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界出问题后,华为和水军就迅速开始分锅

: 在问界出问题后,华为和水军就迅速开始分锅 AEB系统甩锅是博世的,博世辟谣后,现在甩锅给福瑞泰克(和吉列高度相关) 门把手打不开,则是甩锅给比亚迪 甚至还有把锅甩给组装商赛力斯的 卖车的时候 问界是华为出品,遥遥领先 出事之后 都是供应商的锅,关我华为什么事? 华为真是中国人的良心企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今天下午,博世针对问界 M7 山西事故发表声明: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含 AEB)。

: 今天下午,博世针对问界 M7 山西事故发表声明: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含 AEB)。 余承东:遥遥领先! 车主:我来一辆M7(撞车,身亡) 华为:赛力斯的车关我华为什么事? 赛力斯:跟我没关系,谁叫他买的丐版? 海军:系统是博世的 博世:?

封面图片

为什么华为要卖问界给赛力斯?

为什么华为要卖问界给赛力斯? asdf-quark的回答 华为想要割韭菜赚钱啊,为了赚钱不寒碜。 最简单的算术,算一下,25亿用于买问界品牌,假设问界卖1000万辆,平均到每辆车上是250元。 各位买问界的用户,250元/辆就当是捐给华为吧。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asdf-quark)

封面图片

博世:山西问界M7事故车辆未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博世:山西问界M7事故车辆未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针对问界M7 Plus在山西运城发生严重交通事故。4月28日,问界声明称将为家属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并表示,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问界M7事件家属声明:感谢好心人第一时间破窗并开门救人 不愿再被打扰

问界M7事件家属声明:感谢好心人第一时间破窗并开门救人 不愿再被打扰 该事件近日就“不能开门”、“AEB没起作用”等引发讨论。家属曾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包括养护车辆是否占用了快车道,当时是否有适当的道路警示标志,以及养护人员是否具备及时救援的能力等。此外,她质疑为什么AEB和GAEB没有自动紧急制动。AITO汽车回应,事发车型是问界M7 Plus。事发时速115km/h,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正常。问界方面则发布声明称,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不过据报道,博世声明称,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 AEB)。运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事发时养护车正进行移动式浇水作业,养护车作业时车上设有警示装置,事发后养护车司机曾下车参与施救。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回应称,高度关注此事。目前交警正在对事故具体原因进行调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问界M7事故启示录:“遥遥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

