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首次发现堰塞湖可引发地震

港中大研究首次发现堰塞湖可引发地震 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由山崩导致的堰塞湖会施加地下压力,反向引发地震。 据香港中通社星期三(4月10日)报道,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地震可以由地表自然灾害引发。 这项研究已开展约一年半,目前尚不清楚堰塞湖可能导致的地震等级。 港中大研究团队认为,研究结果对地震风险管理极具意义。该团队建议,常出现大型山崩并形成堰塞湖的地区,未来进行风险评估时,或需考虑堰塞湖引发地震的连锁反应,有关地区应急部门要做好防灾准备。 2024年4月10日 5:22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云南突发地震,山崩场景惊心动魄!4月6日上午10时29分,云南 昭通 鲁甸县 发生4.9级 地震,引发大面积 山崩。 四川、贵州

云南突发地震,山崩场景惊心动魄!4月6日上午10时29分,云南 昭通 鲁甸县 发生4.9级 地震,引发大面积 山崩。 四川、贵州、网友回馈震感明显。 官方通报暂未接获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的情况报告。 您信吗?

封面图片

麻省理工学院发现天气因素在引发"地震群"中起到的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发现天气因素在引发"地震群"中起到的作用 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几年来,日本北部的暴雪和暴雨很可能是导致地震群发生的原因之一。这项研究首次表明,气候条件可能引发一些地震。研究报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助理教授威廉-弗兰克(William Frank)说:"我们看到,地表的降雪和其他环境负荷会影响地下的应力状态,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地震群的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气候显然会对固体地球的反应产生影响,而这种反应的一部分就是地震。"新研究的重点是日本能登半岛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下压力的某些变化惊人地同步,而且这些变化受到降雪和降水季节性模式的影响。科学家们怀疑,地震与气候之间的这种新联系可能并不是日本独有的,它可能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展望未来,他们预测,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对地震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弗兰克补充说:"如果我们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极端降水事件增多,而且我们预计大气、海洋和大陆中的水分将重新分配,这将改变地壳的负载方式。这肯定会产生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中的联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前助理研究员王庆宇(现就职于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其他作者还包括 EAPS 博士后崔昕、维也纳大学的卢洋、东北大学的广濑隆和东京大学的小原一成。自 2020 年末以来,数百次小地震震撼了日本能登半岛从日本本岛向北延伸至日本海的一块陆地。与典型的地震序列不同,能登的地震活动是一种"地震群"一种没有明显主震或地震触发因素的多次持续地震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与他们在日本的同事一起,旨在发现地震群中任何可以解释持续地震的模式。他们首先查阅了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目录,该目录提供了日本全国一段时间内的地震活动数据。他们重点研究了能登半岛在过去 11 年中发生的地震,在此期间,该地区经历了偶发性地震活动,包括最近的地震群。利用目录中的地震数据,研究小组统计了该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地震事件数量,发现 2020 年之前的地震发生时间显得零星而不相关,相比之下,2020 年晚些时候的地震强度更大,时间上也更集中,这标志着地震群的开始,地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季节变化和地震反应科学家们随后查看了监测站在同一 11 年期间进行地震测量的第二个数据集。每个监测站都会持续记录发生的位移或局部震动。从一个监测站到另一个监测站的震动可以让科学家了解地震波在监测站之间传播的速度。这种"地震速度"与地震波穿过的地球结构有关。王利用台站测量数据计算出了过去 11 年中能登及其周边地区每个台站之间的地震速度。研究人员绘制了能登半岛地下地震速度的演变图,并观察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模式:2020 年,也就是地震群被认为开始的时间前后,地震速度的变化似乎与季节同步。弗兰克说:"我们必须解释为什么会观察到这种季节性变化。"研究小组想知道,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是否会影响地球的底层结构,从而引发地震群。具体来说,他们研究了季节性降水如何影响地下"孔隙流体压力"地球裂缝中的流体在基岩中施加的压力大小。当下雨或下雪时,会增加重量,从而增加孔隙压力,使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减慢。当所有的重量通过蒸发或径流被移走时,孔隙压力会突然减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加快。研究人员建立了能登半岛的水文机械模型,以模拟过去 11 年中地下孔隙压力对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响应。他们将同一时期的气象数据(包括日降雪量、降雨量和海平面变化的测量数据)输入模型。通过模型,他们能够追踪能登半岛地下过剩孔隙压力在地震群发生前和发生期间的变化。然后,他们将孔隙压力变化的时间表与地震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弗兰克说:"我们有地震速度观测数据,也有过剩孔隙压力模型,当我们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时,我们发现它们非常吻合。"特别是,他们发现,当加入降雪数据,尤其是极端降雪事件时,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度比只考虑降雨和其他事件时更高。换句话说,能登居民所经历的持续地震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季节性降水,尤其是强降雪事件来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震发生的时间与我们多次看到强降雪的时间非常吻合。这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物理联系。"研究人员怀疑,大雪和类似的极端降水可能会在其他地方的地震中发挥作用,不过他们强调,主要的触发因素总是来自地下。"当我们首先想了解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板块构造,因为这是而且永远是发生地震的首要原因。但是,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呢?这就是你开始考虑二阶控制因素的时候了,而气候显然是其中之一。"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126/sciadv.ado1469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大发现细胞表面蛋白CD9可作标志物识别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

