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工作》作者: [荷] 扬·卢卡森

《理解工作》 作者: [荷] 扬·卢卡森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方寸(The Unique World ) 副标题: 一部人类劳动史 译者: 王小可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712 沈原、刘擎、周飞舟等多位学者诚挚推荐 《经济学人》2021年度推荐图书 荷兰著名社会史学家、欧洲社会科学史大会创始人扬 · 卢卡森教授重磅作品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劳动史,跨越亚洲、非洲、美洲与欧洲,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如今的视频会议时代,全面呈现70万年人类工作史 劳动关系、劳动分工、劳动时间、工作与休闲、市场与货币、薪酬与福利……一部关于工作的百科全书 该如何定义工作?人类怎样从平等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为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工作时间反而越来越长?男女间的劳动分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重新理解工作对于我们的意义 - 内容简介 我们该如何定义工作?人类怎样从平等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为何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工作时间反而越来越长?男女间的劳动分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工作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从70万年前的狩猎采集到现在通过视频会议进行的工作,横跨亚洲、非洲、美洲与欧洲,作者扬·卢卡森研究了人类工作的组织方式:家庭、部落、城市和国家;研究了狩猎采集、农业、手工业、工业等不同时代合作和从属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了劳动如何在男人、女人和孩子之间分配,货币发明的分水岭时刻,劳动者的集体行动,以及移民、奴隶制和休闲观念对工作的影响。最终完成了一部有关人类在各个时代繁忙工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劳动史,并对未来的人类发展给出了乐观的评估。 #历史 #历史学 #社会学 #工作 #劳动 #社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我们该如何定义工作?人类如何从平等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为何随著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工作时间反而越来越长?男女间的劳动分工经历了什

我们该如何定义工作?人类如何从平等社会过渡到了阶级社会?为何随著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工作时间反而越来越长?男女间的劳动分工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工作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从70万年前的狩猎采集到现在透过视讯会议进行的工作,横跨亚洲、非洲、美洲与欧洲,作者扬·卢卡森研究了人类工作的组织方式:家庭、部落、城市和国家;研究了狩猎采集、农业、手工业、工业等不同时代合作和从属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了劳动如何在男人、女人和孩子之间分配,货币发明的分水岭时刻,劳动者的集体行动,以及移民、奴隶制和休闲观念对工作的影响。最终完成了一部有关人类在各个时代繁忙工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劳动史,并对未来的人类发展给予了乐观的评估。 作者简介 · · · · · · 【荷】扬‧卢卡森(Jan Lucassen) 荷兰历史学家,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荣誉教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国际社会史研究所(IISH)荣誉院士,IISH研究部和欧洲社会科学史大会(ESSHC)创始人。著作等身,包括Globalising Migration History ,The History of Work and Labour等。

封面图片

《史前人类简史》作者: [英] 史蒂文·米森

《史前人类简史》 作者: [英] 史蒂文·米森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副标题: 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原作名: After the Ice:A Global Human History 20,000-5000 BC 译者: 王晨 出版年: 2021-2 页数: 848 公元前20000年,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顶峰大气层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埃,沙漠和冰川横亘在广阔的陆地上。人类即使能够生存下来,也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随后的一万五千年,全球骤然变暖,气候变迁带来农业、城镇和文明的兴起。新驯化的动植物开始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和采集转向农业,人类的历史进程彻底转变了方向。 《史前人类简史》综合了考古学、遗传学和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这一万五千年的人类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作者史蒂文·米森想象了一位现代旅行者约翰·卢伯克。读者将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探索五大洲的各处史前遗迹,纵览全球人类的进化图景,并思索这一特殊时期如何为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奠定根基。 #考古 #历史 #生物 #考古学 #环境科学

封面图片

《理解工作:一部人类劳动史》

《理解工作:一部人类劳动史》 简介:本书提供了关于理解工作:一部人类劳动史的深度解析,涵盖其发展背景、核心概念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真实案例与科学研究,帮助读者理解其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技能或知识点。适合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让你在短时间内提升认知,拓宽思维边界。 标签:#理#理解工作#知识#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人类新史》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 [英] 大卫·温格罗

《人类新史》 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 [英] 大卫·温格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原作名: The Dawn of Everything :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译者: 张帆 / 张雨欣 出版年: 2024-9 页数: 560 入围奥威尔政治写作奖决选名单 《星期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BBC历史》年度图书 入选《科克斯书评》2021年度好书榜、亚马逊2021年度好书榜等各大权威图书榜单 →《债》《毫无意义的工作》作者格雷伯最具野心的重磅遗作 →挑战《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背后的基本假设 →直指大历史研究真正应当关注的问题:人类为何会从曾经的灵活陷入如今的僵化,而改变的希望又蕴藏在哪里 内容简介 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 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近年来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人类实际上有过怎样多元和流动的社会组织形态,历史的道路又有过多少分岔与并行。重新理解人类的过去,重新发现人类本就拥有的其他可能性,或许也能赋予我们新的思想资源,去想象一个更具希望的未来。 #人类 #社会 #历史

封面图片

理解工作:一部人类劳动史_【荷】扬·卢卡森_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df

封面图片

《血染开普敦》作者: [荷]马丁·博森布鲁克(Martin Bossenbroek)

《血染开普敦》 作者: [荷]马丁·博森布鲁克(Martin Bossenbroek)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布尔战争史 原作名: The Boer War 译者: [荷]伊维特·罗森博格(Yvette Rosenberg) 英译 / 徐彬 出版年: 2024-2 页数: 596 布尔战争(1899-1902)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它被贴上诸多“标签”:第一次媒体战、世界大战的前身、种族隔离的始作俑者。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丘吉尔,年轻的布尔指挥丹尼斯·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战争 #布尔战争 #历史 #政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