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还是想吐槽一下今年绿厂各定位打架的问题。

忍不住还是想吐槽一下今年绿厂各定位打架的问题。 OPPO Find X6 Pro,Find N3,一加 12,Realme GT5,一加 Ace 2 Pro 和即将发布的 Ace 3,这6款机型用的都是骁龙 8 Gen 2,OPPO 的两台都有非常明确的核心卖点,分别对应影像和折叠屏,至于子品牌的这几款,我真看不出定位和核心卖点上的区分。。。 如果说曲面屏吧,一加 Ace 2 Pro 和 11 都是曲面屏; 如果要说影像的话,Ace 2 Pro 和 GT5 连 50+8+2 的后摄模组都高度一致; 如果说系统的话,这6台手机用的要么是 ColorOS,要么是 ColorOS 小改,有差吗?可能最多是三个品牌三个解锁方式罢了(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理解绿厂今年都是什么迷惑操作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理解绿厂今年都是什么迷惑操作 包括但是不限于 Find X5 Pro 的迷惑宣传词,发布会首发天玑 9000 结果被红米 K50 抢了先,如今这个系列又停产了;OPPO K10 和一加 Ace 竞速版/Realme GT Neo 3 和 一加 Ace 这两种套娃机;以及产品经理承认买水军抹黑 K50 和 Note 11T Pro 系列,如此种种的行为让我真的有点怀疑张老板回到他忠诚的绿厂之后还能不能重振 OPPO 辉煌。

封面图片

稍微概括一下子品牌 2000+ 价位性能产品线的核心卖点

稍微概括一下子品牌 2000+ 价位性能产品线的核心卖点 Redmi K: 2K 屏+狂暴引擎/FEAS iQOO Neo: 独显芯片+下放拍照算法 一加 Ace: (从 Ace 2 开始)质感 Realme GT Neo: 充电+oppo 系新功能下放试验+(比 oppo 和 OnePlus 功能都更好的)realme UI

封面图片

再来写一点关于黑厂系子品牌的那些事吧。

再来写一点关于黑厂系子品牌的那些事吧。 今年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有机会看见黑厂系5台骁龙 8G2 机型打架的名场面(Find X6 Pro, 一加11,一加 Ace 2 Pro,一加 Ace 3,realme GT5)。 从今年的市占率来看,对于黑厂来说这数据绝对不容乐观。回归后加强宣传攻势的一加,抢走了属于母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是两个子品牌的市占率增量加起来却远不如母品牌的减量。 怎么回事呢? 究其原因来看,我感觉有好几点。 从2022年收编主品牌 Ace 系列以来,我一直感觉一加对于这个系列的战略一直是卖点打游击。或者说难听点,他们并不知道用户需要的设备到底是什么。第一代 Ace 的塑料边框,Ace Pro 的大内存,Ace 2 的大存储规格和质感战术,Ace 2 Pro 的“航天级散热”,再加上 Ace 2 和 11 开始被众多用户(包括部分黑厂员工)诟病的“马桶盖”设计,友商 realme 可以用充电速度作为核心卖点,友商 K 系列可以用不断进步的 2K 屏作为核心卖点,但是从 Ace 系列给各位的观感上来看,我只能感觉这系列的核心卖点几乎年年都在变。 另一方面,就是营销公关部门的傲慢。从今年年初产品经理的爆典“用你的红米吧”,到我不能接受的猫咪日记簿的“一加人”宣传(加人们谁懂啊),真的很难想象这家公司公关的精神状态(笑)。微博有一句话总结的好,一加今年的公关,属于是谁家火了碰瓷谁家那种。 这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一方面一加声称自己靠产品力说话,但是实际推出的产品所拥有的产品力不如友商的同定位机型,甚至不如兄弟品牌的同定位机型;而另一方面,一加在营销上又以碰瓷同定位机型为乐(参考今年 Ace 2 Pro 发布会上李杰一口一个两亿的模样),这就导致如果友商的机器产品力和定价都强于一加,公关上无法招架,只会下降到以人身攻击和扣帽子为主的评论,最后造成“产品力不如友商-攻击友商-品牌风评下降”的死循环。 当然,我也知道“百亿补贴”的效力。如果李杰在采访里没有撒谎的话,算上软硬件研发和营销广告的费用,今年的一加应该都属于亏本卖机器。但是,三年之期一到,欧加高层还会允许一加这么赔本赚吆喝吗? 在本文的最后,还是想感叹一句,如果我现在是在2020年,那个一加 8T 出来的下午,可能我还会为这个品牌说点好话。但是从欧加系整体的战略来看,一加已经不再是那个免解锁通刷国际版,敲一行 fastboot oem unlock 就能解锁 Bootloader,用着类原生的氢氧,甚至还能靠 MsmDownloadTool 9008 救砖的一加了,它理应适合更多机圈之外的用户,反而不适合于那些一路氢氧用过来的老用户了。不管怎么说,还是衷心祝贺一加12系列大卖吧。

