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失信

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失信 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严重”或“特别严重”失信,其中有25家企业涉及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显示官方的医疗整顿行动仍在持续。 中国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星期二(2月27日)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26家医药企业情况,其中22家医药企业评级为“严重”,四家医药企业评级为“特别严重”。 中国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访问时介绍,有25家企业涉及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如遵义百颐医药有限公司向某县人民医院给予回扣等“好处费”,折合355.16万元(人民币,下同,67.54万新元)。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不执行采购合同,不按约定供应集采中选产品,导致当地临床用药受到严重影响。 负责人说,医药企业的回扣金额实际反映药品价格虚高的程度,这笔钱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中挤出来,让医保和老百姓承担本不该有的负担。 根据规定,企业药品回扣、垄断涨价、扰乱采购秩序等失信行为,按照情节轻重评定信用等级,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将被中止挂网采购资格。 报道说,以药品回扣为例,同一案件中累计行贿数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或单笔行贿数额3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属于“严重”失信;同一案件中累计或单笔行贿数额200万元以上,属于“特别严重”失信。 “一般”失信的医药企业会被书面提醒告诫;“中等”失信的企业会标注失信信息,参加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竞价挂网采购等活动时会受到限制;“严重”失信的企业会被暂停具体涉案产品的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特别严重”失信的企业将面临全部药品耗材被暂停在案发省份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 负责人称,处罚不是目的,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保护参保人合法权益才是关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犯错的失信企业也给出改正错误的明确路径,如可通过降价、退回价款等修复信用。 ... 2024年2月29日 8:13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曝光25家失信医药企业

中国医保局曝光25家失信医药企业 中国国家医保局星期二(4月30日)曝光25家“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 据中国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受中国医疗保障局委托,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汇总了截至今年3月31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情况,一共25家。 汇总信息指出,价格招采信用评级主要依据行贿金额、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集中采购秩序等严重程度进行确定。比如,单笔行贿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900新元)以上为“一般”,单笔行贿10万元以上为“中等”,单笔行贿30万元以上为“严重”,单笔行贿200万元以上为“特别严重”。 信息还指出,根据医药企业信用评级,可采取提醒告诫、提示风险、披露失信信息,直至限制或中止该企业涉案或全部药品医用耗材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比如,对“严重”评级企业,采取取消涉案产品挂网和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对“特别严重”评级企业,采取取消其所有产品挂网和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 2024年4月30日 1:37 PM

封面图片

呼吸道疾病高发部分进口药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约谈企业

呼吸道疾病高发部分进口药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约谈企业 随着呼吸道疾病自去年冬季进入高发季节后,注射用阿奇霉素等集采中选进口药出现短缺。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加大供应情况监测力度,约谈供应不到位的企业。 根据中国政府网星期四(2月22日)消息,有医生留言反映,2023年冬季以来,呼吸道疾病高发,注射用阿奇霉素等集采中选进口药出现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回复称,受季节性、流行性疾病影响,阿奇霉素注射剂等部分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临床需求短时间激增。医保部门高度重视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供应保障,加大供应情况监测力度,督促中选企业履行供应配送责任,及时约谈、告诫供应不到位的企业。 医保局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反映供应问题,并称中选产品供应不充分时可启动备供产品和非中选产品补充供应,同时增强采购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季节性因素合理下单采购。 医保局还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严把质量关,以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为仿制药参加门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作为相同质量层次产品同台公平竞争。这一模式下,大量质优价宜的国产仿制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医保局续指,为充分评估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医保部门委托全国3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完成两期37种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覆盖25万例临床病例,用临床真实疗效数据证明中选仿制药和原研药等效,提振社会各方对中国国产仿制药的质量自信。 2024年2月22日 10:03 PM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表示新冠疫苗已花费1200余亿元

国家医保局表示新冠疫苗已花费1200余亿元 【财新网】近日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已支出新冠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国产灭活疫苗价格已降至40元/剂、20元/剂左右。 该负责人介绍称,疫苗采购和接种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疫苗支出费用在医保基金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国家医保局临时承担了与企业谈判磋商疫苗采购价格的工作。谈判磋商中,首轮将灭活疫苗采购价格降到不超过90元/剂,后又多次与企业磋商,推动企业连续降价,先后降至40元/剂、20元/剂左右。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生产能力强、供应量大的疫苗生产企业免费提供疫苗6亿剂。央视报道了这一消息。 此外,2022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曾表示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

封面图片

中国药业公司不公平高价卖制剂 官方两度约谈价格大减逾九成

中国药业公司不公平高价卖制剂 官方两度约谈价格大减逾九成 中国一家药业公司被指实施不公平高价销售制剂,经中国官方两度约谈后,涉事制剂挂网价格从一支超过2300元(人民币,下同,429新元),降至123元。 中国国家医保局星期四(1月4日)在微信公众号上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上药第一生化滥用感染危重症患者常用药品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不公平高价销售制剂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医保局说,有关部门2023年上半年发现,上药第一生化涉嫌与武汉汇海医药、武汉科德医药、湖北民康制药三家企业合谋虚增原料药成本数百倍,同时将涉案药品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虚抬至2303元/支以上,以高于国外售价数十倍的不合理高价在国内销售,在五年时间内实现年销售金额至40余亿元,获取巨额不当利益。 国家医保局为此介入,于2023年6月首次约谈上药第一生化。经提醒告诫,企业承诺先行将各地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从每支2303-2918元降至每支270元,并承诺后续根据调查情况和原料药真实采购情况,进一步降低挂网价格。 医保局说:“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查实后,国家医保局第二次约谈上药第一生化,督促履行价格整改承诺。两次约谈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格进一步降低至123元/支,累计降幅达95.8%以上。” 医保局也说,上药第一生化主动开展自查自纠,积极转变销售模式,剔除原料药采购、药品流通中虚增的中间环节费用,并主动降低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等17个药品的挂网价格,平均降幅25.5%。 上药第一生化成立于1994年,2010年成为上海医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官网资料显示,上药第一生化产品涵盖生化原料、化学原料和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无菌水针粉针制剂。 2024年1月5日 7:51 AM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15日发布《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管控机制,设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调剂金,由中央财政

国家医保局15日发布《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管控机制,设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调剂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医疗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医疗保障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意见稿称,医疗保障基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扩大重疾险等保险产品范围,鼓励用人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为职工和成员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在医药服务方面,意见稿明确,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参加投标的医药企业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合理定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不得以欺诈、串通投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式竞标。 “实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信用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以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方式侵害医疗保障基金的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意见稿称,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成本价格调查。 意见稿并显示,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目录和支付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16日。 (国家医保局,路透社)

封面图片

中国基本医保《2022年药品目录》全文向社会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中国基本医保《2022年药品目录》全文向社会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阿兹夫定片(3mg/片)作为抗艾滋病毒药物列入基本医保目录,支付标准为11.58元;按药品差比价规则,现270元/瓶的35片×1mg规格的阿兹夫定医保支付标准相应降至175元左右。清肺排毒颗粒支付标准则为20.6元/15g。这两种药品因适用新冠临时支付政策,故于4月1日起适用新的支付标准。 (国家医保局)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