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律政司长:合理批评不会也不应担心违法风险

港律政司长:合理批评不会也不应担心违法风险 香港律政司长林定国称,合理批评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人,不会也不应该担忧有违反《香港国安法》的风险。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林定国星期五(11月10日)在香港法律周活动的对话会上说,香港的言论自由受到保障,但也不能发表分裂国家的言论,限制这些言论“合情合理”。 他称,保护国家安全不是夸张的事情,就像“过马路不可以闯红灯”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好。 林定国说,每天都会有批评港府施政的人,包括生孩子给不够多钱、公共房屋建得太慢等,但合理批评的人“不会也不应该担忧会有国安风险”。 针对主持人问及现在很多人担心触犯《香港国安法》而不敢在网上发表想法,林定国称,那这些人要“自我检讨”了,法律条文对于触犯国安法的元素有清楚界定,“想像不到会无端端违反国安法”,如果看过《香港国安法》原文,相信不难理解所谓“红线”在哪。 另外,针对香港国安案件设定制定法官会否影响司法独立等问题,林定国称,指定法官的制度相当普遍,也不会影响司法独立。审理国家安全案件的指定法官只会从现任法官中委任,从一批熟悉特定范畴的专门法官来审理,而非指定某法官审理某案件。 针对特定案件不设陪审团是否有失公平,他强调,法官判案绝不逊色于陪审团,公众一看判词就知道审讯是否公平。 2023年11月11日 11:23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国安法案件交大陆处理仅限极端情况

港律政司长:国安法案件交大陆处理仅限极端情况 香港官方首次对涉及《香港国安法》的案件移交大陆处理作出回应,称除非遇到极端情况,否则所有涉及国安法的案件都由香港行使管辖权。 综合《星岛日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美国国会跨党派议员提动议扩大对香港官员和法官的制裁名单,涵盖国安法指定法官,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提出,港府或有可能动用《香港国安法》第55条,把部分国安法案移交大陆处理。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和民建联也表示有此可能。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星期五(11月10日)出席香港法律周闭幕活动时,首度对动用《香港国安法》第55条作回应。他说,大众不应胡乱揣测未发生的事,《香港国安法》第40条明确所有涉及国安法的案件都由香港行使管辖权,由香港警方、律政司及法院进行调查、检查及审查工作。 林定国指出,只有在受外来势力影响或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状态等极端情况下,才有必要引用《香港国安法》第55条。 他强调《香港国安法》第55条是一个例外条款,需要由香港特区或国安委提出,再由中央政府批准,才会应用。 2023年11月10日 7:08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如遇不正确批评 应变反驳队将以正视听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如遇不正确批评 应变反驳队将以正视听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报告》表明,23条立法将在今年完成。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星期五(1月26日)说,23条在立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友善批评,如批评不正确及不公道,将成立的“应变反驳队”就会作出回应,以正视听。 综合星岛日报和信报报道,林定国接受电台专访时说,23条立法已进入冲刺直路,相信不用等太久就能公布实际的立法时间表,他强调咨询无论是方式或者时间长短,都一定以让公众有合理机会表达意见为依归,也会主动在不同界别进行咨询工作,尽量聆听不同界别人士意见,达到集思广益。 李家超星期四说,23条立法解说工作至关重要,政府会设立核心解说队伍,由他和林定国、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负责,同时官方也将设应变反驳队,应对社交媒体出现来自敌对势力的网上文宣。 林定国说,23条在立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友善批评,如批评不正确及不公道,应变反驳队就会作出回应,向市民讲解23条的正确信息。 林定国认为,科技日新月异,设计法律时要有足够的工具应对未来的发展。至于“封网”、禁止浏览部分网站是不是手段之一,林定国称,目前未是成熟阶段谈论立法内容,他重申23条会平衡国家安全及人权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但指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为了国家安全有合理的限制”。 被问到23条案件是否与国安法案件一样不设陪审团,由指定法官审理,林定国说,包括23条在内的本地法律不能够与《香港国安法》有冲突,国安法地位有凌驾性,23条立法时要考虑衔接,内容要相容。 2024年1月26日 1:30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司法人员对被美国要求列入制裁名单处之泰然

港律政司长:司法人员对被美国要求列入制裁名单处之泰然 针对美国国会议员将多名香港法官、检控官及政府官员纳入制裁名单的提案,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称,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司法人员对香港律政人员被要求列入制裁名单处之泰然,目前也没有任何讯息令他怀疑这会影响法官履行其职责。 美国参众两院议员11月2日推出《香港制裁法》,要求将香港49名法官、检控官及官员列入美国制裁名单,其中多名法官是《香港国安法》的指定法官。 综合《明报》和《星岛日报》星期天(11月19日)报道,林定国在无线节目《讲清讲楚》中说,他在“香港法律周”上与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律界人士来港交流,形容他们对事件都处之泰然,明白事件属政治上操作。 他说,虽然没有跟相关法官直接接触,但目前没有任何讯息或资料令他怀疑这会影响法官履行其职责。 在此情况下,是否意味启动《港区国安法》第55条,将国安案件交中国大陆处理,林定国回应说,无法回答假设性问题,但国安法第55条是例外条款,最终决定是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因此话语权在中央政府手中。 林定国也称,一旦启动国安法第55条,将国安案件交中国大陆审理,国安公署会负责侦查,检控或检测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则由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定法院处理。 被问及目前香港有多少律师符合资格到内地为被告答辩,林定国直言没想过这个问题,认为理论上应该依据中国大陆的规则进行。 他强调,即使案件交由中国大陆审理,只是刑事诉讼程序有分别,被告同样可按照法例享有答辩权,不会因为中国大陆行使管辖权,让罪名变成另一回事。 2023年11月19日 5:11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直接或间接资助潜逃者均属违法