封面图片

借一加 12 发布为契机捋了一下近年来 IMX766 类似物及发展路径的脉络,以下产品均为 1 微米像素间距 + 1/1.5 级

借一加 12 发布为契机捋了一下近年来 IMX766 类似物及发展路径的脉络,以下产品均为 1 微米像素间距 + 1/1.5 级尺寸,基于成熟 EXMOR RS 技术 IMX766:首发 2x2 OCL 技术,全向全像素对焦,5000 万像素,1/1.56,OPPO Reno 5 Pro+ 首发,华为定制了 RYYB 版本,vivo 定制了 766V,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型,华为 P50 /60 Mate 50/60 主摄,Find X3/5/N 主摄,真我大师系列、小米 12 系列,Magic 3/4/5 系列,iQOO 8 系列 IMX800:加宽到 5400 万像素,冗余设计,1/1.49,视频成像面积更大,荣耀 70 Pro 首发,应用于小米 13,Civi 3,K60 Pro,荣耀 80 系列 IMX866,IMX800 类似物,5400 万像素 1/1.49 的 RGBW 版本,vivo X80 首发,应用于 X90,iQOO 11 Pro 灯机型 IMX890,IMX800 加速版,MIPI C-PHY 速度由 3.1G 提升到 3.5G,速度由 24FPS 提升到 30FPS OpenGate,Reno 9 Pro+ 首发,应用于 Find N2 系列、一加 11、一加 Ace 2、Realme GT Neo 5 主摄,Find X6 Pro 超广角和长焦,Find X6 长焦 LYT-T808 的发展路径: 原 IMX888,首款 EXMOR T 双层晶体管设计,FWC +100%,QE + 20%,成本昂贵,可以有效提升 1/1.5 级产品的表现,适用对体积要求紧凑但画质追求较高的产品。与 LYT-808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采用 1.12 微米像素间距,5200 万像素,冗余设计。 曾位于华为 P60 系列的规划中,因一系列原因难产,最终选择了 IMX789 作为替代。 索尼 XPERIA 1 MARK V 完成了落地和首发。 国产手机首发是 OPPO Find N3 折叠屏,这也是这款产品首次应用在折叠屏行业。 iPhone 15 标准版采用了另一款 4800 万像素的双层晶体管产品

封面图片

历史转折中的一加一加马上十周年了,而这十年,对一加这个品牌来说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十年,而是机遇,挑战,与挫折并存的十年。

历史转折中的一加 一加马上十周年了,而这十年,对一加这个品牌来说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十年,而是机遇,挑战,与挫折并存的十年。 如果要看一加的过去,海外与国可能需要分开判断。最开始作为一个主打极客配置,纯净系统和精致质感的品牌,一加像是整个欧加品牌内部孵化的通往高端之路上的一个“方面军”,他通过自身对产品和用户群体的理解,在无数海外数码爱好者和数码媒体心中成为了那个白月光。 从一加一代的1999+CM系统,到一加2的氢/氧 OS,三段式按键和多材质后盖探索,虽然生不逢时遇到火龙,但是依旧难以掩盖一加的冲锋势头,一加3/3T的半代策略,第一次带线性马达和双摄的一代神机一加5,第一次上玻璃金属三明治结构和屏幕指纹的一加6/6T,接着就是一加7系列新皇万岁,代表一加在屏幕上的不懈追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让一加取得高端机入场券,全球首个高刷2K真全面屏,曲面机身,UFS3.0首发,超大X轴马达,3倍长焦,但是相对不高的价格,直接成为了机圈最闪亮的星。 但是后续一加8/8Pro,9/9Pro,10/10Pro的迭代似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8Pro虽然第一次支持了IP68和120帧高刷,但是他撞在小米及其成功的10系列上,而9Pro则遇到了高通火龙和OPPO主力旗舰Find系列定位的双向夹击,在主摄超越Find的同时还配备了哈苏联名影像的时候却没能保住核心体验;10Pro则是再遇火龙,还刀了影像配置,整体出现了比较大定位的失误。 在这个过程中,一加补充了Ace系列产品线,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内部思考和定位思考,最终在去年年底重新把自己定义为了OPPO的双品牌战略,而一加11,Ace2,Ace2Pro的接连出击和销量变化,虽然在新产品定位上可能被人诟病不如从前的高定位,但是纵观整个市场环境,这样的选择更像是挑战,机遇与挫折并存下整体产品线的自我调整与自我更新。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一加需要寻找新的,更符合自身品牌调性与价值的用户,在历史转折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质感,性能,屏幕等等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无论是重铸期待(七代)还是成为中端小霸王,都将成为十周年风华正茂的美好注脚。

封面图片

如果说一加 Ace 数字型号全系都是为了和红米抗衡的话还尚有一些购买价值的话,那作为中端机的 Ace 竞速版/Ace V 系列则

如果说一加 Ace 数字型号全系都是为了和红米抗衡的话还尚有一些购买价值的话,那作为中端机的 Ace 竞速版/Ace V 系列则多少有点意义不明了。 Ace 竞速版为了贴近 10 系的设计风格,使用了塑料后盖加上一加 10 系列同款的“塑料合页”设计,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为了应对 Redmi Note T Pro 系列匆匆赶出来的产品; 而 Ace 2V 则又是另一个极端。好消息,他们知道上一代质感不行,坏消息则是这手机只有质感了。用着 Find 库存的天玑 9000 SoC,结果连同样用天玑 9000 的竞品都打不过,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笑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