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调查:大多日企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

英媒调查:大多日企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 英国媒体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企业预计中国经济放缓将持续至2025年,其中三分之二在华日企将转移生产线,以寻求新的销售市场。 路透社星期四(10月12日)公布的月度调查,透露上述信息。 尽管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的工业生产活动六个月来首次扩张,8月的销售增长也出现上升,但受访日企对中国经济展望仍持谨慎态度。 502家受访日企中,52%表示,他们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至2025年,17%认为中国中国经济疲弱增长将持续至2024年底。仅5%认为中国经济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出现反弹。 一家不愿具名的运输公司代表说:“货物运输滞留港口,让货运商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政府的数据显示,日中去年跨境贸易额增长14%,达43.8万亿日元(约4005亿新元)。日本企业在中国逾3万1000个地方设营运处。 45%受访企业说,中国经济放缓将影响他们公司的业务。除了那些将把生产线移出中国的日企,有12%企业表明他们将控制在中国市场的资本投资。 上述调查由日经研究院在9月27日至10月6日进行,502家受访日企来自非金融领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亚洲股市面对的最大风险

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亚洲股市面对的最大风险 一项调查显示,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原因,一向在第四季度表现极佳的亚洲股市可能在今年同期下滑。 据彭博社星期三(10月4日)报道,彭博新闻发布的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10位受访的亚洲区基金经理中有六位预测,截至今年12月31日,亚洲股市指数将下跌5%,这将是指数连续第三年下跌,也是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最长的连续下跌。另外四位预测,指数将上涨5%至15%。 调查也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被认为是亚洲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则位居第二,接下来是美联储紧缩政策持续时间更长,以及油价上涨和日本的盈利前景。 IG Asia策略师Jun Rong Yeap表示,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元突破第11个月高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及亚洲石油进口国面临的能源成本上升,都给亚洲股市指数带来下行压力。他认为,只要这些不利因素一直存在,亚洲股市就可能持续下跌。 中国是亚洲主要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Leverage Shares量化分析师Sandeep Rao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亚洲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整个区域股市可能因此被拖累。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亚洲股市走向持有如此悲观的态度。CMC Markets策略师Tina Teng表示,虽然风险上升,但由于亚洲货币政策立场与西方央行存在分歧,亚洲股市仍有潜力。

封面图片

IMF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会持续

IMF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会持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困于房地产危机、生育率下降、人口迅速老龄化等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到2028年经济增长率会下滑至3.5%。 综合彭博社和法新社报道,IMF星期五(2月2日)在一份报告中说,今年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很高,在房地产市场严重下滑和外部需求疲软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放缓,且很可能会持续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可能进一步打压私人需求,加剧信心恶化”。 IMF说,中国房产开发商的财务压力持续存在,加上住房需求放缓及库存过剩的问题,今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6%。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这个数字将在2028年进一步降至3.5%左右。 在这份报告发布前,IMF与中国官员进行磋商,以收集经济和政策信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团团长钱德拉星期五在记者会上说,这次磋商集中讨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IMF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钱德拉说,IMF认为要使房地产市场平稳过渡到规模较小的地步,中国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有关部门应迅速对资不抵债的开发商进行重组,同时加大融资,以完成预售但尚未完工的住房项目,并允许房价进行更大程度的调整。 不过,对于上述较为悲观的预测,中国驻IMF代表执行董事张正新在报告附带的书面回应中表示反对。 张正新说:“我们对中国近期经济发展的评估更为积极”,而非报告所说的“缓慢复苏”。IMF工作人员应仔细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对中国经济前景进行更适当的评估,以“帮助稳定信心”。 2024年2月3日 8:41 AM

封面图片

调查:三成对华出口韩企业绩受累于中国经济不稳

调查:三成对华出口韩企业绩受累于中国经济不稳 大韩商工会议所(大韩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逾三成对华出口韩企表示公司业绩已受到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影响。 据韩联社报道,大韩商会星期三(8月30日)发布“中国经济动向及其对韩国企业的影响”报告,称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内需消费萎缩、工业生产和出口不振等不稳定因素对韩国企业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商会面向302家对华出口韩企进行了相关调查,受访企业中32.4%回答销售业绩等方面已受到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影响,50.3%担忧中国经济不稳定状态长期持续时,公司业绩会受到不利影响。 企业认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境内消费产品销售下降(42.7%)、零部件和材料等中间产品销售下滑(32.7%)、当地法人业绩恶化(16.6%)等。最为担忧的中国经济不稳定因素包括中国境内消费低迷(33.7%)、生产不振(26.7%)、中美贸易纠纷长期化(20%)、通关流程的繁琐和贸易壁垒提升(19.6%)等。 37.7%和14.7%的企业回答目前业绩不及甚至远不及年初预期目标。就中国经济前景,79%认为低迷状态将持续。其原因主要有工业生产不振(54.5%)和消费持续萎缩(43%)。至于应对方案,29.7%的韩企回答将开拓新销路,6.3%回答将生产设施迁移至第三国,还有18.7%回答在中国市场谋求产品多样化,20%回答提高价格竞争力。

封面图片

调查:多数在华日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不会改善

调查:多数在华日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不会改善 中国日本商会的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企业不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前景,仅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中国经济会改善。 据彭博社星期一(1月15日)报道,中国日本商会对1713家在华日企调查后发现,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认为将下滑的占39%,预计持平的占37%,认为改善的仅有25%。 对于在华投资,超过400家日企表示2023年在华投资金额较前一年下降,占比较去年10月的调查略有增加;另有近400家企业表示去年没有进行投资,仅15%的企业表示增加了投资。 此外,近40%日本机械企业称去年在华投资减少,比上次调查高出5个百分点。 一名商会官员在报告发布后说,造成上述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日本以及其他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遭遇困境,在向电动汽车转型方面落后。 对于冻结或削减在华投资,有些日企提到过度投资和担心需求难以复原,也有企业表示担心脱钩、中国的反间谍法和数据处境等规则。 调查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收到了1037家制造业公司、665家非制造业公司和11家其他公司的答复。 另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去年11月发布的年度报告,在对710家日本公司调查后发现,只有27.7%的公司表示,他们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增加在中国的业务,这是该数字2007年以来在可比记录中首次跌破30%。 2024年1月15日 5:01 PM

封面图片

回应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 中国外交部: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回应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 中国外交部: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针对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倒是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称,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既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也与中方经济政策有关。澳大利亚财长查默斯称,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对澳洲构成冲击。美国副财长阿德耶莫则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主要波及亚洲邻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二(9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上述西方领导人质疑中国经济的提问时说,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但事实是,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 毛宁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回升向好。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的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毛宁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分享发展红利,中国的发展将为亚洲邻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

封面图片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3年,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受到重创。“没信心”成为过去一年的高频词,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难的所有症结。国际预测机构认为,2024年的前景可能更为黯淡,增速将明显减缓。经济学家们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幅将从今年的5.2%放缓至4.6%。中国经济20年来都是借钱搞基建、刺激增长。随着债台高筑,财务爆雷、引爆金融危机恐是迟早的事。 然而,中媒表示 众多海外机构和人士纷纷表示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多家外资机构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回升、企业盈利改善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等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明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回升向好。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 《央视新闻》 《新华社》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 《BBC中文》 《华尔街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