港律政司长:直接或间接资助潜逃者均属违法 香港律政司长林定国称,之所以限制涉嫌犯下《香港国安法》并潜逃英国六人的财政支持,是为了减少这六人利用财政资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因此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向六人提供资金都可能违法。 综合网媒“香港01”和《星岛日报》报道,林定国星期三(6月19日)受访时称,部份潜逃到海外的人士以为自己不在香港境内,就能继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港府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必定运用法例向他们施加一些条款,以减低他们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能力,削弱他们的话语权。 至于日后会否向潜逃到其他国家人士施加相关措施,林定国说,这要由保安局就个别情况作出决定。 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6月12日行使《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俗称《基本法》23条)的赋权,宣布对罗冠聪、蒙兆达、刘祖廸、郑文杰、霍嘉志及蔡明达等六人实施四项措施,包括禁止提供资金等或处理资金等。 林定国说,港府有合理理由怀疑这六人干犯刑事罪行。香港是法治社会,上述六人有责任接受法庭审讯,面对法律程序,由司法定夺。 他强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违法,有充分机会通过司法程序述说立场,争取别人认同,逃避接受司法制度的检验,基本上就是逃避法律责任。 针对如果有市民订阅上述六人的YouTube频道、或追踪社交网页是否构成资助,林定国称,当你明知道某人是潜逃者时,可用常理判断自己是否间接提供财政支持,如同给朋友钱,“没有理由不知道对方会将钱交予妻子”,“这个不是法律知识的问题”。 他重申,根据法律,直接或间接资助潜逃者皆属违法,要证明直接资助可能较容易,但要证明间接资助则可能需要较多证据,因为这可能涉及第三者。 针对近期先后有两名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请辞,包括岑耀信和麦嘉琳,林定国认为,海外法官“有人来有人走”很正常,且《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也有人加入。 他强调,社会不应集中在某一、两位法官身上。香港的法治形象不应该因一个人以偏概全的言论、或基于某一宗案件而有所影响。 2024年6月20日 1:15 P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不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港律政司长:23条立法不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港媒撰文称,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即俗称的基本法23条立法)不会额外限制媒体批评政府的自由。 《明报》星期一(4月29日)刊发林定国以“变与不变”为题发表的文章。林定国文中称,新法例绝不会对新闻自由施加额外不合理的限制,包括针对批评政府的自由,“无论相关批评有多尖锐和严厉”。 他说,新闻界只要贯彻求真、公平、客观、不偏不倚和全面报道的最基本专业守则,毋须特别顾虑违法,包括新法例中针对国安风险的规定。 林定国指出,普通法制度是香港法治的基础,也是香港最核心的独特优势之一。普通法法治背后的价值观和目标“不需变、不可变、不能变”,法律必须保障基本人权自由,但也必须同时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利益。 他说,“能变、可变、需变”的是制度安排和法律条文,以确保它们能因应环境转变而仍可体现上述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刚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就是一例,该法例补上国安法律的短板,没动摇普通法法治的价值观和目标。 林定国星期天(28日)在脸书发文,介绍他近日出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举办的午餐会,以及厂商会会董晚宴,与不同界别就《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进行持续解说及交流。 他在会面中说,条例符合国际人权自由标准,包括回应传媒业界的期望,加入“公众利益”作为“非法披露国家秘密”的答辩理由;加入措施保障“无辜第三者”(innocent third party),免受疑犯或潜逃人士的行为影响;条例的执行设有制度上的保障,杜绝滥用的情况,包括需要取得律政司司长书面同意才能进行检控等。 林定国上星期二(23日)明确表明,新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已涵盖煽动罪行,目前没计划再制定“假新闻法”。 2024年4月29日 11:19 AM

封面图片

港律政司长:望教师客观持平与学生讨论国安问题

港律政司长:望教师客观持平与学生讨论国安问题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说,国安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遵守国安法,让他们建立起国民身份认同,并希望校长和老师在不渗透自己的政治思想下,客观持平地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林定国星期天(6月9日)在脸书发文说,早前收到香港中学校长会邀请,与校长们就《基本法》第23条及国家安全教育等议题作交流。他明白校长、老师未曾接受法律知识的训练,要讲解相关条文都有难度,因此他想提出国安教育的三大目标,希望有助校长、老师和同学生分享及讨论。 林定国说,国安教育三大目标分别是让学生知道国安法、《基本法》第23条的存在;其次是让学生大概掌握法律的内容,认识法律条文的背景与目的,明白法律存在的意义,及与切身的关系;第三点是培养学生明白、遵守及尊重国安法。 林定国认为,培养学生遵守及尊重国安法的自觉性十分重要,这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国民身份认同,了解到国安法与他们切身的关系等。 林定国说,除了掌握国安教育的三大目标外,校长及老师们的身教也很重要,秉持专业态度,客观持平、不渗透自己的政治思想,以常理心,坦诚与学生讨论问题,也是向他们展示遵守及尊重国安法的好方法。他明白校长及老们师也非万能,有需要可寻求专业的协助,共同努力推动香港法治教育。 2024年6月9日 7:03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