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XEV悠遥汽车公众号突然发布了一份《告股东书》,文中详细列举了管理层的几大罪状。包括管理层销量造假、管理混乱、公司已经

4月9日,XEV悠遥汽车公众号突然发布了一份《告股东书》,文中详细列举了管理层的几大罪状。包括管理层销量造假、管理混乱、公司已经资不抵债等,并在结尾附上了全体员工的署名和手印。 4月11日,“XEV悠遥汽车”发布官方声明称,公众号被人侵入,该文章信息严重不符,已报案。 via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被员工集体举报造假、暴力裁员 悠遥汽车称官方账号被入侵

被员工集体举报造假、暴力裁员 悠遥汽车称官方账号被入侵 有人冒充“全体员工”的名义发布了一篇名为《告股东书 / TO THE SHAREHOLDERS》的文章,对公司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多项严重指控。该篇文章中的信息严重失实,与 XEV 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公司已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彻底调查,并“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据此前报道显示,4月9日,“XEV悠遥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告股东书,详细列举了管理层几大罪状。股东书显示,悠遥汽车全体员工联名“控告”公司存在涉嫌销量造假、骗融资、暴力裁撤员工等。在去年12月公司现金流已经发生恶化的情况下,管理层依然在香港租赁了海景办公室并进行豪华装修,对公司核心业务并无法起到帮助作用。自2024年1月起,管理层突然停止对所有供应商的付款,停止工厂生产,延缓员工报销流程审批。此情况导致员工情绪不安,供应商陆续开始挤兑,目前已经有多家供应商提起诉讼、资产保全。目前XEV集团对外整体负债超过3亿,资产价值不足1亿,严重资不抵债。据悉,悠遥科技为一家国产造车新势力,成立于2018年,主要面向欧洲市场。2021年,XEV YOYO在欧洲上市,成为当年欧洲在售中国新能源品牌累计销量最高的车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造车新势力爆雷:员工集体举报销量造假骗融资 负债3亿已资不抵债

造车新势力爆雷:员工集体举报销量造假骗融资 负债3亿已资不抵债 全体员工举报,公司爆雷现状由悠遥科技(XEV)的官方微信账号发布,全体员工之名,告股东书。平静的水面被打破,员工们用数千字揭穿了悠遥科技的困境。公司现在有五大问题:公司战略混乱,目标不清晰销售业务发展良好但被迫中止生产和销售融资不理想,涉嫌虚造销量以贷养融财务管理混乱,一刀切停付货款导致供应商挤兑无故停发全体员工薪水,暴力强裁上海公司而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来源于管理层,信中还尤其控诉了董事长路迪和首席财务官何江浩。员工们表示,由于公司管理层没有制定清晰、符合市场规律的目标和计划以及明确的预算制度(而且还是“从未制定过”),导致年度销售目标制定不合理、财务管理混乱。这不仅导致销售团队并不清楚公司实际的销售目标,公司还投了大量持续亏损的项目,到2023年底时公司现金流已接近断裂。但这些情况发生后,公司管理层非但没有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反而一边以“没有达到销售目标”的理由直接把全球销售团队都裁了,同时以“现金流紧张”为由全面停产,并停止给供应商付款。而且裁的不仅包括全球销售团队,在今年1月和2月,悠遥科技在全公司范围内裁员两轮,中层降薪;2月工资、被裁员工赔偿金在3月停止发放。这还没完,3月,公司管理层还突然对作为亚洲运营中心的上海公司,整体进行暴力裁撤,包括销售、运营、市场、财务团队,甚至包括孕期员工,而且没有提前沟通、没有任何赔偿。同时,由于悠遥科技近两年融资情况不理想,融资团队为了账面好看却开始捏造销售数据,欺骗股东和投资方;并且强行生产大量库存,进行短期库存融资但作为销售收入,最后发生回购挤兑,公司无法及时偿还债务,让公司现金流进一步恶化。告股东书中披露,悠遥科技对外整体负债超过3亿,但现有资产价值不足1亿,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而且管理层后来只专注于如何套现现有库存车,所有业务被迫停摆。悠遥科技还面临多家供应商提起诉讼,上海和合肥的员工也开始依法维权。告股东书的末尾,还附上了员工的手印和签名,表示他们认为股东有权知晓真实情况,所以写下此文。真是好大一个烂摊子……悠遥科技是谁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样一家公司爆出这么大的雷,之前好像从未听说过?因为悠遥科技虽然属于中国造车新势力,在2018年成立,但一直以来发展重心都在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并且创始人都来自传统汽车行业。创始人、董事长路迪毕业于英国考文垂大学,曾入职江淮汽车。他帮助江淮汽车筹建并领导江淮意大利设计中心,在当时汽车设计师圈,特别是中国汽车设计师圈小有名气。联合创始人陆斌,毕业于上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先后在上汽通用雪佛兰、吉利、奇瑞工作过,负责品牌渠道和销售、市场规划、市场营销等工作,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还曾在威马汽车担任要职。不过在陆斌加盟悠遥科技之前,在2019年意大利车展上,悠遥科技首款车型YOYO已经亮相,并且次年就实现量产。怎么能这么快就实现量产?因为作为一款纯电小型车,YOYO的车门板、前脸和尾翼都能通过3D打印制作,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打印车辆内饰,实现高度定制化。悠遥科技曾表示,利用3D打印制作生产车辆无需开模,可以降低80%以上的整车研发时间和成本投入。此外,YOYO还可以换电。电池槽中拥有3个电池包,可以单独更换,而且是手动更换。把车开到换电站,会有服务人员帮忙替换电池包,3分钟就能换好。虽然YOYO只能坐2个人,最长续航只有150km,同时最高时速只有80km/h,放在国内可能都不够看。但售价只有1.39-1.59万欧元(约10.9万-12.5万),还拥有无框车门、天窗、车机互联等多个同价位车型没有的配置,稳稳拿捏欧洲消费者。在2021年5月,YOYO正式在欧洲上市销售后,当年累计销量就达到1万辆,成为当年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新能源品牌。而且现在去搜,还能看到很多海外媒体或个人对YOYO表示惊叹、赞赏的评价,甚至被誉为是“真正为城市环境设计的电动小车”。并且,因为YOYO的生产基地在国内,在国内强大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帮助下,2023年YOYO的单车销售综合毛利能达到30%。国内造、国外卖,销量还不错,悠遥科技不仅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出海案例的成功代表,而且去年10月,路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已经接近财务转正。但谁知一片繁荣的背后,竟是管理混乱、公司动荡的局面。而且就对外披露的融资情况来看,也能佐证靠外部输血的悠遥科技已经很久没有资金入账。能查到的唯二融资进展,一次在2020年,一次在2021年,并且均未披露融资金额。另外,悠遥科技相关公司合肥悠遥还拥有地方的1.5亿元的投资。除此之外,悠遥科技再无更多公开的投融资记录。本有希望实现自我造血的悠遥,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终局。悠遥的理念不可谓不创新,但最后的结局没有逃脱人、钱、组织能力的考验上,在造车新势力的洗牌周期里,成为了大败局中另一个可哀可叹的案例。以及,作为“传统车企高管创业造车”的一员,这个阵营的失败案例,又多了一个。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老板名叫鸿飞,管理层中还有“大宝”和“大富”负责日常事务。