问界M7事故启示录:“遥遥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 文 | 新浪科技 罗宁在血淋淋的事故背后,曾经以安全性“遥遥领先”的华为遭口碑反噬。这场华为问界的安全争议凸显了汽车行业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断层。官方的安全特性在关键时刻的缺失,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不一致说辞,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更引发了对车企诚信的质疑。设备存在AB供? “汽车安全”纯被误导据车主家人三个沐沐发布的信息来看,事发车辆为问界M7 Plus后驱版5座(24款)车型,购买时间是2024年1月14日,距离事发仅仅三个月时间,因此可以说这是一辆新车。三个沐沐质疑华为问界M7的关键点如下:官方宣传的AEB紧急制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三元锂电池,阻燃材料和热失控保护技术撞击等功效……在事故发生时为何未发挥作用?争议最大的是AEB紧急制动功能。问界官方曾回应称“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然而博世官方则声明“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因此问界和博世必然有一方在说谎。据博主AutoLab评测官指出,涉事车型搭载的ADAS方案并非来自博世,而是来自福瑞泰克FreeTech,这两家都为M7 Plus配套,属于AB供。据了解,车企在同样配置的车型上采用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并不罕见,但有些车企会明确告知用户,例如2022年极氪001推出时,提供了日电产和威睿两种电机供消费者选择,但此次问界M7发布时从未有过相关说明。新浪科技发现,问界M7官网上也存在宣传问题。在介绍问界M7的AEB功能时有这样一段解释说明:AEB(自动紧急制动)全称为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问界新M7智驾版(Max版)支持在一定速度下对行人、汽车、二轮车等白名单的识别和紧急制动。但在参数配置页面中,涉事车辆M7 Plus后驱版5座(24款)和价格更贵的M7 Max 后驱智驾版则都显示配备有AEB功能。也就是说,不仅同样价格和配置的非智驾版问界M7会存在AEB供应商的不同,非智驾版与智驾版的问界M7也会存在AEB表现上的不同。但是以上信息官方发布会都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一位已购买非智驾M7的车主告诉新浪科技,问界销售人员在介绍时会将全系标配AEB作为一个卖点,“让你觉得入门版本和高配版在安全性上是一样的。”这种“误导”同样也出现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这项安全功能上,实际上该功能并非标配,只有在智驾版问界M7中才配备,在详细的参数配置表中也明确了涉事车辆型号并未配备GAEB,但三个沐沐的家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可能造成事故发生前车主对于车辆安全性能的误判。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车门把手未能正常弹出,或者说车祸时车门不能解锁,这与问界M7车主手册中提到的所有车型都支持事故后自动解锁相矛盾。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告诉新浪科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推测是由于电子系统故障、传感器失效、机械故障或电源问题的其中某项或者某几项导致的。”在他看来,如果车辆解锁正常,事发时可以大大减小救援难度并且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此外,关于电池和安全气囊是否安全等问题,尽管官方指出“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不过从目前事故现场相关的视频中不能明确判断,因此这些信息更进一步需等待事故调查报告结果公布。问界M7 Plus的安全争议凸显了汽车行业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断层。官方的安全特性在关键时刻的缺失,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不一致说辞,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更引发了对车企诚信的质疑。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指出“现在的车跟手机一样,分基础版,Plus,Pro,max等,这种关乎人身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各种配置上进行阉割,却都是按顶配的配置来宣传,大家为什么还能放心买。”如今,问界汽车销量仍在不断增长,只不过,“遥遥领先”的华为和问界的口碑,能否继续赢得更多人信任,还需要画一个问号。车企“XX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在2023年的问界新M7发布会上,余承东曾说改款问界M7的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更多地将钱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他也曾在不同场合跟大家强调华为在安全方面“遥遥领先”,在这样的宣传下,问界汽车迄今为止累计销量近30万台。今年1月1日至4月22日,问界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0.5万辆,成为国内新造车品牌TOP1。用户对华为的信任给华为以及问界汽车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众多消费者不仅通过各种视频、图文内容替华为免费宣传其智能驾驶技术和各种安全性能,还让更多用户放下了开车时的警觉心理。网络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有车主开启智能驾驶功能之后双手脱离方向盘,甚至在驾驶位置睡着等极端危险的情况。如果说上文提到的车辆配置不透明会让人产生自己的车硬件配置足够安全的错觉,那么智能驾驶的方便好用则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谨慎驾驶习惯。自“遥遥领先”成为一句口号快速破圈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发布会上夸大、渲染其各种优势,尤其是智能和安全这些非常容易引起用户感知的方面,“最先进”“最强大”等字眼也时常出现,甚至一些车企还会非常明显地做出一些危险操作的示范,从而对消费者产生极大误导。曾经,小鹏汽车为了宣传其NGP辅助驾驶技术,在官方宣传视频中非常直观地告诉消费者,开启NGP后,驾驶员可以在车上自拍甚至喝咖啡(相关视频已删除)。而蔚来副总裁沈斐的微博中,也曾提到使用其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可以“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相关内容已删除)。此前余承东曾在朋友圈中表示,自己从安徽老家开问界M9回深圳,“15个小时行驶1314公里,全程智能驾驶正常行驶无接管、零接管!”如今,包括问界在内,许多厂商都要求驾驶者通过在线测试才能开启高阶辅助驾驶,并且也会给用户说明辅助驾驶的使用场景的注意事项,这一定程度上让用户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但华为和问界的影响力却是跨越圈层的,用户甚至因为品牌而愿意承担更多溢价。一位3月刚刚提车2023款问界M5后驱智驾版的老车主毛敏表示,因为经常在网上刷到各种各样的问界化险为夷的相关视频,以及余承东此前曾说问界拥有“所有的车里面最好的AEB”“问界的车没有一辆车出现被烧掉的问题,很多车天天都在烧”……他在明知道4月可能会出新车的情况下依然提车2023问界M5,并且一个月之后还被官方狠狠“背刺”,亏了3万元。但如今的交通事故让他重新思考:“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安全的车,但是官方的宣传口号过于夸大了,所以大家才开始质疑问界。”“很多车主像我一样怀揣着对华为的信任,坐上车体验了自动驾驶功能,下单很痛快。”但如今看来,这种品牌滤镜和厂商的夸大宣传是对消费者有负面影响的,买车一定不能头脑过热。“千万别太把宣传太当真,千万别为某种看似信仰的东西下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5亿转让商标,为什么华为要卖掉“问界”?