中大发现细胞表面蛋白CD9可作标志物识别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 中大医学院表示,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香港与内地展开全球最大型研究,证实细胞表面蛋白CD9能够作为有效生物标志物,协助识别高危患者,尽早找寻合适治疗方案,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中大团队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现时香港每年约有50宗新症,全国约有15000宗。中大解释,现行治疗方案以风险分层为基础,医生因应患者的疾病风险调节化疗强度,以平衡药效和毒性。虽然整体治愈率达9成,但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中大团队建议,将CD9纳入常规的儿童癌症检测项目,形容有关做法「又平又快」,能为患者的风险分层及治疗提供新指引。中大团队联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团队等,分析了2015年至2019年间,来自香港与内地多间医院接受统一治疗的3700多个病例。中大表示,内地有关患者人数远高于香港,有关研究结果已于国际医学期刊发表。 2024-01-24 14:21:02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尽快戒烟可快速带来巨大的健康益处

研究发现尽快戒烟可快速带来巨大的健康益处 多伦多大学 Unity Health 多伦多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戒烟者在短短几年后预期寿命就会大大延长。这项发表在医学杂志《NEJM证据》上的研究显示,40岁之前戒烟的吸烟者的预期寿命几乎与从不吸烟的人一样长。在任何年龄段戒烟的人在戒烟10年后都能恢复到接近从未吸烟者的存活率,其中大约一半的益处发生在短短3年内。多伦多大学达拉-拉纳公共卫生学院和特梅尔蒂医学院教授、多伦多联合健康中心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普拉巴特-贾说:"戒烟对降低死亡风险非常有效,而且人们可以很快获得这些回报。"这项观察性研究包括对四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挪威)的 150 万成年人进行长达 15 年的跟踪调查。与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年龄在 40 至 79 岁之间的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几乎增加了三倍,这意味着他们平均减少了 12 至 13 年的寿命。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曾经吸烟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 1.3 倍(即高出 30%)。在任何年龄段戒烟都能延长存活时间,即使是那些戒烟不到三年的人也能获得长达六年的预期寿命。普拉巴特-贾教授。图片来源: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很多人认为戒烟太晚了,尤其是到了中年,"贾说。"但这些研究结果与这种想法背道而驰。戒烟永远不会太晚,戒烟的效果很快,而且可以降低各种主要疾病的风险,这意味着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发现,戒烟尤其能降低死于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戒烟者也降低了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但程度稍低,这可能是由于残留的肺损伤造成的。在这项研究涉及的四个国家中,目前约有 6000 万吸烟者,全球则超过 10 亿。自1990年以来,全球吸烟率已下降了25%以上,但烟草仍是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贾说,这些研究结果应使各国政府为支持人们戒烟而做出的努力更具紧迫性。"帮助吸烟者戒烟是大幅改善健康状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提高香烟税和改善戒烟支持"。贾说,加拿大早就应该提高联邦香烟消费税,许多其他国家也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降低吸烟率。戒烟支持可以包括临床指南和帮助热线等患者资源,但也可以采用整体健康系统方法。"当吸烟者以任何方式与卫生保健系统互动时,医生和卫生专业人员可以鼓励他们戒烟,指出戒烟的效果如何,"贾说。"这样做的时候可以带着关切,不带评判或成见,同时认识到香烟被设计成非常容易上瘾"。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大研究指「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较传统手术疗效佳

