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定民用无人机应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

中国规定民用无人机应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 中国工信部星期一(12月18日)发布公告,要求民用无人机应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 根据中国工信部星期二(19日)在网站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应当为其生产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自备动力系统的飞行玩具除外。 规定还提到,唯一产品识别码应当包含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名称代码、产品型号代码和序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名称代码、产品型号代码,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拟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确认。序列号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自行编制。 规定还说,唯一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不得重复、虚假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应当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投放市场前,将唯一产品识别码信息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但用于测试飞行以及组装、拼装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当在首次飞行前将唯一产品识别码信息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规定指出,因维修、维护等原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变更唯一产品识别码的,应当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重新飞行前将唯一产品识别码变更情况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此外,规定要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不得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中设置恶意程序;发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存在网络或者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告知使用人,并向住所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者省级通信主管部门报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应当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过程的数据管理和安全防护。 规定还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级通信主管部门,以及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共享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企业信息以及唯一产品识别码等产品信息。 ... 2023年12月19日 9:14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发布民用无人机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中国发布民用无人机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中国交通运输部星期三(1月3日)发布文件,对民用无人机按运行场景、运行风险等进行规范。 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官网消息,《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已于去年12月15日经第2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3日起施行。 根据《规则》,民用无人机按照面向运行场景、基于运行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分为开放类、特定类和审定类三类运行。 开放类运行风险较小,运行人满足一般运行要求,即可规避相应运行风险;特定类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运行人除满足规定的一般运行要求, 还应当在运行前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审定类运行风险较高,运行人除满足所有运行要求,还应当在运行前制定完整的风险缓解措施,以管控相应运行风险。 《规则》也对操作员的安全操作提出要求,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机飞行的人员 ,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取得有效操控员执照,并且在操作时随身携带该执照。 此外,操控民用无人机进行涉及特定高风险的特殊运行时,应当持有相应类别的操控员执照,以及相应的特定运行安全风险等级。 在上述《细则》发布前,中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去年5月也曾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规范无人机飞行以及有关活动。 中国工信部去年12月也发布了关于民用无人机生产管理若干规定,要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为其生产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 2024年1月3日 5:02 PM

封面图片

广汽集团与亿航智能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产品生产及推广应用

广汽集团与亿航智能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产品生产及推广应用 7 月 5 日消息,广汽集团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低空飞行器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广汽集团与亿航智能的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广汽集团在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经验优势,结合亿航智能在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的研发设计优势,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实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产品生产及推广应用。

封面图片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 60 万架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 60 万架 记者从 10 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 60 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 48%。截至目前,超 1.4 万家无人机企业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超 22.5 万人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新华社)

封面图片

北京市禁止无人机等航空器在两会期间飞行

北京市禁止无人机等航空器在两会期间飞行 中国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召开在即,北京市公安局禁止一切单位在两会期间利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进行各类飞行活动。 据“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公安局星期一(2月26日)发布《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加强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地区“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工作的通告》,称为了维护两会期间北京的空中安全,杜绝各类违法违规飞行活动。 通报明确,从3月1日零时起至3月12日24时期间,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一切单位、组织和个人利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进行各类体育、娱乐、广告性飞行活动。 通报说,“低慢小”航空器指的是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雷达反射面积小的航空器具,包括轻型和超轻型飞机(含轻型和超轻型直升机)、滑翔机、三角翼、动力三角翼、载人气球(热气球)、飞艇、滑翔伞、动力滑翔伞、无人机、航空模型、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12类。 通报警告,违规飞行“低慢小”航空器或违法破解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系统行为,公安机关将联合军队、民航等有关部门严厉查处。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2024年2月28日 4:00 PM

封面图片

中国民航局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

中国民航局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 中国民航局4月7日在广州市向亿航智能颁发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这也是全球 eVTOL 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加上亿航智能该型号此前取得的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 (TC)、标准适航证 (AC),只用半年多时间,EH216-S 在中国民航适航审定领域就集齐三证,率先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也为下一步的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封面图片

四部门发布公告:对部分无人机及无人机相关物项实施临时出口管制

四部门发布公告:对部分无人机及无人机相关物项实施临时出口管制 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关于对部分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指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决定对特定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实施临时出口管制。 达到下述指标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在视距以外可控飞行,最大续航时间≥30分钟,且最大起飞重量>7千克或空机重量>4千克,并具有下述任一特性: (一)机载无线电设备功率超过国际民用无线电产品核准限制值; (二)携带具有抛投功能的载荷或者自带抛投器; (三)携带高光谱相机,或者携带支持560nm、650nm、730nm、860nm以外波段的多光谱相机; (四)携带的红外相机噪声等效温差(NETD)小于40mK; (五)携带的激光测距定位模块发射功率或参考口径大于一定要求; (六)可支持非认证载荷。 公告自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临时管制的实施期限不超过二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