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快速充电的钠电池:几秒钟即可充满,性能媲美锂电池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快速充电的钠电池:几秒钟即可充满,性能媲美锂电池 Jeung Ku Kang 表示,这种可实现快速充电、能量密度达到 247 Wh/kg、功率密度达到 34748 W / kg 的混合钠离子能量存储装置,标志着能量存储系统突破了现有瓶颈,他预计这项技术将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并不新鲜,但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可以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多达 1000 种),而且价格低廉。它们也比锂离子电池安全得多,可以放电到 0V - 消除了因短路而导致热失控的可能性。然而,漫长的充电时间和不尽如人意的存储容量使钠离子电池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这一切很快就会改变。KAIST 团队用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材料取代了普通电池的阴极材料,从而制造出了一种高能量、高功率、可快速充电的混合钠电池。此外,还对阳极进行了调整以提高容量,并采用了一种合成优化电极材料的方法。根据 Kang 的说法,他们的解决方案的能量密度超过了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同时还具有电容器的输出密度特性。作为下一代存储设备,它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完成充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对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也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使他们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供只需几分钟就能完全充电的汽车。幸运的话,这项技术最终会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直通车》(Science Direct)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 #快速充电 的钠 #电池 :几秒钟即可充满

封面图片

7月29日下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温下充电15分

7月29日下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而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宁德时代表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 按照宁德时代的预计,2023年会形成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宁德时代还表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会进一步提升至200Wh/kg。 (新浪科技)

封面图片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 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化学系的 Soojin Park 教授和博士生 Dong-Yeob Han 与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的 Gyujin Song 博士以及浦项 N.EX.T HUB 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一种三维聚合物结构。这种轻质结构有利于锂(Li)离子的传输。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的网络版上。电池技术的进步用于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锂金属阳极的能量容量为 3860 mAh/g,是目前商业化石墨阳极的十倍以上。锂金属阳极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能量,而且与石墨或硅不同,锂金属阳极可以作为电极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然而,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会产生被称为"死锂"的区域,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性能。此外,当锂向一个方向增长时,它可能会到达相反一侧的阴极,从而造成内部短路。虽然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优化三维结构中的锂传输,但这些结构大多依赖重金属,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锂电沉积后的混合结构内部几何形状示意图。资料来源:POSTECH用于阳极的创新型三维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利用聚乙烯醇(一种对锂离子具有高亲和力的轻质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和纳米碳球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混合多孔结构。这种结构比通常用于电池阳极的铜(Cu)集流体轻五倍以上,对锂离子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锂离子通过三维多孔结构中的空隙迁移,实现均匀的锂电沉积。在实验中,采用了该团队三维结构的锂金属阳极电池在经过 200 多次充放电循环后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并达到了 344 Wh/kg(能量与电池总重量之比)的高能量密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验使用的是代表实际工业应用的袋装电池,而不是实验室规模的纽扣电池,这凸显了该技术商业化的巨大潜力。POSTECH 的 Soojin Park 教授表达了这项研究的意义,他说:"这项研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KIER 的 Gyujin Song 博士强调说:"这种结构兼具轻质特性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技术的一个突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可在五分钟内完成充电的新型锂电池

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开发出可在五分钟内完成充电的新型锂电池 负责监督该项目的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工程学教授林登-阿彻(Lynden Archer)说:"与其他障碍(如电池的成本和性能)相比,续航里程焦虑症是交通电气化的更大障碍。如果能在五分钟内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那就不再需要300英里续航里程的电池了,大可以选择更小的电池,这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使其得到更广泛的采用"。该团队的论文最近发表在《焦耳》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的博士生金硕。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最常用的动力装置之一。这种电池重量轻、性能可靠,而且相对节能。然而,它们充电需要数小时,而且缺乏处理大电流浪涌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铟是一种特别有前途的快速充电电池材料。铟是一种软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触摸屏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氧化铟锡涂层。新研究表明,铟作为电池阳极有两个关键特性:迁移能垒极低,这决定了离子在固态中的扩散速度、交换电流密度适中,这与离子在阳极中的还原速度有关。快速扩散和缓慢的表面反应动力学这两种特性的结合对于快速充电和长时间储存至关重要。"关键的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发现了一种设计原理,可以让电池阳极上的金属离子自由移动,找到合适的配置,然后才参与电荷存储反应,"阿彻说。"最终结果是,在每个充电周期中,电极都处于稳定的形态状态。这正是我们的新型快速充电电池能够在数千次循环中反复充放电的原因所在。"这项技术与道路上的无线感应充电技术相结合,将缩小电池的体积和成本,使电动交通工具成为驾驶者更可行的选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铟阳极是完美的,甚至是实用的。阿彻说:"虽然这一成果令人兴奋,因为它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快速充电电池,但铟是很重的。这就为计算化学建模提供了一个机会,也许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了解还有哪些轻质材料的化学成分可以达到同样低的达姆克勒数。例如,是否有我们从未研究过的金属合金具有所需的特性?这就是我感到满意的地方,因为有一个普遍原理在起作用,让任何人都能设计出更好的电池阳极,实现比最先进技术更快的充电速率。"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研究解决枝晶难题 克服锂电池的局限性

新研究解决枝晶难题 克服锂电池的局限性 锂金属电池(LMB)的能量密度比目前的锂离子电池(LIB)高近 10 倍,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潜在的存储系统之一。然而,锂金属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用于快速充电应用。不受控制的枝晶形成会导致过度加热和电池短路,这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研究人员以前曾试图解决 LMB 的安全问题,但采用的方法既费力又费钱/费时。海德拉巴塔塔基础研究所(TIFRH)的 T. N. Narayanan 实验室报告了一种简单、可扩展、成本效益高的方法,用于组装更安全、更耐用的锂金属电池。Preeti Yadav(作者)手持由改进型隔膜式锂金属电池供电的发光红色 LED(3V) 图片来源:Pallavi Thakur 博士和 T. N. Narayanan 教授多孔隔膜位于电池电极之间,将它们隔开,对防止短路至关重要。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电极上开始形成树状结构或称为树枝状突起的须状突起。如果这些树突不受控制地生长,就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两个电极之间的物理桥梁,造成短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研究生 Preeti Yadav 和 Pallavi Thakur 使用一种常见的石墨衍生物粉末对典型电池中使用的隔膜进行了改性。这种改性抑制了枝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的寿命。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隔膜改性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推广到工业应用中。然而,在 10 mA cm-2 的极高电流密度下,电池似乎在缓慢退化。这可能是因为锂电镀到了碳(沉积石墨衍生物层的一种成分)上。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研究这些难题,从根本上了解界面在提高电池性能方面的作用。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