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三成对华出口韩企业绩受累于中国经济不稳

调查:三成对华出口韩企业绩受累于中国经济不稳 大韩商工会议所(大韩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逾三成对华出口韩企表示公司业绩已受到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影响。 据韩联社报道,大韩商会星期三(8月30日)发布“中国经济动向及其对韩国企业的影响”报告,称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内需消费萎缩、工业生产和出口不振等不稳定因素对韩国企业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商会面向302家对华出口韩企进行了相关调查,受访企业中32.4%回答销售业绩等方面已受到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影响,50.3%担忧中国经济不稳定状态长期持续时,公司业绩会受到不利影响。 企业认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境内消费产品销售下降(42.7%)、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产品销售下滑(32.7%)、当地法人业绩恶化(16.6%)等。最为担忧的中国经济不稳定因素包括中国境内消费低迷(33.7%)、生产不振(26.7%)、中美贸易纠纷长期化(20%)、通关流程的繁琐和贸易壁垒提升(19.6%)等。 37.7%和14.7%的企业回答目前业绩不及甚至远不及年初预期目标。就中国经济前景,79%认为低迷状态将持续。其原因主要有工业生产不振(54.5%)和消费持续萎缩(43%)。至于应对方案,29.7%的韩企回答将开拓新销路,6.3%回答将生产设施迁移至第三国,还有18.7%回答在中国市场谋求产品多样化,20%回答提高价格竞争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界银行周二表示,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并警告称今明两年经济将增长缓慢,因为利率上升减缓了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并威胁到

世界银行周二表示,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并警告称今明两年经济将增长缓慢,因为利率上升减缓了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明显例外,在经历了数年严格的新冠封锁之后,该银行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6%,明年将增长4.6%。

封面图片

英媒调查:大多日企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

英媒调查:大多日企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 英国媒体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企业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其中三分之二在华日企将转移生产线,以寻求新的销售市场。 路透社星期四(10月12日)公布的月度调查,透露上述信息。 尽管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的工业生产活动六个月来首次扩张,8月的销售增长也出现上升,但受访日企对中国经济展望仍持谨慎态度。 502家受访日企中,52%表示,他们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至2025年,17%认为中国中国经济疲弱增长将持续至2024年底。仅5%认为中国经济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出现反弹。 一家不愿具名的运输公司代表说:“货物运输滞留港口,让货运商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政府的数据显示,日中去年跨境贸易额增长14%,达43.8万亿日元(约4005亿新元)。日本企业在中国逾3万1000个地方设营运处。 45%受访企业说,中国经济放缓将影响他们公司的业务。除了那些将把生产线移出中国的日企,有12%企业表明他们将控制在中国市场的资本投资。 上述调查由日经研究院在9月27日至10月6日进行,502家受访日企来自非金融领域。

封面图片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的经济活动连续第二个月大幅扩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可能比预期更早地摆脱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目前IMF和中外经济学家都预测,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超过5%。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今年中国经济整体判断比较积极, 目前处于疫后复苏向上的势头。同时,他们也提到需要注意的风险,例如今年面临外需走弱的挑战,另有专家建议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体真正关键的是民营企业的兴衰。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压制造成的。此外,有消息人士指政府没有计划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或发放现金。 #经济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证券时报》《中新网》《美国之音》

封面图片

调查:企业对华投资兴趣降至记录最低

调查:企业对华投资兴趣降至记录最低 中国欧盟商会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企业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中国作为首选投资国的地位正在下降,企业对华投资兴趣也降至历史记录的最低点。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欧盟商会星期五(5月1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调查的公司中,仅13%将中国视为首选投资目的地,这是2010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比例。在2021年,这一占比为27%。 调查显示,公司如今逐步转移在华投资,以减轻中国与其他国家“脱钩”的影响。根据调查,仅42%的企业表示计划2024年扩大在华业务,这是自2012年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比例。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星期四(9日)在发布会上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看法已开始具有更持久的特征,意味着企业开始调整他们的预期。” 调查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这是调查自2014年首次提出这个问题以来的最高比例。根据调查,建筑业反应的情况尤其严峻,他们称随着中国楼市深度调整导致建筑活动放缓,市场环境更加偏向中国建筑企业。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在华欧盟企业认为,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其中建筑业和汽车行业的问题最为明显,并将此归咎于对中国产能的过度投资以及内需不足。他们认为,过度投资抑制了价格,并增加了在中国的竞争压力。 调查也指出,监管方面,规则的模棱两可和法律环境的难以预测性仍是企业的最大障碍。金融服务公司认为,与数据相关的法律最让人担心,不过这项调查是今年1月至2月期间进行的,彼时中国尚未放松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有所加剧。55%的受访者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列为他们面临的三大商业挑战之一,而前一年仅有36%。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四分之一的公司想通过裁员降低成本。 调查显示,随着中国作为欧洲企业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东盟已成为资金转向的主要受益者,其次是欧洲、印度和北美。 2024年5月10日 2:05 PM

封面图片

调查:多数在华日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不会改善

调查:多数在华日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不会改善 中国日本商会的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企业不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前景,仅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中国经济会改善。 据彭博社星期一(1月15日)报道,中国日本商会对1713家在华日企调查后发现,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认为将下滑的占39%,预计持平的占37%,认为改善的仅有25%。 对于在华投资,超过400家日企表示2023年在华投资金额较前一年下降,占比较去年10月的调查略有增加;另有近400家企业表示去年没有进行投资,仅15%的企业表示增加了投资。 此外,近40%日本机械企业称去年在华投资减少,比上次调查高出5个百分点。 一名商会官员在报告发布后说,造成上述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日本以及其他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遭遇困境,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方面落后。 对于冻结或削减在华投资,有些日企提到过度投资和担心需求难以复原,也有企业表示担心脱钩、中国的反间谍法和数据处境等规则。 调查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收到了1037家制造业公司、665家非制造业公司和11家其他公司的答复。 另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去年11月发布的年度报告,在对710家日本公司调查后发现,只有27.7%的公司表示,他们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增加在中国的业务,这是该数字2007年以来在可比记录中首次跌破30%。 2024年1月15日 5:01 PM

封面图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目前已陷入恶化状态,楼市濒临崩溃,外国投资萎缩,清零政策让很多企业陷入困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目前已陷入恶化状态,楼市濒临崩溃,外国投资萎缩,清零政策让很多企业陷入困境。 习近平的下一步行动可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他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也将为中国和世界各地企业在华未来提供重要线索。商界关心的下任总理人选也将浮出水面。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