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说这个亲密接触的核废水,安不安全呢?肯定不安全,非常危险,大寄特寄。

那你说这个亲密接触的核废水,安不安全呢?肯定不安全,非常危险,大寄特寄。 直接往海里面排也是不要脸,所以还是得过滤一下,一次不行,得很多、很多次过滤。 然后东电和日本官方就建了储水罐,存着呗。 突然有一天,东电说,存不了了,我要往海里倒了。 理由是罐子满了,那你说,搞出了这个烂摊子,是不是应该多建点罐子存,不够了,就继续建才是负责的表现对不对?现在说忍不住了啊啊啊啊啊要出来了,这不是不太好? 这个是关于核废水的争论点之一:你排,还是不排,是可以选择的。 你可以多花钱建罐子,也可以直接往海里倒恶心全世界。 这笔钱,谁出,是日本内部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没有人觉得要国际社会给东电擦屁股吧?没有吧没有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启动第五次核废水排海

日本启动第五次核废水排海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星期五(4月19日)启动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作业,这是自去年8月首轮排海作业开启以来,日本核电站第五次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此轮排海将持续到5月7日,预计排放约7800吨核废水。 综合共同社和新华社报道,这是东电在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第一次核废水排放。此前东电宣布,计划在本财年分七次向海洋排放约5.46万吨核废水,这些核废水中含放射性氚(Tritium)约14万亿贝克勒尔。 核电站隔日公布的周边海水样本分析“迅速测定”结果,排海启动后检出的氚浓度最高为每升22贝克勒尔,远低于东电制定的停止排海标准700贝克勒尔,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标准1万贝克勒尔。 2023年8月24日,日方在国际社会和部分在地渔民的强烈质疑和反对下,单方面启动核废水排海作业。据报道,在此前四次排海中,东电共排放核污染水约3.12万吨。 东电声称经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过滤的核废水符合日本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但日本全国工会联络协议会退休人员联盟委员长泷秀树说,“核处理水”其实仍含有许多放射性物质,这一点东电也承认。 2024年4月19日 11:11 PM

封面图片

日本始排核灾废水入海 引担忧

日本始排核灾废水入海 引担忧 福岛核电站的运营方东电公司8月24日宣布,开始首轮核废水排海。中国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国际原子能组织不久前认可了日本这种作法的安全性,但是业内人士以及东亚各邻国依然有着不小的担忧。 港媒表示排水与否已超越科学问题,变成政治、外交攻防。 中国强烈反对并严厉谴责了日本的行为,并指日本处心积虑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站台,压制和过滤反对排海的科学界和环保界声音。又指福岛的核污染水含千余种放射性物质且多数溶于水。 一些科学家表示,水中残留的低剂量放射性的长期影响仍需要被关注,有自媒体指出反对意见中,都忽略了「排海法」方案中的「净化」环节。 #核辐射 原文链接 《德国之声》《香港01》《新华网》《每日经济新闻》《BBC中文》《刑辩冷暖》

