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下目前的信息,003航母居然在福特级最引以为傲的先进技术方面实现领先:1. 电磁弹射领先(更先进的超级电容储能,福特级是飞

研究了下目前的信息,003航母居然在福特级最引以为傲的先进技术方面实现领先:1. 电磁弹射领先(更先进的超级电容储能,福特级是飞轮储能,据说也要换超级电容)2. 电磁拦阻领先(拦阻比弹射技术难度更高)3. 第二代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领先美国15年(福特级都是中压交流技术,交流电的特性导致各子系统复杂度上升,进而导致系统变得不可靠,所以电磁拦阻和电磁弹射系统无法高强度连续无障碍工作)4.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美军最新报告中,福特航空母舰的先进阻拦索平均可靠性是 460 次回收故障一次,相比此前一年的 41 次回收就故障一次提升了不止

在美军最新报告中,福特航空母舰的先进阻拦索平均可靠性是 460 次回收故障一次,相比此前一年的 41 次回收就故障一次提升了不止九倍甚至十倍。 距离目标 16000+ 次平均故障周期仍然有,这么说吧,还有三十乃至四十倍的差距。 弹射系统表现好一点,平均故障时间是 600 多次坏一次,相较 21 年的 200 次提升了三倍甚至四倍,目标是 4000+ 次。 但是九月份实验中还倒退了(乐 总结:福特号航母的可靠性问题由去年的四个提升到五个。 好臭啊这条船,此时再复读一次:(中压直流/电磁弹射)领先,就领先美国。

封面图片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 据说很少有人知道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 据说很少有人知道 技术越先进,航母越厉害?航母是国之重器,网上有一类观点认为,只要玩命堆新技术,一定会获得一艘无敌的“超级战舰”,这种想法有点道理,但却忽略了成本和可靠性。拿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来举个例子,“福特”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役航母,采用了代表美国最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诸如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装备了最具优势的升降机,能以 45 米/分的速度将重量为 9 吨的弹药运送到飞行甲板。正是因为过多地强调新技术、新概念,而且有些技术尚未达到 6、7 级的技术成熟度,致使建造周期一再延长,预算大幅超支。该舰的建造费超过 130 亿美元,超过预算 22%。2017 年 7 月 29 日,“福特”号航母测试了其世界一流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和先进阻拦装置(AAG),截至目前,大约完成了近千架次的起降任务。这些试验任务所得到的评估于 2018 年 2 月被曝出:“经过一年的验收,目前‘福特’号的状态为:连续保持四天作战状态的可能性为 9%。”电磁弹射系统理论上不仅能同时弹射更多舰载机,而且还可以安全弹射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最初设计要求平均弹射 4166 次才允许出现 1 次故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平均弹射 181 次就会出现一次故障,2020 年的两次故障更是导致弹射器停用了 3 天。此外,新型阻拦装置的故障率也远高出设计要求,理论故障频率应当是 1/16500,实际使用中,舰载机平均降落 48 次阻拦装置就会发生故障。还有升降机的问题,“福特”号航母安装有 11 部先进的武器升降机以更高效地运输弹药,但 11 部升降机中,曾有 5 部不能使用。后继舰将停用双波段雷达,改为 AN/SPY-6(V) 雷达。可见该级舰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航母消耗有多大?要保持航母的高度战斗准备,燃油和弹药补给都极为重要。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要备有近 8000 吨的舰用燃油和近 7800 吨的航空燃料,其自身燃油消耗每昼夜达 400 吨。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弹药储备为 2000 吨左右,而核动力航母由于不需要搭载舰用燃油其弹药储备则多达 3000 吨。实际上,航母自身为消耗物资提供的补给是十分有限的。以舰载机的航空燃油为例,美国核动力航母携带的航空燃油为 8500 吨,这些数字若与家庭轿车只有 60~70 升的载油量相比,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艘大型航母上搭载的飞机在 80 架左右,每架舰载机出动一次平均要消耗燃油 8~12 吨,假设每架飞机每天出动一次,则航母每天需要消耗的航空燃油就达到 640~960 吨。按照这样的油耗,大型航母上的航空燃油的储备只能维持 8~12 天,实际上这还只是理论计算。按照美国和北约海军规定,一般情况下,航母的航空燃油储量不得低于 50%,进入战区前不得低于 90%。以不低于 50%的储量计算,一艘携带 8500 吨航空燃油的航母,每隔 4~6 天就必须进行一次航空燃油补给;如果以储量高于 70%计算,则每隔 2.8~4.2 天就需进行一次补给。根据对海湾战争的统计,在舰载机联队攻击作战时,平均每飞行 3~3.2 小时,就需实施迎、送二次空中加油,每架次的油耗比标准高出 50%以上;由此可见,航母航空燃油所需的补给量很高。航母维修起来有多难?汽车都要定期保养维护,航母更是如此,而且维修起来既耗人又耗时。以“尼米兹”级为例,2006 年 8 月,美国海军将维修周期延长至目前的 32 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阶段。从 1994 年“增量维修计划”起,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将“尼米兹”级的基地级维修分为 4 种类型:-航母增量维修,约耗时 1 个月,1 万个人工日,在 32 个月的运营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约耗时 6 个月,26.9 万个人工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在每 32 个月的运营周期内进行一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每次约耗时 10.5 个月,44.4 万个人工日,每连续两次运营周期进行 1 次;-换料大修,每次约耗时 39 个月,约 326.7 万个人工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约 50 年的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 32 次航母增量维修、12 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4 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 1 次换料大修。再来看看常规动力航母,以“小鹰”级航母为例,美国海军对其施行“改进维修”策略,其修理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延寿改装,约在航母服役 30 年后进行,历时约 2.5 年,在此期间恢复航母的作战能力,进行系统升级、修理和现代化等工作,经过延寿改装后,航母一般可继续服役 15 年以上;第二种,选择有限可用性维修,一般每 18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17 次,每次历时 3 个月;第三种,复杂大修,一般每 60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6 次,每次历时 12 个月。这么看来,在航母的漫长服役过程中,维修的次数可真不少,相应的,花费也相当巨大。好了,了解了上述知识,相信大家对航母为什么是“国之重器”,又多了一层认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正在建造可将载人飞船送入轨道的轨道炮