25亿转让商标,为什么华为要卖掉“问界”? 划不划算,不是吃瓜群众说了算,而是出钱的人说了算。赛力斯愿意巨资买商标,自然是觉得,这个价格是没毛病的。长期以来,华为的商标都存在不清晰的问题。AITO汽车是赛力斯旗下的,AITO品牌也属于赛力斯,但AITO汽车旗下的“问界”系列商标,却又属于华为。这就非常不对劲了。要是华为把商标权收回,赛力斯就会失去“问界”的商标使用权。这对赛力斯而言,是极度危险的。这种商标与品牌的不一致,也让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过于依赖对方。赛力斯买下“问界”系列商标,那么,品牌产权就清晰了。“问界”系列车型隶属于AITO汽车,AITO属于赛力斯,因此,“问界”品牌与华为再也没有产权上的隶属,完全属于赛力斯了。在品牌产权上,“问界”与华为完成了切割。那么,“问界”品牌是否价值25个亿呢?在队长看来,完全是值得的。为什么?因为打造一个品牌,是非常艰难的。队长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极人。这原本是一个服装品牌,可它在转型电商时,自己不生产服装了,而是专门搞品牌授权。你去淘宝、京东、拼多多上搜,南极人不仅有衣服、裤子、鞋子,还有暖水器、电热毯、暖手宝等。南极人公司通过品牌授权费,一年就能赚12个亿。赛力斯花25亿,买下“问界”的商标权,也就是南极人两年多的品牌授权费而已。美国也有一个品牌,叫“花花公子”,原本是一本潮流杂志,。但通过品牌授权,中国已经遍布花花公子的服装、鞋子、袜子、内裤等。每年靠品牌授权和自营香水、首饰、酒等产品,从年度亏损500万美元,到年度营收50亿美元。南极人是平价服装品牌,花花公子是杂志品牌,而问界是一个是豪华汽车品牌,哪个更值钱?都不用队长说了。在家电领域,飞利浦也是万金油品牌,一些不知名的厂家,只要拿到飞利浦的品牌授权,就能鱼目混珠了。问界对标的BBA,它现在的品牌价值是25个亿,但未来的品牌价值可能是100亿,甚至1000亿。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上,月销超过3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就只有理想和问界。而且,这两家还不需要参与残酷的价格战,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当比亚迪、特斯拉打起激烈的价格战时,均价55万的问界M9却狂卖了1.7万辆,均价30多万的理想汽车也狂卖了4万多辆。其中,理想的销量回暖,还仰仗于新上市的L6,把价格下探到了30万以内,但问界却是越卖越贵,还越卖越好。那么,对标理想,“理想”这个品牌,25个亿,是绝对不会卖的。理想汽车年度营业额已经突破1000亿,不出意外,问界汽车今年的营业总额也将突破1000亿。理想汽车的净利率是9.53%,一年差不多就能净赚100亿。考虑到赛力斯一季度毛利率为21.5%,与理想汽车差不多,二者的净利率应该也差不多。25个亿买下“问界”商标,看似很贵,实际上,一个季度就全部赚回来了。可以说,25亿不仅不贵,还很便宜。但问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智界”、“享界”、“傲界”三大品牌,也将分别转让给奇瑞、北汽和江淮。但车厂也不是傻子,商标这玩意儿,你做起来了,销量上去了,商标就值钱。没做起来,销量上不去,商标就不值钱。赛力斯愿意花25亿买“问界”,是因为华为确实把问界打爆了。可“智界”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享界”还没正式预售,“傲界”还在PPT上。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值不值钱,车厂愿不愿意花钱买,还是在于,华为能不能把销量打上去。像奇瑞打造的“智界S7”,月销不超过3000辆,奇瑞就暂时没兴趣买“智界”相关商标。仔细说起来,赛力斯买问界商标,跟出海关系不大。因为封锁华为的西方国家,不会让问界进入,而那些中立国,也不会因为问界隶属于华为,就把问界拒之门外。而且,问界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来自于华为,就算做了切割,也无法进入西方市场。它的根源在于,现在不买,以后买,就要更贵了。问界卖得越好,“问界”品牌就越贵。在“问界”品牌已经起势,但还没有进入巅峰状态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收入囊中,对双方都好。华为可以通过转让问界商标,继续深度绑定赛力斯,扶持赛力斯主攻新能源豪华市场。赛力斯拿下问界商标,也可以安心埋头造车,搞交付,不用担心被华为抛弃了。产权清晰,分工合作,各自都有美好的前途,才能合作共赢,走得更远。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