封面图片

为什么说福岛排放核废水,根本不需要抢盐

为什么说福岛排放核废水,根本不需要抢盐 8月24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开始将经过ALPS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在担心这是否又是一次核事故,而同时日本海产品被禁,也让一些人担心市面上到底哪些海鲜是安全的。 而提到海变得不安全,很多人又开始担心盐的问题:听说防核辐射需要用盐,或者是海盐是否变得不安全。 于是,网上又开始传食盐抢购。而盐业公司也特意宣称食用盐绝大部分都是陆地产,海盐只有很小一部分。 实际上,无论福岛排不排核废水,都没必要囤盐!而且福岛排不排核废水,也不影响海盐安全性! 先说防核辐射用盐这事儿。这其实是很多人对一个核事故或核战后应对措施的误解。 在核事故或核弹爆炸后经常会形成的一种放射性物质是碘131。我们平时说补碘,是指碘127,它很稳定不会衰变。碘131不一样,它会发生β衰变,半衰期大约是8天。这些其实也都不重要,你只需要记住核事故或核弹爆炸后会产生碘131就行。 我们说补碘都是为了甲状腺健康。确实,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必须要有碘。不过这其实还有另一个表现,那就是碘元素进入人体后会富集到甲状腺。碘131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不幸遭遇核事故或核爆炸,他(她)的甲状腺就会因为碘131入侵受到辐射伤害。 有没有办法应对碘131呢?有的。就是让甲状腺充满普通碘。普通碘127很稳定,当它把甲状腺给占满时,碘131就进不去了,也就能保护甲状腺。 怎么补充碘?不是用碘盐!而是用碘化钾,有专门的药片或液体。但这需要在核事故前或事故后赶紧用。一般来说成人需要用130mg的碘化钾,能保护24小时。 很多人一看,那不就是碘吗?那咱搞点盐不就行了,里面都有碘啊。 盐不能用于取代碘化钾!因为即便是加碘的盐,加碘的量是根据如何让甲状腺正常运作不至于缺碘,不是用来过饱和覆盖的,因此碘盐里面的含碘量不够阻断碘131。另外,不是所有盐都加了碘了,海盐其实就没有碘。 甚至就是碘化钾,也只有在突发事件时,公共卫生部门建议下才有必要使用,不要乱用!如今都有炒作碘化钾的,不得不说,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碘化钾只能防护碘131对甲状腺的伤害,不会防护其它放射性威胁,而且使用时间很关键,服用一个剂量后只保护24小时,所以要尽量贴近保护时间。吃多了也不会多保护,它还有副作用,因此,不要乱来! 而且福岛排放核废水,根本就没有碘131,更加没必要搞什么碘盐或碘化钾。 福岛是排放经过ALPS系统处理的核废水,ALPS能吸附过滤62种放射性元素,碘131就是其中之一。福岛排放的核废水,放射性主要来自氚,而碘131在内的其它各种放射性元素都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内,相关检测数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网站上都有。 而且排放前,这些氚提供了绝大多数放射性的核废水还会经过100倍以上的稀释,让氚也在排放标准之下。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核废水导致碘131摄入过量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了,我抢盐不是为了补碘防护核辐射,而是担心以后海里的一切都不安全了。你看,以后的海盐哪还敢买啊。 当然,根据盐业公司的公告,国内海盐只有食用盐的10%。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家只有10%的概率吃到受福岛影响的盐呢? 不是!无论是哪里产的盐都不会受福岛影响! 盐的绝大部分成分都是氯化钠,无论哪种盐都是如此。你以为核事故后,海盐里就有碘131了吗?不会!海盐是没有碘的。任何碘盐里的碘都需要另外添加。 现在对福岛核废水排放的担忧,是出于这些废水还是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氚,那么这些氚会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氚是什么?氢的同位素,所以福岛核废水实质就是那些水里有一定量的氚水。食盐可能受氚水影响吗?都提炼成氯化钠了,哪来的氚啊。 而且要注意,自然界任何水里都有很小一部分是氚水,不是说有氚就是多大的事儿,关键是量有多少。 在IAEA的建议下,福岛核电站排放核废水过程中的放射性检测数据都可以实时查看,像IAEA和东电的网站上都有 (图) 8月24日实际排放时,稀释后排放入海的核废水中氚放射量只有206 Bq/L。而原定的上限是1500,WHO饮用水的氚上限是1万。 这样的放射量能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全世界可以继续争论。但要说海盐会受到影响,这恐怕超出了科学现实。

封面图片

事实上,关于这次日本排核废水一共提交了5套方案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包含:

#内幕消息 事实上,关于这次日本排核废水一共提交了5套方案给国际原子能机构,包含: 1.蒸发法,将废水通过锅炉加热蒸发掉 2.氢氧法,通过电解将废水专制成氢气、氧气排放掉 3.掩埋法,掩埋至地下水中 4.注入法,把废水注入到岩芯中 5.海排法,就是现在采取的办法 最后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选择了现在排到海中的方案。 原因是除了1,5,别的方案都没有先例,可能环境风险更高。 最后因为蒸发法的成本及排放周期比较长,选择了去海中排放(即使是海排法,排放周期也需要30年)。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些待排放核废水是经过处理的。采用的是东芝的多核素分离系统,可以将核废水中除了氚(也就是重水)以外的62种元素过滤出来。氦在国际上也没有好的分离技术,所以采用的是稀释法(每秒6L的核废水与4吨的海水进行混合) 从2021年开始,为了准备海排,就已经将整个排放方案提交IAEA进行考察。IAEA成立了一个11人的科学家小组(其中一人是中国人),去福岛当地进行采样。 每个废水储存罐中,都要采集25.3L的核废水水样,并将这些水样分成8份,5L的5份,100ml的3份。为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每个废水都要提前搅拌14天,使水样成份均匀。 这些水样被IAEA送到自己的3个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一个在摩纳哥,两个在奥地利。为了检测数据的公平,还找了4家第三方的实验机构,分别来自瑞士、法国、美国和韩国进行对照。 如果检测结果一致,那说明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检测结果中,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水样中,除了氚,其他的62种元素均低于国际通行标准(大致为国际排放标准的1%),而氚的含量是1500Bq/L,这个含量相当于日本饮用水标准中氚含量的7分之1,相当于国际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中氚含量的40分之1。(我知道你肯定想让他们喝下去,和他们讲呀,不要和我讲) 以上只是为了让大家避免恐慌被带节奏的分享。其实我认为真正的风险是,东电公司是否能30年如一日的,遵守这些处理规则去处理这些废水。而不是突然哪天员工抑郁了,突然不做人了就开始胡来了。真正的风险是能否有可靠的监管来确保这些排放的安全执行。