中国正在建造可将载人飞船送入轨道的轨道炮 这种太空轨道炮的原理很简单,但细节却出奇地复杂,所涉及的数字也很快变得令人生畏。如果中国能在 2016 年开始的"腾云"计划中使用这种系统发射航天飞机,那将是历史上的重大工程成就之一。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计划建造一条电磁发射轨道,能够将航天飞机加速到 1.6 马赫,甚至高达 5 马赫。一旦升空,飞行器将启动机载火箭发动机,继续加速到轨道速度。这不仅意味着要制造出与这种轨道炮相匹配的航天器,而且还要制造出一种发射装置,能够将重力、振动和其他变量控制在对人类乘客安全的容差范围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对类似的系统进行过研究,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坚固耐用的哑弹和能够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机器人有效载荷上。据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飞行器技术研究院在山西省大同市建造了一条两公里(1.2英里)长的测试轨道。根据描述,它的大小与拉斯维加斯郊外内华达州的 Hyperloop 试验轨道差不多,并且密封在一个类似的真空管道内。目前,该轨道可以达到 620 英里/小时(1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并将扩展至五倍的速度。至少可以说,要把它发展成一个合适的太空发射系统是非常艰巨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扩大技术规模的问题,还需要在轨道炮本身、控制系统、供电方式,甚至是如何制造组成轨道炮的部件等方面取得全面的重大进展。一个问题是,要使轨道炮在搭载乘客的情况下达到 1.6 马赫的速度,它必须至少有5 英里(8 公里)长。如果要达到 5 马赫,则需要更长的长度。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电磁铁(可能需要低温冷却),还需要密封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真空室中,需要巨大的泵来维持真空。这个管状真空室还需要一个非常特殊的气闸,以便飞行器能以超音速离开。如果这一切不能完美地进行,就可能会发生一系列非常恶劣的事故,其能量与战术核武器的能量相近。然后是功率问题。用于从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上发射战斗机的轨道炮使用 121 兆焦耳的能量将飞机加速到 150 英里/小时(241 公里/小时)。如果要将类似质量的飞机加速到 5 马赫,中国的轨道炮将需要惊人的 50,000 兆焦耳。而拟议中的太空飞机的重量应该至少是这个数字的 10 倍。这意味着太空轨道炮需要一个每秒产生千兆焦耳能量的核电站来运行,还需要一个全新的超级电容器发电机来储存能量。德累斯顿高磁场实验室(Hochfeld-Magnetlabor Dresden- Dresden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拥有一个最先进的电容器组,可以处理 50 兆焦耳的能量,创下了世界纪录。中国的轨道炮需要将其提高一千倍。这不仅需要在一些已经很先进的工程技术上取得显著的基本进步,还需要建造能够制造这种机器的全新工业基础设施。这还不包括实时监测和控制轨道炮所有子系统所需的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中方声称,如果轨道炮取得成功,它将把发射到轨道的成本降低到每公斤 60 美元。即使与 SpaceX 的 3000 美元/千克相比,这也是革命性的降低。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