过紧日子”,包括要求会议室、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面共享共用,公务车未满10年不报废等。 据《苏州日报》报道,这份名为“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的文件要求,资产方面要推进低效运转资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闲置土地、房产等要采取置换、出租、拍卖等方式深化盘活利用。全面推进资产跨地区、跨系统、跨层级调剂使用。 措施要求今年底前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全面建立资产修旧利废服务体系,同时加快资产资源共享共用,今年底前全市党政机关集中和相邻办公区之间的会议室、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面共享共用。 措施还明确,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停车位、室外厕所及活动场所等要积极向社会开放,实现应开尽开。 在公务用车方面,措施提出要严格公务用车报废更新管理,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更新购置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达到100%;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扩大运维费改革范围,明年全面推开。 此外,措施还明确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光伏项目可建尽建,明年底前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要达到60%以上,各级“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定额约束值的单位要全部降至合理水平。 同时,措施要求常态化开展党政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工作。列入当年度全市跨部门通用类集采品目的物品(含耗材等),须在市集中采购系统内进行采购,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 2024年7月9日 5:06 PM

封面图片

四川省发布《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

四川省发布《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 2020年、2021年,四川省语委组织对省直部门和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政务中心先后进行了两轮暗访调查,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四川全省党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推广和使用普通话,主要存在公务活动使用普通话要求落实不到位、公务人员普通话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四川省语委已于9月9日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特殊情况除外)、公务活动、会议的主持和发言、对外宣传(包括接受新闻采访、新闻发布等)、接听电话、接待来宾来访、对外联系工作等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 《通知》还要求,要把普通话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项经费对公务人员普通话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培训和合格测试,对未达到普通话等级要求的人员,要加强督促。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国管局推动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车

中国国管局推动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车 中国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新能源汽车推广会议,推动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据国管局官方微信号星期六(10月7日)发布的消息,国管局9月26日至27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新能源汽车推广现场会暨全国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推动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会议指出,规范和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动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车,是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落实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和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内容。 会议强调,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项政策要求,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完善配套措施,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要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更好统筹地理区位、统筹动力类型、统筹城乡差异、统筹车辆用途,积极稳妥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工作。 国管局资产管理司在会上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广东省、湖南省、山东省、柳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介绍了本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做法。 会议期间,中国20余家汽车厂商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活动,“智慧小巴”、“弹性公交”等新能源汽车推广项目用于会议交通保障。 中国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是国务院管理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的直属机构,负责中央国家机关经费、财务、公务用车、国有资产和房地产管理,负责指定范围的中共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服务对象的生活服务管理工作等。

封面图片

中国财政部对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财政部对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财政部印发通知,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据中国财政部网站星期四(3月28日)消息,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通知强调:一是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不得使用非财政拨款安排因公出国(境)费;对公务用车严禁超标准租赁高档豪华车辆,降低车辆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中严禁以虚报人数、违规增加陪同人数等方式多开支公务接待费。 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中央部门带头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举办活动不得讲求排场,尽量节约支出。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要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等场所,鼓励采取视频、电话、网络等线上方式开展公务活动。 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进一步开展预算评审,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掺杂无关内容等问题;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日常核查;坚持常态化开展财政资金清理,将闲置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四是严格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强调对基层“三保”健全分级责任体系,要求各地坚持优先使用稳定财力用于“三保”,硬化执行约束,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对“三保”存在风险的地区财政支出及库款拨付实施严格监管。 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强调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继续开展事前评估,从源头上严格立项管理;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发挥绩效目标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引导约束作用;通过绩效监控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高质量开展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明确要求各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到人;持续保持财会监督高压态势,防范和查处违规记账、擅自截留、非法挪用等问题,加大通报和处理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 2024年3月28日 1:02 PM

封面图片

中国财长蓝佛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长久之计

中国财长蓝佛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长久之计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并强调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蓝佛安星期三(3月6日)下午在本届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中共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 蓝佛安说,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去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指公务出国出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产生的费用)支出预算比2019年下降20%,同时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25.5%。 第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2020年至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略增0.8%。2019至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42万亿新元)增至10.29万亿元,增长38%。 最后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2018至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至1万零823亿元,增长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 蓝佛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显示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他称,财政部门将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2024年3月6日 4:33 PM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工作餐不得提供烟酒

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工作餐不得提供烟酒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条例》第四章对公务接待作出规定,具体为: 第四章 公务接待 第二十一条 建立健全国内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国内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公函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一律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第二十三条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接待单位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陪同和相关工作保障人员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第二十四条 外宾接待工作应当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的原则。外宾邀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排接待活动,严格执行接待规格和标准,从严从紧控制外宾团组接待费用。 第二十五条 地方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的,应当参照国内公务接待标准要求,统一制度和标准,严格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禁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六条 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所属宾馆、招待所等具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者场所,不得以房屋维修等名义超出实际需要在接待场所超标准建设、豪华装修。 严格控制、严格审批新建扩建党性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以建设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名义变相建设楼堂馆所、变相搞旅游开发。 建立接待资源共享机制,推进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机关所属接待、培训场所企业化管理,降低服务经营成本。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用车、住宿、用餐等服务。(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