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运工业意外频生 工伤组织促鼓励员工举报不安全行为

吊运工业意外频生 工伤组织促鼓励员工举报不安全行为 #港闻 本港今年发生至少10宗吊运工业意外,当局指会严肃跟进、加紧巡查。工伤组织认为,雇主应鼓励员工举报不安全行为。工会就指现时法例只监管机手,其他人未必知道正确的安全知识。 (11/13/11:14)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工权会吁雇主鼓励地盘工人举报不安全行为

工权会吁雇主鼓励地盘工人举报不安全行为 #港闻 近期接连发生吊运的致命工业意外,有关注组织认为雇主应鼓励员工发声,举报不安全行为。建造业总工会就指,现时法例只监管机手,其他人未必知道正确的安全知识。 (11/13/9:11)

封面图片

萧倩文料吊运金属管「车过车」时扎带断裂 铁管堕下击中男工

萧倩文料吊运金属管「车过车」时扎带断裂 铁管堕下击中男工 大角咀海辉道公众货物装卸区,一名男工人昨日下午遭从高处堕下的金属管击中死亡。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萧倩文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意外相信是工人吊运金属管「车过车」时,扎带断裂导致铁管堕下,事件未必牵涉吊运工序出错,扎带断裂可能是涉及扎带的质量、承托力、磨蚀情况等问题,但这类问题事前很难检查,如果吊运时在重物外再包扎多层物料,可能会相对安全。萧倩文说,死者是家庭经济支柱,有一名就读中学的儿子,太太是家庭主妇,希望雇主尽快提供协助。 2024-06-25 10:15:44

封面图片

孙玉菡指吊运工作有清晰指引 彻查木行致命意外依法追究

孙玉菡指吊运工作有清晰指引 彻查木行致命意外依法追究 打鼓岭一间木行发生致命工业意外,一名43岁货车司机被约1.7吨重、4米长的木方击中,现场证实死亡。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高度关注事件,指吊运工作有清晰指引,会调查是否跟足指引、意外发生的成因等,强调一定会彻查事件,若有任何人需要负责,会按法例追究。死者的弟弟表示,哥哥是跨境货车司机,怀疑哥哥在协助拆除捆绑木方的索带时发生意外。他表示,货车公司、木行均未有负责人跟进事件,批评他们不负责任,对此感到不满。他表示,哥哥负责照顾父母,父母现时情绪崩溃,形容全家人感情好,提及他与哥哥原本相约星期六到深圳游玩。工业伤亡权益会干事谢欣然对事件感到难过及愤怒,质疑死者是司机,为何要拆除木方的索带,相信有关情况普遍。她提到,死者以往会运菜、或其他货物,并非经常运送木材,质疑公司有否提供足够培训、有否适当监察、是否提供足够安全的环境。 2024-03-14 18:19:08 (1)

封面图片

去年致命工作意外逾八成涉建造业 劳工处设特遣队针对不安全作业

去年致命工作意外逾八成涉建造业 劳工处设特遣队针对不安全作业 劳工处副处长冯浩贤说,去年职业伤亡个案的数目为29456宗,每千名雇员的伤亡率为10.1,而致命工业意外有24宗,与前年的25宗,数字上相约,但24宗致命意外中,有20宗涉及建造业,劳工处对此很关注。他表示,针对工序及安全欠佳的工地,处方即了进行突击巡查外,亦有加强执法行动,并成立特遣队针对打击不安全作业。在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会议,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表示,《职安健条例》已经修订,严重罪行最高罚款由50万上调至1000万元,但致命职业伤亡个案数字,却不跌反升,由2019年的249宗,增至去年的286宗,证明职业安全不能够单靠加大罚则,他认为不能够只罚雇主,而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如果发现有雇员无遵守安全指引,同样要执法。议员郭玲丽说,处方去年曾向立法会表示,会检讨「平安卡」课程的时数和内容,她要求当局交代进度。冯浩贤回应指,目前课程时数未有增加,但处方有不时更新课程内容,将一些新指引及科技知识,加入课程当中。劳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林振升就关注,处方去年5月推出《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后,工友向当局报告中暑宗数是否有减少。冯浩贤表示,报告中暑的数字反而有所上升,他解释是由于当局宣传太成功,令雇员的意识提高所致。 2024-06-24 14:29:38

