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关注以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等投资名义实施金融违法犯罪的新型风险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犯罪】

【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犯罪】 3月10日消息,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网贷平台等新型金融犯罪,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典型案例,起诉洗钱犯罪1262人,同比上升78.5%。从严追诉洗钱犯罪,让上游“罪”与“赃”无处遁形。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检: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强调,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星期五(2月2日)刊登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三检察厅厅长史卫忠的访谈内容。 史卫忠在访谈中说:“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呈现三大明显特征,即腐败问题依然复杂严峻,治理力度应持续加大;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互相交织,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管理岗位廉政风险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漠。” 他指出,在近年来提起公诉的国企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金融领域人数较多。犯罪手段日趋专业和隐蔽,运用金融工具和交易规则实施的新型隐性腐败犯罪数量日益增多。 史卫忠分析,由于金融领域特有的行政权力和巨额资金配置权,金融工作人员在腐败犯罪的同时经常伴随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等失职渎职行为,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国有资产安全。有的金融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内部不正之风和“潜规则”流毒蔓延,在领导干部中形成“破冰效应”,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最终形成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顽瘴痼疾。 史卫忠也指出,从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医疗系统相关职务犯罪近500人,起诉金融领域相关职务犯罪300余人,起诉粮食领域350余人。 央视网早前报道,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12月28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最高检依托涉金融法定领域,加大对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电信网络诈骗金融领域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力度。 2024年2月2日 5:16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国家外汇局联合出手: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

中国最高检、国家外汇局联合出手: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 5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公开发布6件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典型案例,聚焦外汇领域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办案规则,依法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负责人介绍,这批典型案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聚焦当前困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的管辖难题,做好示范引导;二是强化对外汇违法行为的全方位打击,形成有效震慑;三是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推进反向衔接常态长效。 “此次发布案例,重点警示社会公众,不要贪图一时之利,利用正常跨境经贸往来中积累的资金和客户资源等,协助地下钱庄团伙从事非法买卖外汇经营活动,或为地下钱庄团伙非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此类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犯罪的共犯,即使符合刑事不起诉条件,也将被追究行政责任,将被处以行政罚款。”国家外汇局管理检查司负责人称。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外汇交易日益活跃,但伴随而来的非法买卖外汇活动,严重威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检察机关和外汇管理部门加强协作配合,精准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检察机关联合外汇管理部门深化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在个案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尺度、示范程序衔接路径,防止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因“不刑不罚”产生监管漏洞,形成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治理闭环。 此次,两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对加强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具有示范指导作用。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意在帮助社会公众提升合法使用外汇的意识。”国家外汇局管理检查司负责人表示,社会公众买入和卖出外汇应在取得外汇业务资格的银行等机构办理。 在规定场所以外买卖外汇,扰乱外汇市场交易秩序的,属违法行为。非法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构成非法经营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未达到刑事追责标准的,依法应追究行政责任。 此次典型案例还有利于构建外汇管理部门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国家外汇局管理检查司负责人表示,两部门坚持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理念,严厉惩处恶性外汇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惩教结合,秉承过罚相当的原则,共同做好刑事司法程序终结后的“后半篇文章”,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等要求,在事前、事中、事后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外汇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外汇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确保精准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欢迎订阅东南亚大事件频道 @HH9915 欢迎投稿爆料: @HFH179

封面图片

最高检:利用虚拟货币为媒介开展非法买卖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国家外汇局联合出手: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

#中国最高检、国家外汇局联合出手: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 #国内新闻:5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公开发布6件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典型案例,聚焦外汇领域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办案规则,依法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等要求,在事前、事中、事后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外汇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外汇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确保精准打击涉外汇违法犯罪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与国家外汇局发布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最高检与国家外汇局发布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官方发布的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显示,当前外汇违法犯罪中的资金跨境转移更加隐蔽、交易更加快速庞杂。 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星期三(12月27日)消息,最高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这批典型案例共八件,主要涉及跨境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案件,分别是:赵某等人非法经营案,郭某钊等人非法经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郑某东等人骗购外汇案,徐某悦等人非法经营案,李某杰非法经营案,章某虎、章某娴非法经营案,王某良等人非法经营案,张某群、吴某锐等人非法经营、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案情显示,当前外汇违法犯罪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资金跨境转移更加隐蔽。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更多采取跨境“对敲”模式,境内划转人民币,境外划转外汇,境内外资金独立循环,有意逃避监管视线。 二是资金交易更加快速庞杂。银行卡、POS机、网络支付等支付结算工具便捷、高效,不法分子在全国范围内多银行、多层账户间清洗、分散、聚合资金,虚拟货币等新型支付手段更增加了资金划转的隐匿性。 三是非法信息发布传播“社交媒体化”。社交网络、直播平台充斥大量信息,境外网站、聊天软件提供私密交流工具,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和私密联络发布非法资金兑换招揽广告,对接非法交易,被打击封堵后,在极短时间内更换网址卷土重来。 外汇局管理检查司负责人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下一步,外汇局将切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会同司法机关保持对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 2023年12月27日 1:02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