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谈全球言论自由问题

“外交政策”谈全球言论自由问题 非政府组织 "自由言论未来" 负责人雅各布·姆昌伽马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全球限制言论自由的趋势并未绕过发达“民主国家”: 「……与此同时,在冲突的背景下,抗议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法国和德国都在广泛禁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和引用’仇恨言论’。在许多民主国家,反仇恨和法案的内容。 在英国,一名妇女因手持讽刺英国首相和国务大臣为椰子的海报而遭到警察的盘问。稍早之前,一名黑人自由派市议员因使用相关词语(coconut)而被定罪,并被指控犯有‘种族主义罪’。 在爱尔兰,一项关于口头仇恨言论的新法案将起诉 "任何可能因种族或性别而煽动对他人或群体的暴力或仇恨的材料…… " 定为刑事犯罪。......这种对法律的广义解释和适用可能会将下载到个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的网络meme或gif图像定为刑事犯罪。 在丹麦,自1946年以来就没有实施过的关于 “冒犯信徒感情” 的法律也即将重新生效。该法的主要目的是取缔对宗教经文的 “不当处理”。 创作自由也不能免于被起诉,韩国国会秘书处取消了在议会大厦举办的一次展览,原因是该展览中对该国总统的描绘’有失公允’。 …… 根据"自由言论未来"的报告,民主国家中这些严重侵犯言论自由的行为并非新鲜事或孤立事件。它们已成为影响民主国家的全球言论自由攻击趋势的一部分。」 如果您错过了《言论自由究竟应该是什么?:12个最常见的错误断言》 #freedomofspeech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方称言论自由不应成仇恨言论护身符

中方称言论自由不应成仇恨言论护身符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表示,言论自由不应成为仇恨言论的护身符,更不应成为政府不作为的借口。中方支持联合国在打击恐惧伊斯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在一项会议上发言。他说,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危机冲突此起彼伏,挑起宗教仇恨、煽动种族主义的现象屡屡发生,伊斯兰恐惧症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排外心理不断加剧,应对和打击恐惧伊斯兰,必须标本兼治。戴兵表示,中方敦促各国秉持零容忍态度,采取具体行动打击针对穆斯林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禁止煽动基于宗教或信仰的仇恨,杜绝有罪不罚现象。 2024-03-16 04:35:53 (2)

封面图片

网络博弈: 香港少年易碎君、小维尼熊和言论自由

网络博弈: 香港少年易碎君、小维尼熊和言论自由 3月9日,海外的中国民主党、对话中国智库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领事馆前举行声援拆墙运动一周年的抗议活动,一位来自香港的17岁少年身穿世界流行卡通故事形象小维尼熊服装发表演讲,批评中国钳制网络言论自由。

封面图片

1223 #中国 #言论自由

1223 #中国 #言论自由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谢锋称中国人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亦能得到资讯,如果登上一些网上平台,特别是在过去数星期,就会发现公众活跃地讨论疫情。 报导全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7209-20200207.htm #rthk

封面图片

美国宪法保护在美国境内的任何人(不限于美国公民)有言论自由,即使发表仇恨言论也不是罪。只有在有了犯罪行为(例如杀人)又有仇恨言论

美国宪法保护在美国境内的任何人(不限于美国公民)有言论自由,即使发表仇恨言论也不是罪。只有在有了犯罪行为(例如杀人)又有仇恨言论,才被当成“仇恨罪”罪加一等。但是在德国等某些欧洲国家,发表反犹主义仇恨言论本身就是犯罪,法国甚至要立法把侮辱以色列定为犯罪,这都是侵犯言论自由的以言治罪,和中国一样。为了讨好以色列,这些国家让他们提倡的普世价值成了笑话。

封面图片

【X(推特)就社交媒体内容审核法起诉加州,称该法律侵犯言论自由】该法律要求社交媒体公司披露打击虚假信息的政策,缓和骚扰、仇恨言论

【X(推特)就社交媒体内容审核法起诉加州,称该法律侵犯言论自由】该法律要求社交媒体公司披露打击虚假信息的政策,缓和骚扰、仇恨言论和极端主义。X公司的律师辩称该法律迫使公司违背自己的意愿发表言论,该法律的目的是向社交媒体平台施压,要求消除国家认为有问题的某些受宪法保护的内容。 #抽屉IT

封面图片

官校前女教师司法覆核革职决定 指当局干预私人帐户帖文言论自由

官校前女教师司法覆核革职决定 指当局干预私人帐户帖文言论自由 赛马会官立中学前女教师被指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期间,在社交网页私人帐户多次发表不当言论,遭纪律研讯会裁定行为不当,公务员事务局去年7月将她革职。她去年入禀申请司法覆核,指出局长错误裁定其行为不当,革职决定过分干预其言论自由,要求推翻革职决定。申请人一方在高等法院陈词指,涉案帖文远远未达仇恨言论或煽动暴力言论门槛,局方诠释无法成立,革职惩罚更不相称。申请人谭玉芬的代表律师引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名言「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会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指出申请人在无关教育工作的私人帐户发表个人想法,帖文不公开,帐户也没有加入任何学生为朋友,与KOL意见领袖情况不同,申请人所表达之想法关乎公益,若此属行为不当而革职,恐怕会造成寒蝉效应。申请方认为,言论自由非常重要,可让人民释放民愤,以免转化成暴力,言论自由亦属基本人权需要保障,只可在有必要时设限,而且限制不应超出必要范围,政府有责任证明设限之必要,然而纪律研讯会在申请人提出司法覆核后,向法庭存档誓词时才披露革职理据。申请人的帖文旨在嘲讽及宣泄,仇恨言论或煽动暴力言论门槛高,涉案帖文远远未达门槛,纪律研讯会的诠释无法成立,过分干预言论自由。 2024-04-11 18:41:03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