封面图片

工业意外|去年23宗致命事故 有安全主任称被要求隐瞒实况

工业意外|去年23宗致命事故 有安全主任称被要求隐瞒实况 根据劳工处统计,去年工业意外夺走23人性命,当中19人来自建造业。违反职安健法例罚则,去年4月底起提高至最高可判监两年及罚款1000万元,不过之后几乎每个月也继续发生致命工业意外。最多人死于高处堕下,连续4年占大约4成。本台一连两日探讨建造业安全问题。负责大厦幕墙安装的地盘工人黄先生(化名)透露,有时安全带不足也照开工:「雇主无提供足够安全带,有工友无安全带都照样爬出外棚。要赶货,不做会被解雇,揾食无办法,顶硬上。」【地盘安全主任叹无实权 赶工期被放假】全港有6千多名注册安全主任,他们由总承建商聘用,就工地安全提供意见。资深安全主任刘志强认为,这岗位没有实权,把关力度有限,雇主要追上进度,工人安全意识不足「懒醒」,曾有人不理劝喻,最后发生意外。刘志强透露,曾有安全主任在赶工期被雇主要求「放大假」,也有同业因为未积极阻止劳工处巡查,被要求离职。【多名安全主任透露 业界通水阻劳工处视察实况】从事安全主任近30年的陈先生(化名)透露业界有「通水」习惯,应对劳工处巡查:「保安会要求巡查人员等候几分钟,同一时间通知工友停止高空和吊运工作,为了避免检控,唯有尽量不带劳工处去无围栏等危险地方。」安全主任要隐瞒不安全状况,陈先生感到无奈:「有很多违规地方,唯有尽量不带劳工处人员到危险地方巡查,避免被记录和检控,一旦被控,我的评核表和牌照也会受影响。」本台接获几名来自不同地盘前线工友和安全主任的 WhatsApp群组对话记录,均透露劳工处巡查时,地盘有人即时「通水」,避免巡查人员看到地盘实况。【商会指通报不代表阻挠巡查 相信仅个别情况】香港建造商会会长林健荣说,地盘如果遇到巡查,一般均需要向安全主任和负责人汇报,带领劳工处人员进入工地,相信通报是一个程序,目的并非阻挠巡查,但如果以「通水」方式提醒工友停工,也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是个别情况或误解,3至10分钟时间我们做不到什么;如果有也不鼓励,我看不到有甚么诱因需要这样做。」林健荣称,业界致力改善地盘安全,善用科技推行智慧工地,例如研究在吊运工序上,当工人行近危险位置,感应器会发出声响。代表二判的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会长伍新华认同,一到赶工期,工人容易分心发生意外,现时可能4日兴建一层楼,是接近「不可能任务」,呼吁业界合适调整工期,反思究竟是工期第一,还是安全第一。【劳工处称阻巡查属违法 最快首季修订「飞棚」工作指引】劳工处副处长冯浩贤接受本台专访,强调阻挠巡查属违法,处方有方法应对:「可能有些地盘会想尝试去遮掩,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事先在外面考察工作情况,甚至用高科技,可能要求他们是一路开工,我们一路观察地盘作业。」针对高空工作意外,冯浩贤透露,最快今年第一季推出俗称「飞棚」的悬空式棚架修订指引,强制有关搭棚工完成建造业议会培训课程才可开工,希望将意外率减至最低。 2024-02-19 09:00:05 (2)

封面图片

工业意外|劳工处强调阻挠巡查违法 特遣小组作逾300项检控

工业意外|劳工处强调阻挠巡查违法 特遣小组作逾300项检控 劳工处去年进行超过7万次地盘巡查,作出2300多项检控。去年11月底成立特遣小组,针对新工程和高危工序,巡查人员较多,至今巡查了1200多次,提出超过300项检控。劳工处副处长冯浩贤接受本台专访时表示,特遣小组成功打击很多不安全作业。多名地盘工人及安全主任向本台透露,业界以「通水」等方式,避免劳工处人员巡查时看到实况。冯浩贤指出,阻挠巡查属违法,会求地盘人员停止有关行为,如果他们不听从,则会立刻会报警处理。针对有地盘可能尝试遮掩违规情况,处方会使用科技,事先在工地外监察,也会巡查时要求工人继续工作。去年有23人在致命工业意外丧命,2022及2021年均分别有25人死亡。冯浩贤说,针对高空工作,劳工处最快今年第一季推出,俗称「飞棚」的悬空式棚架工作指引,强制相关搭棚工人先完成建造业议会培训课程。他说,行业过去习惯「师傅带徒弟」模式,但随著时代变化,有需要为工人提供综合训练。冯浩贤指出,希望透过排山倒海宣传,让业界建立安全意识。劳工处下月将与职业安全健康局合办科技博览,鼓励业界使用科技减低意外率;4月将举行大规模宣传和颁奖活动,推广良好作业模式。 2024-02-19 09:02:54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