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张文宏: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随着冠病疫情从大流行转段进入了地方性流行,人们与微生物界的斗争,似乎再次进入了静默期。但是,要应对仍在虎视眈眈的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的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而进入静默阶段。 根据澎湃新闻星期二(4月23日)报道,张文宏在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上说, 虽然冠病疫情已经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但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仍然存在。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冠病疫情大流行后,全球加强了对于X病原体的大流行病预警、新发传染病的精准诊断,以及疫苗与药物等大流行准备情况。 张文宏说,热带病因冠病全球大流行的警示,如今不断受到重视,登革热、新布尼亚病毒等仍处于活跃的地方性流行,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在非洲被频繁发现,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新发真菌病的挑战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 张文宏强调感染病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病学科是应对微生物界向人类挑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大流行与传染病常态化流行以及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负责学科,在大流行后反而因为看到未来的挑战而更具紧迫感。 张文宏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体系需要从局部修补专项系统性变革,整合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力量,只有通过全国以及国际协同,并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避免全球新的疾病大流行的发生。 张文宏还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带来利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都将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中,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2024年4月23日 11:11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张文宏谈为何这个冬天一直生病:流行节律紊乱了

张文宏谈为何这个冬天一直生病:流行节律紊乱了 他解释说,对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我国十分注重常规化的预警预测,已经建立起了基于临床的监测网络,与疾控数据对接。张文宏指出,今年监测到的数据显示,疾病平时流行的节律出现了紊乱,比如流感的流行提前了一两个月,支原体、衣原体的流行在八九月份到来,完美地有了交叉,所以就会感觉到支原体、衣原体这一波刚刚结束,马上来了一波流感。张文宏预计2024年会有所改善,各大传染病的流行频率会逐渐地回到自己应有的节律。对于新冠病毒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张文宏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复:“现在的情况是,大流行以后会进入一个地方性流行,特征就是病毒开始常态化存在,病毒的发生发展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免疫力的高或低,它也不断地起伏。”“关于新冠最终的走向,我们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无非两个方向,流感化或者是感冒化。”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此前曾指出,多年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龙头,涵盖多个病种,覆盖国家、省、市、县4级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了17个省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在开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我们内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在上海开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上表示,“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中新网) #月光新资讯

封面图片

#张文宏 表示新冠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

#张文宏 表示新冠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 11月18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在国家有效防控策略下,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经非常低,但改变不了病毒变异带来的极快传播速度。他表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规律发展下,逐渐进入稳定期,而且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封面图片

港大教授袁国勇获聘上海传染病研究机构名誉院长

港大教授袁国勇获聘上海传染病研究机构名誉院长 香港流行病学专家袁国勇获聘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名誉院长。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星期二(10月31日)举行的2023上海传染病论坛暨2023年上海医学论坛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袁国勇获聘上海市传研院名誉院长。 袁国勇在论坛上说,此次论坛见证了上海市传研院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深入合作的战略开端。他希望将来通过研究合作、联合项目申请、学者交流等方式,积极应对传染病带来的全球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7岁的袁国勇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广州。他是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和外科医生。袁国勇的研究在发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使他摘得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在冠病疫情期间,袁国勇等人于2020年1月在《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关于“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的论文。2020年8月,袁国勇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黄建东教授共同发表论文,首次证实冠病病毒能够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类神经祖细胞和大脑类器官。 据官网介绍,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于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的上海市级公益性科研机构。该院研究方向包括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和生物安全研究及技术转化、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和政策研究等。 2023年11月2日 1:45 PM

封面图片

#张文宏 表示新冠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

#张文宏 表示新冠病毒逐渐进入稳定期 11月18日,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在国家有效防控策略下,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经非常低,但改变不了病毒变异带来的极快传播速度。他表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规律发展下,逐渐进入稳定期,而且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皮皮虾 #搞笑 #神评 电子|PG|百家乐|哈希|PC28|@PCTOP6

封面图片

上周北京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475例 流感居首

上周北京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475例 流感居首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2023年第47周疫情周报:2023年第47周(2023年11月20日至2023年11月26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72475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9.4%。 消息来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