封面图片

跑去Nature官网看了讲福岛废水排放的文《科学家怎么看福岛排放安全性(Is Fukushima wastewater rele

跑去Nature官网看了讲福岛废水排放的文《科学家怎么看福岛排放安全性(Is Fukushima wastewater release safe? What the science says)》,感觉比较可信,我直接翻译一下得了,大意如下: 总体结论:辐射可以稀释到原则上没有,但有些科学家依然担心风险。 (更新加注:注明一下这篇不是论文,是Nature News的新闻,本来没注明是因为我就不会想到Is Fukushima wastewater release safe? What the science says这种标题会被认为是论文) 水里有的放射性元素:碳14、碘131、铯137、锶90、钴60、氚。 部分元素,半衰期短,12年内基本就没了。 (很多人来问氚半衰期12年,12年怎么能没,答案是原文这么写的,这里说的是64种元素中的部分其他元素12年没了,不是说氚没了,原文没说氚也会没) 部分半衰期长的不会衰变完,比如,碳14时间长,半衰期超过5000年(这就是我说的影响考古了)。 水的处理方法就是: 五个阶段,有沉降、吸附、物理过滤这些。 这个系统叫做ALPS。 这些产生的废物未来怎么处理,还没说,日本说以后会说。 说这个工艺可以去掉64种放射元素的62种,两种去不掉,碳14和氚。 多余的科普我不说了,这俩影响不大,大家都有论证。 引用了一个英国科学家Jim Smith的说法,这个人是支持排放的,他认为: 1. 风险约等于0; 2. 把水留在原地更危险,比如再地震或者台风了,岂不是一下子全出来了。 (我插一嘴,日本说连续排放30年,不知道这三十年他们要怎么防震防台风,这具备一定危险性) 水产品有没有问题? 韩国:表示担心,担心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冲击”,这个结论是他们5月派了个代表团做出来的; 美国国家海洋实验室协会:反对排海,认为:缺乏足够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撑日本说要达到的安全。 菲律宾:让日本不要排海。 夏威夷大学有个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里士满反对意见较大。 这个人,参加了太平洋岛屿的论坛小组,是5个科学家之一。 这个论坛是18个太平洋国家的官方组织,小组就是研究福岛的。 里士满参与审查了东电和日本官方的数据,参观了福岛核电站,但关于氚和碳14依然认为可能有问题。 里士满认为:原则上氚的浓度没问题,因为皮肤能隔绝一定辐射。 但吃了被污染的东西,体内细胞就有危险。 东电认为排水三公里内没啥人捕鱼,里士满认为大鱼吃小鱼这么食物链一级一级积累起来,有可能达不到稀释的作用。 东电还表示:他们在ALPS处理后的水里搞养殖,发现生物体内氚浓度会达到平衡,不会说越积累越多。 等生物回到正常的水里了,体内氚浓度会降低(这是针对氚会富集来说的)。 他们会继续搞养殖,进一步对比。 (对东电这一点,文章没有提到反对意见。) 这篇文章是今年6月22日发布,所以文章末尾让大家去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 报告有别人科普,我不赘述了。 考虑到时效性问题,有些问题答案可能在原子能报告中得到了回应,这篇文章只代表6月末的观点。 上面这些人和机构的观点会不会看过原子能机构报告改了,我不知道。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