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安部披露案例:快递公司经理泄露执法办案情况被行拘

中国国安部披露案例:快递公司经理泄露执法办案情况被行拘 中国国安部披露案例,某快递公司经理泄露执法办案情况,被行拘并罚款。 中国国安部星期三(4月10日)在微信公众号上披露这一案例。 案情显示,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为侦办一起重要案件,约见了某快递公司部门经理张某。依法出示相关执法证件后,办案干警要求张某配合提供嫌疑人庞某有关涉案资料,并告知其本次执法工作情况不得向任何其他人员泄露。张某表示将配合相关工作,按要求认真阅读并签署了《保密义务承诺书》。 然而,国家安全机关干警离开后,张某由于保密意识淡薄,转头将此事告诉了同事,尽管张某还嘱咐同事“这事儿别乱说”,但“国家安全机关正在调查庞某”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庞某那里。 得知自己被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后,庞某迅速逃匿,对办案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后来,经过缜密侦查和精准布控,中国国家安全机关最终对庞某成功实施抓捕。 中国国安部称,本案中,快递公司部门经理张某明知自己有保密义务并签署《保密义务承诺书》,却擅自将国家安全机关对庞某开展调查工作这一国家秘密泄露给他人,导致办案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张某的行为属于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鉴于其本人有认错悔错表现,国家安全机关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同时并处3万元(人民币,约5692新元)罚款。 中国国安部称,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规定,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方式,使得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的人知悉的行为。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中国法律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2024年4月10日 10:15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 房东举报绿光阻间谍窃拍军事设施

