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发表研究成果 肿瘤治疗有望更精准

中国团队发表研究成果 肿瘤治疗有望更精准 中国科研团队发表一项研究成果,未来有望让肿瘤治疗更加精准。 据中新社报道,记者星期四(7月11日)获悉,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10日23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题目为《Tumor vasculature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单细胞分辨率的肿瘤脉管图谱)。此项研究首次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不仅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也将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科学方案。 论文通讯作者、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印明柱介绍,如同城市中的交通要道一般,血管通过运输营养,使肿瘤细胞得到增殖及转移,是肿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肿瘤中的脉管系统如何生成、构建,以及各种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抑制肿瘤脉管形成,从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印明柱团队正根据研究成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评估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比如结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费伦茨·克劳斯的阿秒脉冲检测技术,有望研发出价格亲民的“癌症伴随诊断试剂盒”,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2024年7月12日 6:06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据重庆大学消息,该校印明柱教授团队于北京时间 10 日 23 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

据重庆大学消息,该校印明柱教授团队于北京时间 10 日 23 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同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了科学方案。

封面图片

【中国专家发表研究成果:用AI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动态诊治方案】

【中国专家发表研究成果:用AI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动态诊治方案】 据9 月 15 日消息,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李小英、陈颖团队联合北京邮电大学王光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在线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提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 AI 系统“RL-DITR”制定胰岛素决策策略,有效提升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准确性。该团队表示,该研究成果可为 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动态的诊治方案,辅助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慢病管理效率。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研究揭示代谢酶致T细胞失去能量 有望优化肿瘤疗法

研究揭示代谢酶致T细胞失去能量 有望优化肿瘤疗法 T细胞通常被称为“杀手细胞”,能够在全身捕获细菌、病毒以及癌细胞,然而在实体肿瘤环境中T细胞难以获得能量来源。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新华社报道,这项新近发表在美国《细胞-代谢》月刊上的论文显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一种名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代谢酶导致T细胞进入肿瘤后囤积脂质而不是消耗脂质。 研究人员说,他们抑制了肿瘤模型小鼠体内ACC的表达以后,发现T细胞在肿瘤里能生存得更好。他们判断,ACC是不少代谢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作用是阻止细胞分解脂质产生能量,因此ACC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中T细胞产生三磷酸腺苷(ATP),而ATP是细胞能量的来源。 研究人员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小鼠体内ACC以后,发现肿瘤中T细胞的脂质存储量急剧下降,脂质在细胞线粒体中转化成ATP。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优化肿瘤的T细胞疗法。 2024年3月26日 3:39 PM

封面图片

百利天恒:BL-B01D1 (EGFR×HER3 双抗 ADC) 项目研究成果在《柳叶刀・肿瘤学》发布

百利天恒:BL-B01D1 (EGFR×HER3 双抗 ADC) 项目研究成果在《柳叶刀・肿瘤学》发布 百利天恒 (688506) 7 月 8 日晚间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 BL-B01D1 (EGFR×HER3 双抗 ADC) I 期临床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成果近日发表于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肿瘤学》。该期刊是国际权威的顶级肿瘤学专业期刊,在全球医学界享有盛誉。BL-B01D1 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独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可同时靶向 EGFR 和 HER3 的双抗 ADC 药物。截至目前,BL-B01D1 单药治疗末线鼻咽癌、二线食管鳞癌、HR+/HER2 - 乳腺癌、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EGFR 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等 6 个 III 期注册临床试验正处于受试者入组的阶段。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家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 《自然》杂志(Nature)美国时间 7 月 3 日刊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主导的科研成果,揭示了一种 DNA 修复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对困扰全球医学界的 “百年谜题” 肿瘤如何产生耐药机制研究取得突破。 《NBS1 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 DNA 损伤修复引起肿瘤耐药》揭示了肿瘤细胞如何抵抗化疗产生耐药性,为肿瘤免疫治疗、肿瘤放疗、肿瘤复发等问题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封面图片

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和瑞士苏黎世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创建了首张单细胞分辨率的人脑血管系统图谱。该图谱涵盖了大脑从早

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和瑞士苏黎世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创建了首张单细胞分辨率的人脑血管系统图谱。该图谱涵盖了大脑从早期发育到成年阶段,以及脑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状态。这一最新图谱有望为未来治疗相关疾病开辟新途径。研究成果发表于 10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科技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