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保局曝光25家失信医药企业

中国医保局曝光25家失信医药企业 中国国家医保局星期二(4月30日)曝光25家“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 据中国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受中国医疗保障局委托,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汇总了截至今年3月31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情况,一共25家。 汇总信息指出,价格招采信用评级主要依据行贿金额、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集中采购秩序等严重程度进行确定。比如,单笔行贿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900新元)以上为“一般”,单笔行贿10万元以上为“中等”,单笔行贿30万元以上为“严重”,单笔行贿200万元以上为“特别严重”。 信息还指出,根据医药企业信用评级,可采取提醒告诫、提示风险、披露失信信息,直至限制或中止该企业涉案或全部药品医用耗材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比如,对“严重”评级企业,采取取消涉案产品挂网和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对“特别严重”评级企业,采取取消其所有产品挂网和配送资格等处置措施。 2024年4月30日 1:37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失信

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失信 中国国家医保局公布26家医药企业“严重”或“特别严重”失信,其中有25家企业涉及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显示官方的医疗整顿行动仍在持续。 中国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星期二(2月27日)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26家医药企业情况,其中22家医药企业评级为“严重”,四家医药企业评级为“特别严重”。 中国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访问时介绍,有25家企业涉及送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如遵义百颐医药有限公司向某县人民医院给予回扣等“好处费”,折合355.16万元(人民币,下同,67.54万新元)。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不执行采购合同,不按约定供应集采中选产品,导致当地临床用药受到严重影响。 负责人说,医药企业的回扣金额实际反映药品价格虚高的程度,这笔钱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中挤出来,让医保和老百姓承担本不该有的负担。 根据规定,企业药品回扣、垄断涨价、扰乱采购秩序等失信行为,按照情节轻重评定信用等级,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将被中止挂网采购资格。 报道说,以药品回扣为例,同一案件中累计行贿数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或单笔行贿数额3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属于“严重”失信;同一案件中累计或单笔行贿数额200万元以上,属于“特别严重”失信。 “一般”失信的医药企业会被书面提醒告诫;“中等”失信的企业会标注失信信息,参加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竞价挂网采购等活动时会受到限制;“严重”失信的企业会被暂停具体涉案产品的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特别严重”失信的企业将面临全部药品耗材被暂停在案发省份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 负责人称,处罚不是目的,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保护参保人合法权益才是关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犯错的失信企业也给出改正错误的明确路径,如可通过降价、退回价款等修复信用。 ... 2024年2月29日 8:13 PM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药品目录收载96种民族药

中国医保药品目录收载96种民族药 中国国家医保局消息,自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经过不断摸索,已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医保药品目录管理评审指标体系,并取得较好成效。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收载96种民族药。 根据中国央视新闻星期一(3月4日)报道,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经过不断摸索,已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医保药品目录管理评审指标体系,并取得较好成效。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收载96种民族药。 同时,考虑到民族医药主要受民族医学理论的指导,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级医保部门按国家规定的调整权限和程序,可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并按规定备案后实施。 报道说,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医药发展,重视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国家医保局积极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包含民族药在内的中成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4年3月4日 9:02 PM

封面图片

章轲出任中国医保局党组书记

章轲出任中国医保局党组书记 中国医保局网站消息,中央组织部有关人士星期六(1月20日)上午宣布中央决定:章轲任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 此前担任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胡静林,已于去年11月出任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同年12月任局长。 公开简历显示,今年66岁的章轲是浙江绍兴人,早前长期在中国审计署工作。此次履新前,他担任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 根据中国审计署网站介绍,章轲担任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期间,分管社会保障审计司、企业审计司、涉外审计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机关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企业审计局等。 2024年1月20日 11:20 AM

封面图片

中国医保局:没有对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设上限

中国医保局:没有对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设上限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回应网民留言时说,该局所出台的法规和政策,从未对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设上限。 据中国政府网星期五(10月13日)发布的新闻稿,该网近期收到多地网民留言,反映医院对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设置上限,患者被迫多次转院,不光多花钱,还影响治疗。 有网民称,家里危重病人住院,住到15天必须出院,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办理住院,不但黄金康复期大大缩短,每住一次医院就要多掏一份起付标准的钱,让本就因为治疗费用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 另有网民反映,当地医院要求手术住院费限额为七八万元人民币(约1万3000至1万5000新元),一旦超过就得转院。每次入院各种检查、抽血。 中国国家医保局收到中国政府网转去的网民留言后做出回复,称出台的医保相关法规、政策里面没有对住院天数、单次治疗费用进行限制的规定。 医保局说,2022年中国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全面深入排查对医疗机构的不合理限制,存在问题的地方已完成清理。 医保局称,据了解,部分医疗机构可能会为完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其他方面的考核指标而设置一些比较粗放的管理措施。医保局将同卫生健康部门指导地方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管理,督促其为人民群众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 医保局同时也希望参保人在遇到此类损害医疗权益的情况时,及时向当地医保部门反映,将严格按照医保定点协议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封面图片

呼吸道疾病高发部分进口药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约谈企业

呼吸道疾病高发部分进口药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约谈企业 随着呼吸道疾病自去年冬季进入高发季节后,注射用阿奇霉素等集采中选进口药出现短缺。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加大供应情况监测力度,约谈供应不到位的企业。 根据中国政府网星期四(2月22日)消息,有医生留言反映,2023年冬季以来,呼吸道疾病高发,注射用阿奇霉素等集采中选进口药出现短缺。 中国国家医保局回复称,受季节性、流行性疾病影响,阿奇霉素注射剂等部分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临床需求短时间激增。医保部门高度重视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供应保障,加大供应情况监测力度,督促中选企业履行供应配送责任,及时约谈、告诫供应不到位的企业。 医保局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反映供应问题,并称中选产品供应不充分时可启动备供产品和非中选产品补充供应,同时增强采购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季节性因素合理下单采购。 医保局还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严把质量关,以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为仿制药参加门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作为相同质量层次产品同台公平竞争。这一模式下,大量质优价宜的国产仿制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医保局续指,为充分评估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医保部门委托全国3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完成两期37种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覆盖25万例临床病例,用临床真实疗效数据证明中选仿制药和原研药等效,提振社会各方对中国国产仿制药的质量自信。 2024年2月22日 10:03 PM

封面图片

国家医保局15日发布《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管控机制,设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调剂金,由中央财政

国家医保局15日发布《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建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管控机制,设立全国医疗保障风险调剂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医疗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医疗保障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意见稿称,医疗保障基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扩大重疾险等保险产品范围,鼓励用人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为职工和成员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在医药服务方面,意见稿明确,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参加投标的医药企业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合理定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不得以欺诈、串通投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式竞标。 “实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信用评价制度,依法加强对以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方式侵害医疗保障基金的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意见稿称,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成本价格调查。 意见稿并显示,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目录和支付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16日。 (国家医保局,路透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