中国国安部披露 房东举报绿光阻间谍窃拍军事设施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一起窃取军事机密的案件,称一名屋主将屋子租借给外国人后,发现屋子每晚会发出诡异绿光,调查后发现境外势力在窃拍军事设施。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三(12月27日)发文披露,李某早前将一个房间租赁给境外某公司后,从来没人入住,屋里晚间却总是发出诡异的绿光。种种可疑情况下,李某认为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决定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经中国国家安全机关调查,这个滨海高档小区不仅可将沿海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借助专业设备,还能远距离观测小区对面的某海军基地。该基地承担着中国多项军事任务,每年都会有重要的军事活动,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窃密的重点目标。 中国国安机关认定,泛着绿光的设备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布设的窃拍窃照设备,他们企图通过视频监控方式,窃取中国新型军事装备秘密,“如果这些视频内容被传输至境外,将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 文章称,在李某的主动举报和积极配合下,国家安全机关采取行动斩断境外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黑手,及时消除现实危害,国家安全机关给予举报人李某重大贡献奖励。 中国国家安全部上周六(12月23日)发文警示,部分军事爱好者随意拍摄军事装备博取关注,可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提醒军事爱好者莫以个人爱好的名义,实施危害国安行为。 2023年12月27日 11:38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通报一起间谍案,案情显示,一名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被国安部门识破。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二(6月11日)消息,中国国安部称,去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一通蹊跷的举报电话。 举报人自称是某高校学生,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对方要求他提供“红头文件”,被他断然拒绝;但举报人又称,为了帮助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间谍”,自己在不久前主动联系了境外间谍,还“骗取”了对方数万元间谍经费,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主动反映情况。 中国国安部称,虽然心存疑虑,但国安干警仍秉持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及时约见了举报人,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谈话期间,举报人闪烁其词,围绕其反映的遭到勾连、骗取间谍经费等情况,回答前后矛盾,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更是漏洞百出。 经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相关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举报人贺某系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日常花销大手大脚,导致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为牟取经济利益、填补亏空,贺某产生了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搜集出卖国家秘密赚钱的想法。他借助某境外社交软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并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蛊惑和指挥下,多次非法赴中国军事禁区附近拍照,并向有关人员套取涉密信息,前后共收到间谍经费数万元。 中国国安部称,贺某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内心十分惶恐焦虑,于是自编自导了主动投案的戏码,妄图通过反映虚假线索、刺探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情况,逃脱法律制裁。 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在开展案件侦办过程中,对贺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贺某认识到错误后,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主动交代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勾连细节。据此,中国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贺某也因主动彻底交代问题、积极认罪悔罪并提供反间谍工作线索,被依法从轻处罚。 2024年6月11日 7:54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有在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泄露身份后,被境外间谍策反。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6月14日)发布文章说,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 文章说,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案例显示,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网民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 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目前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文章指出,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文章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中国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中国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 2024年6月14日 11:39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留学生被策反案例 提醒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安部披露留学生被策反案例 提醒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披露一起留学生被策反从事间谍活动,后被依法处理的真实案例,提醒中国学生赴外留学要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家安全部公众号星期三(2月7日)发表题为《真实案例丨赴外留学要增强反间防谍意识》的文章,详述一名境外高校毕业生张某,因在境外学习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策反,从事间谍活动,被依法处理。 文章写道,张某2006年因高考失利,在苦读一年语言预科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某国排名前列的高校。因成绩出色,张某成为了班长,负责联系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并且得到了该校校领导凯迪的“赏识”,担任其中文老师,两人也因此成了“忘年交”。 张某读大三的某天,经过凯迪的介绍,认识了两名自称埃克森、伊森的外国人。之后这两人开始请张某帮忙提供该校中国留学生的情况,还答应给予张某丰厚报酬。随着交流联系的深入,他们对张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索要的信息也越来越敏感。 某次二人向张某提出需求时,直接亮明其间谍情报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以张某之前提供的敏感信息为威胁,要求张某加入该国间谍情报机关。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金钱利诱和威胁下,张某沦为帮助他们窃密和监视中国留学生的“提线木偶”。 张某毕业准备回中国时,由于成绩无法达到中国科研院校的要求,难以实现回国工作的目标。凯迪再次找到张某,提出不仅可以帮助他更改成绩单,甚至还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让张某得到进入中国某科研院所工作的机会。作为交换,张某要在回国以后继续配合完成埃克森、伊森的任务。 张某答应了这一要求,如愿进入某科研院所工作,并在工作期间打开同事电脑,窃取其涉密文档;或在帮助同事整理盘点待销毁涉密资料时,偷偷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感兴趣的文件私藏。 文章写道,这些涉密资料最终都落入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手中,造成了中国科研数据的泄露。国家安全机关经缜密侦查,及时锁定了张某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对其依法实施审查。最终,张某因犯间谍罪受到了法律严惩。 ... 2024年2月7日 3:02 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以校园贷逼迫学生窃密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以校园贷逼迫学生窃密 中国国家安全部称,有境外间谍通过校园贷,以高息压力、暴力催债、威胁恐吓等方式,逼迫贷款学生为其窃取中国国家秘密。 中国国安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7月12日)发文,介绍国家安全微电影《看不见的风景》的主要内容,微电影讲述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校园贷,逼迫、威胁贷款学生为其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国安机关雷霆出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故事。 文章举例说,安勇是某重点高校摄影系学生,由于贪图虚荣,花费大量资金购买高端器材造成日常开销严重超支,禁不住诱惑以高额利息申请了2万元(人民币,下同,约3700新元)校园贷,深陷套路无力偿还。临近毕业,放贷人李明要求安勇“兼职抵债”,而李明及其背后的森山均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人员。 文章称,安勇的父亲安致和是中国重点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所接触的文件和课题涉及国家机密。森山的目标就是通过校园贷胁迫安勇前往其父所在的单位拍摄涉密文件,并以安勇父子的前途和名誉要挟安勇父亲与其合作,意图盗取中国国家机密。所幸安勇拍摄的文件未涉及机密实质内容。 最后,安致和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并与儿子安勇一起配合国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阻止了境外间谍人员窃取中国国家秘密的图谋,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国安机关对安致和、安勇父子进行了批评教育,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7月13日 7:25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退休大爷花6人民币买军事机密

中国国安部披露:退休大爷花6人民币买军事机密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一起案例,称国企职工张大爷退休后爱好收集军事类报刊读物,在家门口花6元(人民币,下同,1.12新元)意外买到“军事机密”后,立即向国安机构进行举报。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四(6月13日)在微信公众号叙述上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张大爷有一天在小区附近散步时,在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看到两个蛇皮袋子,里面装满了刚收购回来的纸质书本。张大爷上前翻看,发现书籍崭新,还是涉及军事方面的,便花6元挑了四本。 张大爷拎着书回到家,一进屋就研究起来。谁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几本书的封面上分明标注着“机密”、“秘密”字样。 张大爷立马拿起电话,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并将这四本书送交当地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根据张大爷提供线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所有涉密资料进行回收处置,并对废品收购站老板进行了调查问询和保密教育。 经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向废品收购站出售涉密资料的为某军事单位涉密人员郭某和李某。这二人被指保密意识薄弱,贪图省事,未按照涉密文件销毁流程,擅自决定将待销毁的八套共计200余本涉密资料作为废品出售。该批涉密资料总重30余公斤,以每公斤0.8元价格卖出,二人仅获利20余元。 经国家安全机关全面查证,得益于张大爷的热心举报,相关涉密资料并未进一步扩散传播,未对中国军事安全造成实质性危害。事后,相关单位在国家安全机关指导下及时堵塞保密管理漏洞,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相应处理。 2024年6月13日 9:36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