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闻【Now新闻台】消委会测试6间点餐平台,发现约6成订单早到或迟到。

#港闻 【Now新闻台】消委会测试6间点餐平台,发现约6成订单早到或迟到。 消委会去年12月在全港11区透过6个点餐平台先后订餐56次,当中9次的实际送餐时间较预期迟,有25次早到,测试亦发现同一餐厅的相同食物在不同平台价钱都不一样,送达时间亦有差距,最多可相差近一小时. 消委会建议市民考虑用不同平台格价,订购时亦要留意预计送达时间是否符合期望,以免失去预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消委会比较6个点餐平台送餐准时程度 最迟一次达19分钟

消委会比较6个点餐平台送餐准时程度 最迟一次达19分钟 消委会比较6个点餐平台的送餐准时程度、食品价钱等。在56次点餐测试中,有9次延迟送达,「Foodpanda」占4次、「Deliveroo 户户送」及「必胜客 Pizza Hut」各2次、「肯德基 KFC」1次;其中「Foodpanda」最迟一次为19分钟。消委会职员去年在全港11区,分别于午膳及晚膳时段在六个外卖平台点餐进行测试。测试亦发现,「Deliveroo 户户送」、「Foodpanda」及「KeeTa」,如选择外送,超过8至9成食物价格比外卖自取高,「KeeTa」占超过9成,其次是「Deliveroo 户户送」达超过8成。其中一项食品,外卖比自取贵18.5元。消委会亦发现,连锁食肆外卖平台,外卖食物价钱与餐厅用餐不同。在「麦麦送 McDelivery」订鱼柳包,比自行到餐厅外卖贵11元;「必胜客 Pizza Hut」在平台展示的食物价钱,与餐厅外卖大致相同。 六个外卖平台均有回应消委会测试。其中「Foodpanda」指出,选择外送或外卖自取服务,可能有不同价格及折扣优惠。至于送餐延迟,平台翻查系统资料,最迟一次应迟了20分钟,若未能依时送达,会按不同情况补偿。「Deliveroo 户户送」回应,餐点价格由餐厅自行决定及更新,平台亦会实时更新订单送达时间。「KeeTa」表示,对今次测试的发现,会采取措施改进。「KFC」指出,在繁忙时段或可能发生个别错漏事件,会提醒团队留意。对于鱼柳包价格差异大,「麦麦送」回应,有关优惠只适用指定时段。「Pizza Hut」表示,为照顾不同饮食场景需要,平台与餐厅餐牌及套餐会有不同。 2024-02-15 11:50:38

封面图片

消委会比较6个点餐平台 相同食肆同款食物价格相差12元

消委会比较6个点餐平台 相同食肆同款食物价格相差12元 消委会测试及比较6个点餐平台的送餐时间、餐饮格价等,发现在不同平台向同一食肆订餐,不论食品种类、定价与优惠都有差别。测试发现,在不同平台点选同一食肆的锅贴、汤面套餐、珍珠奶茶、红油云吞等,价格可相差12元。消委会职员去年12月以消费者身份,在全港11区透过6个点餐平台,分别在午膳及晚膳时段,先后56次订餐点选共177项食物,并选择外送服务进行测试。测试亦发现,大部分定价比外卖自取高,在3个综合平台中,以「碎葱鲜拖罗蓉手卷」价格差异最大,相差16元。在3个连锁食肆平台,「鱼柳饱」单点价格相差近8成半,是今次测试中差价百分比最高的食物。测试亦发现,6成订单并无依照平台提供的预计送达时间,在56次实测中,其中1次迟到19分钟。个别餐厅为确保运送食物期间不会倾侧或渗漏,用了多重包装,造成更多垃圾。消委会建议,各点餐平台应主动采取措施,促进食肆使用环保及安全包装,支持可持续消费理念。 2024-02-15 10:22:26

封面图片

消委会测试13款电磁炉 6款能源效益或与标签不符 「尚朋堂」、「德信」被机电署要求跟进

消委会测试13款电磁炉 6款能源效益或与标签不符 「尚朋堂」、「德信」被机电署要求跟进 相关报道: ▌消委会测试19款即食面 九成检出潜在致癌污染物 ▌商户积分计划争议多 礼品「缺货」但网店继续有售 ▌消委会实测六大点餐平台 约六成订单早到或迟到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Foodpanda回应,根据系统显示,消委会实测4次延迟送达,点餐时间比原订时间延迟9至20分钟。

#港闻 【Now新闻台】Foodpanda回应,根据系统显示,消委会实测4次延迟送达,点餐时间比原订时间延迟9至20分钟。 Deliveroo指,会实时更新订单送达时间,希望达到顾客期望。 KeeTa指,对于消委会发现的问题,会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在送递员培训方面不断升级,以提升配送及服务质素。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消委会测试市面19款即食面,全部钠含量超出成人每餐建议摄入上限。

#港闻 【Now新闻台】消委会测试市面19款即食面,全部钠含量超出成人每餐建议摄入上限。 测试的包括14款油炸及5款非油炸即食面,所有样本连同汤汁的钠含量由1500至近2500毫克,当中9款高于成人每日建议摄入上限2000毫克,油炸面饼平均总脂肪较非油炸面饼高13倍。 消委会又发现,九成样本验出潜在致癌物,虽然未有科学研究显示即食面会增加致癌风险,但即食面普遍高钠高脂,呼吁食用时不要使用全部调味品︴避免喝汤。亦应倒走煮面水,减少脂肪和钠摄入量。

封面图片

消委会测试19款即食面 每份连汤带面钠含量超出每餐建议上限

消委会测试19款即食面 每份连汤带面钠含量超出每餐建议上限 消委会测试19款预先包装即食面样本,发现全部样本食用一整份,即是连汤或汁带面的钠含量,已经超出成人建议每餐摄入上限。消委会在不同零售店搜集19款样本,包括14款油炸和5款非油炸样本,发现样本钠含量介乎1509毫克至2477毫克,均高于成人每餐建议上限,其中9款更高于成人每日建议摄入上限,较世卫的建议高接近24%。消委会提醒,如果长期摄取过多钠,有机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及肾病风险。消委会表示,脂肪主要来自调味品及配料,发现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最高是1款非油炸面样本,进食1份已经超过成人每餐建议上限,另有8款油炸面样本,食用1份所摄取的饱和脂肪,已经高于成人每餐建议上限,建议消费者应该避免喝汤。另外,消委会发现,有近9成即是17款样本,检出潜在致癌污染物3-MCPD及环氧丙醇,当中3款的非粉状调味品均含有棕榈油,污染物检出量高于欧盟订定的上限,消委会促请业界,严控即食面原材料的质素和生产过程,保障消费者健康。 2024-02-15 10:33:10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