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到2035年中国将有约187万初中小学教师过剩

报告:到2035年中国将有约187万初中小学教师过剩 麦可思研究院星期三(1月3日)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引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研究成果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综合红星新闻和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预测,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师资过剩,未来应在稳定部属和省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的同时,逐步减少师专和高职高专的师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师资规模和质量。 上述《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已有多省市开始在专业动态调整中主动给教育类专业“降温”。在各省份对高校增设专业调控的要求中,除了落实自2021年起,教育部连续三年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2023年多地还提到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 其中,四川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去年7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 去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的21个从严控制新设专业中,就包括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并指出教育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山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也在去年印发了《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文中指出,进一步提到将调整优化师范教育相关专业布局。 严控同样体现在职业教育方面,在教育部职成司下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2023年高职(专科)原则上暂不新增小学教育类专业点。 ... 2024年1月4日 10:01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部署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部署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部署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将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星期三(4月24日)消息,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近日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明确了专项整治的范围和目标。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通知》提出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系统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加强问题整改。二是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对社务事务进校园的具体方案进行审核,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整合,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四是通过监测、核查、通报等方式,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把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作为教育系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以师生获得感检验专项整治成效。 2024年4月24日 7:04 PM

封面图片

黑龙江绥化市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黑龙江绥化市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发布通告:鉴于绥化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形势,为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研究并报请教育部同意,绥化市考区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合并至 2023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一并组织实施。本次报绥化市考区考生的报名费将按原缴费渠道全额退回,已通过的笔试科目成绩有效期自动延长半年。(央视)

封面图片

黑龙江牡丹江市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黑龙江牡丹江市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发布通告:鉴于牡丹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形势,经研究并报请教育部同意,牡丹江市考区延期组织 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合并至 2023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一并组织实施。本次报牡丹江市考区考生的报名费将按原缴费渠道全额退回,已通过的笔试科目成绩有效期自动延长半年。(央视)

封面图片

浙江发文要求大中小学融入职教内容

浙江发文要求大中小学融入职教内容 浙江省印发文件提出要推进职普有效融通,包括在大中小学全面融入职业教育内容,以及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籍互转。 根据“浙江发布”星期一(4月1日)报道,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到四所以上,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长学制人才培养达到中职招生的60%以上,逐步提高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升入本科的比例。 根据《实施意见》,浙江将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集群,一个设区市办好至少一所高水平高职院校。提升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能级,优化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和功能,以长学制人才培养为主渠道,适度压缩中职学校三年制招生规模;支持市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在产业发达、人口集聚的县域开办校区(特色学院)。 《实施意见》要求推进职普有效融通,在大中小学全面融入职业教育内容,中小学结合劳动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一批省级职业体验基地,广泛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活动;在普通本科院校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将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贯穿学习全过程。探索举办一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实施职普融通教育。建立健全职普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籍互转。 《实施意见》还说,为全力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浙江将创造条件使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模,开展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鼓励高水平大学面向中职招收拔尖创新学生,畅通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通道。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开展人才培养。 2024年4月2日 9:04 PM

封面图片

教育部7月25日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新设硕士生“国优计划”,设置18学分的教师教育理论课、8学分的教育

教育部7月25日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新设硕士生“国优计划”,设置18学分的教师教育理论课、8学分的教育实践,毕设通过答辩即可同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并免试取得教资证书。 计划自2023年9月启动,招生方式有本科生推免、在读生二次遴选。招生名额由教育部核定后增量安排、等额支持;推免名额在下一年度提供奖励。 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选修课,可折抵理论学分。本科生支教保研者,支教实践可折抵实践学分。 支持本计划学生与优质中小学签约培养,也支持报考博士生。 首批30所高校是:北大、清华、北师、天大,大工、吉大、东北师大,复旦、上交、华东师大、南大、东南、浙大、厦大,武大、华科、华中师大、中南、中山,重大、西南,西交、陕师大、兰大,北航、国科大、苏大、南信。每年每校可推免招收不少于30名理工门类学硕、专硕或教育硕士,同时可向在读理工门类研究生二次遴选。 教育部5月曾发文,要求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教育部)

封面图片

教育部本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本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意见要求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同时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 2024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要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教育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