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中欧经济问题只是表象 最大挑战是相互认知
傅聪:中欧经济问题只是表象 最大挑战是相互认知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星期一(1月22日)接受彭博社专访时说, 中欧关系面临一些挑战,经济问题只是表象,最大挑战来自相互认知。欧洲或欧盟对中国仍有许多误解。 根据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星期四(25日)刊出的专访实录,傅聪在接受彭博社布鲁塞尔分社社长怀特劳(Kevin Whitelaw)和记者汉考克(Tom Hancock)访问时说,中国对欧盟采取的一些贸易措施高度关切。中方反对发起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其本质是保护主义。 傅聪说,欧方调查的很多对象都与可再生能源有关。事实上,中欧企业在该领域建立了很多合作关系,还组建了合资企业。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伤及欧洲企业,甚至会破坏欧盟绿色转型努力,损人不利己。西方媒体已有报道,敦促欧盟谨慎行事,呼吁其评估这些措施对欧盟绿色转型目标的影响。有消息称,欧洲的一个主要政党已提议放弃2035年停售内燃汽车的目标。如果欧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限制对华合作,必将对欧盟绿色转型努力产生负面影响。 傅聪强调,中方希望通过友好方式解决问题,贸易救济、高关税乃至制裁只能是最后手段。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友好协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对于针对电动汽车的调查,傅聪说,首先,一些欧盟成员国代表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调查是出于政治动机。他希望情况并非如此。欧盟有关调查程序也并非没有缺陷。启动类似调查通常需要盟内产业提出申请,但此次系欧盟委员会自主发起。其次,在立案前磋商上,欧方留给中方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第三,在抽样上,欧盟只选择了三家中国本土企业,故意排除了中国市场对欧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而这是一家美资在华企业;在对欧洲企业抽样时,也故意排除了产销量靠前的企业。这必然会扭曲调查结果,对中方很不公平,需要加以解决。 傅聪补充说,尽管欧方在程序上存在缺陷,中国仍在同欧方磋商。因为中国希望避免出现双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贸易措施的局面。 被问到如果欧方最终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国会做出反应吗时,傅聪回答说: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 2024年1月26日 12:21 PM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