中大研究指「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较传统手术疗效佳 中大医学院进行研究,首次证明「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治疗,更有效减低膀胱癌复发机会,研究结果已于国际期刊《欧洲泌尿外科》发表。中大医学院就全港13 间医院共350名膀胱癌病人,进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接受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的膀胱癌患者,手术后一年的复发率由传统治疗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38%,下降至29%。团队表示,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75%患者属于非肌肉入侵性膀胱癌,肿瘤大小不超过3厘米,这项研究证明有关切除术有助治疗3厘米或以下膀胱癌肿瘤。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副教授张源津表示,传统手术未必能将肿瘤完整切除,残留的癌细胞有机会在膀胱内浮游,重新在膀胱壁植入生长,引致癌症复发,能否完全切除肿瘤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他期望未来一年会加强泌尿科医生就有关手术的培训,而手术难度不高,不少医生都很快学识。「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将膀胱肿瘤整块切除,减低癌组织重新植入膀胱壁生长的风险,并且能通过显微镜细胞检查,对肿瘤边缘进行更精确的组织学评估。根据文献显示,经有关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割的比率达到94%至99%。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科教授吴志辉表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手术全程用时需28分钟,较传统手术长6分钟,但可以减少约四成复发率,令患者可能做少一两次手术。 2024-06-12 15:01:44 (2)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海底大地震影响海沟地形变化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发现海底大地震影响海沟地形变化的直接证据 该垂直悬崖由沉积在日本海沟底部的软泥组成,在 2011 年特大地震中被抬升了约 60 米。这是首次观测到并直观记录海沟型地震的断层疤痕。资料来源:新潟大学之前从海面上进行的水深测量显示,该山脊之前并不存在,只是在大地震之后才出现的,其东侧还伴有断层。因此,他和甲板上的同事得出结论,悬崖是断层共震运动的表面表现。悬崖由未固结的软泥组成。比悬崖更低的斜坡被大量的软泥块碎屑占据,这些碎屑显然来自悬崖。在悬崖和碎屑块上观察到的尖锐断裂面和棱角分明的边缘表明,在软泥发生塑性流动之前,应力迅速增加,使软泥断裂,从而支持了悬崖的同震起源。载具穿越断层脊,利用声学应答器和压力计精确测量地形。山脊的高度和隆起量都表明,日本海沟断层的同震滑移量高达 80-120 米(数值取决于假定的底层断层倾角)。该潜水器能够潜入世界上最深的海底 11,000 米,因此被称为"全深度潜水器"。它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大地震发生 10 多年后首次接近震中地区的日本海沟海底。如果没有使用这台潜水器进行现场观测,就不可能发现超深海中的断层疤痕。资料来源:新潟大学这一估计值大于之前对海沟轴线西侧斜坡下断层滑移的估计值(约 65 米)。他们认为,海沟内断层滑移过大的原因是太平洋俯冲板块顶面不平整,改变了断层的几何形状和稳定性,导致断层滑移局部增强。2011 年特大地震是日本本州岛东北部(鄂霍次克板块)与俯冲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板块边界断层断裂和滑动造成的。地震发生后,许多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研究提出,这种共震断层运动很可能传播到了海沟。由于近地表断层运动造成的地形变化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了解深海海沟在 2011 年海沟型地震发生时的情况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水深很深,没有潜水器(载人或遥控潜水器)能够进入日本海沟底部。该研究首次观测、直观记录并精确测量了一次海沟型特大地震造成的海沟地形变化(包括断层崖)。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沟型地震引发海啸的成因和危害。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