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落实“认房不用认贷”

中国推动落实“认房不用认贷”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发文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据新华社星期五(8月25日)报道,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项政策将使更多购房人能够享受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前,在大部分一线城市,如果购买首套房时有贷款,在卖掉第一套房后再买新房,则会根据贷款记录认定这是第二套房,需按照第二套房标准支付高达60%至80%的首付,限制了需要换房改善的购房群体。 据新京报,中指研究院指出,优化认房又认贷政策,可以激活核心城市置换链条,活跃市场交易。 以北京为例,按照当前认房又认贷政策,很多购房者在改善换房过程中,二套房首付比例最高达80%、房贷利率高达5.25%。但若是优化该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35%、房贷利率可以降至4.7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州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

广州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 在中国房地产业下滑之际,中国南方大城广州落实了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的政策措施。有分析认为,这将为购房人带来更多利好。 根据广州市政府网站星期三(8月30日)的消息,广州市政府发布通知称,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广州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此前,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有关负责人说,此项政策将使更多购房人能够享受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率和利率优惠,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所长卢华翔分析说,在一些首套与二套房首付比例差距较大的城市,若及时跟进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将为购房人带来更多利好。 对于曾在外地贷款购买过住房,现因工作地迁移等原因在当地无房的新市民,“认房不认贷”能帮助其降低购房门槛。 新华社引述新落户广州的“90后”市民郝姓先生说,他一家三口在南京有房,去年已还清房贷。“但按照‘认房认贷’情形,我们在广州首次买房,即便卖了南京的房子,再买房也要七成首付。如果‘认房不用认贷’落地,不用卖掉南京的房子也能享受首套三成的首付资格,利率也许也能按首套进行。” “认房又认贷”曾在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多次扮演为楼市大降温的角色。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目前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厦门、成都等多个城市仍然执行“认房又认贷”。

封面图片

武汉松绑楼市政策 推行“认房不认贷”

武汉松绑楼市政策 推行“认房不认贷” 继中国广州、深圳后,武汉也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以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据极目新闻报道,为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武汉市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星期四(8月31日)印发了《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 《通知》称,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武汉市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武汉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通知从9月1日起施行。 目前武汉市限购区域是“认房又认贷”,上述《通知》执行后,限购区域也将实行“认房不认贷”。 广东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同一天也发布通知,宣布从即日起落实“认房不认贷”。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之际,中国多地近期接连宣布推动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截至目前,已有武汉、广东中山、深圳、广州、郑州等地官宣执行,厦门也对此发布征求意见稿。 在实施“认房不认贷” 后,首套房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均可降低,将明显减轻改善型刚需群体的购房压力,对楼市产生促进作用。

封面图片

北京和上海决定出台“认房不认贷”措施

北京和上海决定出台“认房不认贷”措施 中国多地陆续出台“认房不认贷”措施,北京和上海两座一线城市也决定执行相同措施。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星期五(9月1日)在旗下“房可圆”微信公众号公布,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执行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上海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这项规定自星期六(2日)起执行。 在这之后,北京市住建委、央行营管部、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发布通知,即日起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认房不认贷”。 广州、深圳早前相继宣布,推动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在这之后,武汉、中山、惠州也出台相同措施。

封面图片

广州和深圳宣布“认房不认贷”

广州和深圳宣布“认房不认贷” 近日,广州和深圳宣布“认房不认贷”,以扭转房市下滑势头“认房不认贷”,指不论是否曾经用贷款购买过住房,只要目前在当地名下没有房产,便可以按首套按揭贷款享受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这是房地产行业和购房者期盼已久的政策。有助于激活广州楼市的改善需求和缓解广州的去库存压力。 外媒评价,经济学家认为,最新的住房支持措施可能规模太小、出台时间太迟,不足以提振住房需求。当前的房地产困境是政策有意为之的结果,短期的刺激政策或许可以提振需求,但并无法解决长期供需问题,也不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原文链接 《央视网》《新华网》 《第一财经》 《华尔街日报》《自由亚洲电台》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警惕非理性购房之声

中国官媒:警惕非理性购房之声 中国宣布降低房贷利率后,官媒《经济日报》发文解读并呼吁购房者理性看待相关政策,避免被促销、抢购等声音绑架,陷入恐慌情绪,做出非理性决策。 《经济日报》星期五(9月8日)以《不要误读“房贷利率降低”,警惕非理性购房之声》为题发文,指房贷利率调降后,部分房地产中介、营销机构利用购房者的信息不对称劣势,刻意夸大房贷利率降低对于楼市价格的影响,散布非理性购房之声,对此要予以警惕并厘清事实逻辑。 文章强调,此次房贷利率降低,主要针对二套房,进一步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房住不炒”的大前提没有变,购房者无需过度恐慌。 文章并解释,此次利率降低是全国政策下限降低,而非所有城市的房贷利率都“一刀切”降至全国政策下限。也就是虽然全国首套房利率政策下限是4.0%,但各城市的实际执行利率却差别较大。例如,部分城市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条件,其首套房利率早已低于4.0%;而部分城市购房需求旺盛,其首套房利率仍保持在4.7%左右的较高水平。 文章直言,此次政策调整对一线热点城市的影响有限,目前各一线热点城市的首套房、二套房利率尚未大幅下降。文章以北京地区为例,指首套房、二套房利率仍为“5年期以上LPR+55个基点”和“5年期以上LPR+105个基点”,即利率为4.75%和5.25%。 文章指出,政策发布后对于贷款购房者而言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首套房利率调降至不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的首套房利率下限;其二是“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部分二套房贷款能够转认为首套房贷款,利率由此下降。 文章最后也强调,各地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地制宜、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一线城市全面落实“认房不认贷”后,沉寂多时的楼市热闹起来。上海房产中介在新政出台当夜通宵加班,北京多个楼盘连夜涨价。不过专家分析也指出,新政策将带动短期楼市买气回升,但对于长期销售和房价难有明显提振作用。

封面图片

北京公积金贷款将执行“认房不认商贷”

北京公积金贷款将执行“认房不认商贷” 自星期三(11月1日)起,北京公积金贷款在住房套数认定上不再考虑商业贷款情况,即“认房不认商贷”。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星期二(10月31日)发布《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 《通知》称,为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体现公积金制度公平性、互助性、普惠性,经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全体会议批准,对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进行了优化。 其中,借款申请人(含共同申请人,下同)在北京市无住房且全国范围内无公积金贷款(含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贴息贷款,下同)记录的,执行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借款申请人在北京市有一套住房的,或在北京市无住房但全国范围内有一笔公积金贷款记录的,或在北京市有一套住房且全国范围内有一笔公积金贷款记录的,执行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借款申请人在北京市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或全国范围内已使用过两次及以上公积金贷款的,不予公积金贷款。 《通知》自11月1日起施行。自11月1日(含)后受理的公积金贷款申请,按调整后政策执行。 2023年10月31日 4:42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