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券商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至明年 1 月份 此举或为券商争取公募牌照赢得更多时间

有券商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至明年 1 月份 此举或为券商争取公募牌照赢得更多时间 今年以来,券商旗下部分合同期限已满 3 年的大集合参考公募基金改造产品(以下简称 “大集合产品”)的存续期均延长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之前,还未有延期至 2025 年的先例。为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近日,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率先将旗下两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长至 2025 年 1 月份,这进一步突破 2024 年年末的合同期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举或为券商争取公募牌照赢得更多时间,避免产品清盘可能导致的客户流失和资管规模大幅下降。(证券日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信证券资管旗下两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至明年 1 月

中信证券资管旗下两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至明年 1 月 据中证金牛座,中信证券资管近日公告,其旗下两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期延长至 2025 年 1 月份。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为券商获取公募牌照创造更为充裕的时间窗口,有望提供一定的缓冲期,有效规避因产品清盘引发的客户流失及资产管理规模显著缩水风险,确保平稳过渡。者了解到,自大集合产品改造启动以来,逾 200 只产品已转型为参照公募基金运作的类公募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募基金,仅是遵循公募基金规则运作的产品,合同约定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3 年。倘若产品到期时,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须在以下方案中做出抉择:延长产品存续期限、进行产品清算或更换管理人,以确保合规性及投资者权益。

封面图片

券商旗下 67% 公募产品年内实现浮盈

券商旗下 67% 公募产品年内实现浮盈 今年以来截至 7 月 5 日,券商旗下公募产品(A/B/C/D 份额分开统计,剔除今年以来新成立产品,下同)的平均收益率为 - 0.96%,中位数为 1.26%。尽管整体表现平平,但依旧有 67% 的产品实现浮盈,其中 5.5% 的产品浮盈在 5% 以上,2.5% 的产品浮盈达到了 10% 以上。(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随着金融市场结构调整与监管政策导向的深化,国内券商资管业务正经历深刻变革。然而,券商资管业务亦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公募牌照缺失、渠

随着金融市场结构调整与监管政策导向的深化,国内券商资管业务正经历深刻变革。然而,券商资管业务亦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公募牌照缺失、渠道合作黏性不足、固收类产品依赖度高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需不断强化主动管理能力,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投研团队实力,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以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投资者需求;同时强化与券商其他业务协同,以期在竞争激烈的资管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中证报)

封面图片

中国多家头部公募券商资管开启“自购潮” 合计金额已达6亿人民币

中国多家头部公募券商资管开启“自购潮” 合计金额已达6亿人民币 中国多家基金公司星期一(8月21日)宣布自购旗下基金,目前合计金额达6亿元(人民币,下同,1.13亿新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多家基金公司均称自购原因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且本着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自购基金类别为权益基金。 截至目前,包括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等八家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达6亿元。 其中,国泰君安资管自购2亿元、中信证券自购1亿元,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嘉实、汇添富等公司均宣布自购5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 证监会上星期五(18日)提及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投资端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措施包括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 此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7月24日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