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瑶旗下「塑新生」停收胶 环保署:股东商业问题、从法律途径跟进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首阶段「走塑」新法例实施 环保署:适应期内不会对违规业务执法

首阶段「走塑」新法例实施 环保署:适应期内不会对违规业务执法 首阶段「走塑」新法例即日起实施,政府设半年适应期。环保署表示,业界普遍对新法例的要求已有所认识,并逐步调整业务,根据署方过去数天走访所见,不少大型连锁食肆已转用非塑胶替代品,部分中小型食肆亦开始转用,初步推算约有三成店舖已符合新法例要求,转用可重用或非塑胶替代品。至于酒店及零售业界的准备情况更为理想,过半数走访的业务地点已符合新法例要求。环保署表示,未能在法例实施前转用或转售非塑胶替代品的店舖,主要原因是仍有存货,希望在适应期内尽快清货以免浪费,亦有部分正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署方重申,在适应期内不会对违规业务进行执法,适应期过后,署方仍会采取宣传教育先行的模式,针对屡劝不改的业务,视乎实际情况,采取执法行动。针对餐饮业界寻找替代品的关注,环保署指出,环保餐具的材质多元,除了纸浆外,还有很多选择,包括木、竹、甘蔗渣浆、木浆、草浆等。本地餐厅食肆在选购餐具时,应根据不同菜式,选择适合的餐具,亦建议餐厅采购替代餐具时,可以参考环保署设立的「绿色餐具平台」,协助业界寻找适合的替代品。至于第二阶段管制,环保署说会等待市场上有成熟的相关替代品才会考虑推行,现时未有实施时间表。 2024-04-22 17:46:24

封面图片

环保署称超市等场所有关业务模式视作外卖 可用胶杯及胶食物盒

环保署称超市等场所有关业务模式视作外卖 可用胶杯及胶食物盒 环保署表示,一些以零售为主的业务场所,例如超级市场、百货公司,会销售已预先包装可供即时食用的食物,例如盒装寿司、三文治。有关货品放置在货架上,供顾客选购,并便利顾客带离场所,有关业务模式视作外卖,因此可使用胶杯及胶食物盒,顾客在甚么地方进食,并无关系。商场或大型百货公司内的美食广场,食店一般会按顾客下单而即时制备和提供食物,亦有用餐区供顾客堂食,业务模式基本上与一般餐厅无异,因此美食广场内的食店须遵守就堂食的餐具管制规定,但如果顾客是购买食品作外卖,则不会被视为提供堂食服务,可使用胶杯和胶食物盒。美食广场如提供预先包装可供即时食用的食物例如盒装寿司、三文治,放置在货架上,或是透过自动售卖机供顾客选购,同样视作外卖,亦可使用胶食物盒包装。环保署指出,如果超市在店内的熟食部提供按顾客下单而即时制备的食物例如炒粉面,并有用餐区供顾客堂食,情况与美食广场的经营模式相似,亦与一般餐厅无异,因此须遵守就堂食的餐具管制规定,并强调顾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购买及使用某些即弃塑胶产品而触犯法例。 2024-04-25 21:36:58

封面图片

环保署发现网上有人出售模拟指定垃圾袋 交海关跟进#港闻 垃圾征费4月起实施,环保署发现网上有人出售模拟指定垃圾袋,已通知海关跟进

封面图片

环保署称超市仍可使用胶盒胶盖载外卖寿司 助顾客分辨食物质素

环保署称超市仍可使用胶盒胶盖载外卖寿司 助顾客分辨食物质素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周一起实施。环保署表示,近日有日式超市担心顾客购买外卖包装的寿司后即场食用,因此使用非塑胶盒出售,导致出现「盲盒」情况。环保署透过「大嘥鬼」的社交网页表示,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超市,会售卖各种各样已包装好的食物供客人选购,例如盒装寿司,但有市民会选择留在超市范围内即场进食,情况与一般销售和外卖一样,因此超市仍然可以使用胶盒和胶盖盛载外卖寿司,如果使用透明盒的话,顾客也可以清楚分辨食物质素和款式。环保署表示,近日有餐厅误以为在新法例下,以胶盒「打包」会违法,署方指出,如果顾客选择将堂食的食物「打包」属于外卖情况,食肆可以向顾客提供胶杯和胶食物盒。环保署会在适应期探访餐厅及零售处所解释相关做法,以及了解业界对法例是否存有误解和疑问,强调顾客不会因为使用受管制的即弃塑胶产品触犯法例。 2024-04-24 21:41:44

封面图片

首阶段管制限塑令4月22日实施 环保署相信对市民生活影响有限

首阶段管制限塑令4月22日实施 环保署相信对市民生活影响有限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产品的新法例4月22日起实施,涵盖即弃餐具及其他塑胶产品。所有发泡胶餐具、即弃胶杯、胶碗、胶刀叉、胶饮管等,堂食全面禁止供应,亦不能销售;而外卖同样禁止使用发泡胶餐具、胶饮管、胶刀叉、胶匙、胶碟等;不过胶杯、胶杯盖、胶碗、胶盒仍然可以使用,商户亦可以继续售卖。其他即弃塑胶产品方面,胶柄棉花棒、雨伞袋、胶牙签、食物胶签、充气打气棒、派对帽、荧光棒等,将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不过,宣传用塑胶包装纸巾、非医疗用的胶手套,就可以收钱提供。另外,酒店及宾馆将不能够免费提供部分即弃梳洗用品,包括胶柄牙刷、牙膏、胶梳、小樽装的沐浴露等,胶樽装水亦不能免费供应,旅客如果有需要,可以付费购买。环保署助理署长郑健接受本台专访表示,塑胶对环境生态以至人类健康都可以造成深远祸害,「走塑」及「减塑」已是大趋势,政府希望透过新法例达致源头「减塑」及「走塑」。郑健相信新例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限,因为受管制的塑胶用品,市场上已有充足的替代品,例如木制的刀、叉、纸饮管、木柄棉花棒等。他强调市民日后无论购买或使用受管制即弃塑胶产品,都不会违法,又相信市民适应使用有关替代品后,再在网上、或在海外购买即弃塑胶产品回港的意欲将愈来愈低。环保署已设立专题网站「截塑」,提供相关法例资讯,并针对市民的误解及担忧,制作简单资讯和懒人包,透过社交平台及政府新闻网,释除市民的疑虑,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2024-02-12 09:09:49

封面图片

回应「盲盒寿司」 环保署:超市可用胶盒胶盖盛载

回应「盲盒寿司」 环保署:超市可用胶盒胶盖盛载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及产品的法例在本周一实施,有连锁超市近日改以密实纸盒盛载寿司盒,取代透明胶盒,有网民形容为「盲盒寿司」。环保署指出,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超市,即使顾客在超市范围内,享用超市的预先包装食物,情况与一般销售和外卖一样,超市仍然可以用胶盒和胶盖盛载外卖寿司。 2024-04-25 18:25:5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