老板名叫鸿飞,管理层中还有“大宝”和“大富”负责日常事务。 #网友爆料:已安全回国,仍对该集团管理层满怀愤懑 本人曾在耀鑫集团工作多年,期间兢兢业业、为公司带来不小的收益。但在提出离职后,却遭遇高层百般刁难,尤其是所谓“大物业”,与高管沆瀣一气,将我送回公司不说,还挨打。 公司设有五个欧美业务办公室,几位总监仗着职位压榨员工,毫无人性。有的员工明确提出离职,却被软性“洗脑”控制,还有不少人明明家中有急事,也不被允许 离开。 我兄弟目前仍在“罗斌办公室”,而这位总监最喜欢动手,哪怕没有缘由,也经常拳脚伺候。整天口口声声“人性化管理”,结果却是动辄打人最狠的。 据悉,这些总监大多来自江西上高,老板鸿飞同样如此,但他长期不管事,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不堪。如今许多人想走却走不了,真的要等下一波检查举手 吗? 良心不会痛吗?怕是早就麻木了吧。 #缅甸妙瓦底 #KK园区D3栋 #耀鑫集团

封面图片

特斯拉或酝酿裁员 据悉管理层在评估每个岗位必要性

特斯拉或酝酿裁员 据悉管理层在评估每个岗位必要性 在特斯拉销售增长放缓之际,马斯克一直强调削减成本。这位向来以不留情面著称的首席执行官2022年末曾经对推特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硬核”起来,要么离职走人。特斯拉代表没有回复置评请求。特斯拉今年迄今下跌26%。自2020年以来,特斯拉员工人数大约增加了一倍。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4万。该公司目前员工人数是2016年的八倍左右。2016年是Model 3发布的前一年。尽管特斯拉进行了部分裁员,但去年该公司员工人数增加了近10%。2023年2月,特斯拉解雇纽约州布法罗的数十名员工,但该汽车制造商否认是因为这些人当周发起工会运动。特斯拉在下一代电动汽车和其他增长计划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年的资本支出预算超过100亿美元。分析师还预计该公司将把研发支出增加到45亿美元左右。随着资本开支和研发支出的增加,特斯拉上个月警告称现有产品线的成本已几乎没有下降空间。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在该公司1月24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我们有一支非常专注于此的强大团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任命朱晓彤为高级副总裁】朱晓彤的职位是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特斯拉最高管理层有四个人。除了 Elon Musk 和朱晓彤之

【特斯拉任命朱晓彤为高级副总裁】朱晓彤的职位是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特斯拉最高管理层有四个人。除了 Elon Musk 和朱晓彤之外,还有担任 CFO 的 Zachary Kirkhorn 和担任动力与能源工程高级副总裁的 Andrew Baglino。 #抽屉IT

封面图片

【财报后股价大涨,可能阿里自己也没想到】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因内地3月起疫情重燃,国内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财报后股价大涨,可能阿里自己也没想到】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因内地3月起疫情重燃,国内业务受到重大影响,考虑到无法控制且难以预测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会提供今年财务指引。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