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7200万年前的"和歌山苍龙"曾横行古代海洋

这条7200万年前的"和歌山苍龙"曾横行古代海洋 辛辛那提大学副教授 Takuya Konishi 及其国际合作作者在《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描述了这只沧龙,并将其置于分类学背景中。这头沧龙因发现地和歌山县而得名。研究人员称它为"和歌山苍龙",意为蓝色的龙。小西说,龙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和歌山苍龙是一种沧龙,体型与大白鲨相当,生活在 7200 万年前的日本近海。资料来源:Takumi"在中国,龙会打雷,生活在天空中。在日本神话中,它们变成了水生生物,"他说。该标本由合著者 Akihiro Misaki 于 2006 年在和歌山有田川发现。小西说,该标本是迄今为止在日本或西北太平洋地区发现的最完整的沧龙骨骼。小西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几乎是整个标本,这令人震惊。我以为我已经很了解它们了。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些古老的海洋爬行动物。但他说,这只日本标本具有独特的特征,无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它的后鳍比前鳍长。这些巨大的鳍甚至比它像鳄鱼一样的头还要长,这在沧龙当中是独一无二的。辛辛那提大学副教授小西拓哉(Takuya Konishi)研究毛笠龙和其他史前动物已有 15 年之久。图片来源:Joseph Fuqua II史前海洋的顶级掠食者沧龙是史前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生活在大约 1 亿年前到 6600 万年前。它们与霸王龙和其他统治地球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同时代。当一颗小行星撞击现在的墨西哥湾时,几乎所有恐龙都灭绝了。研究人员将该标本归入沧龙亚科,并命名为Megapterygius wakayamaensis,以纪念它的发现地。Megapterygius意为"大翅膀",与沧龙巨大的脚蹼相吻合。小西说,那些桨状的大脚蹼可能是用来运动的。但这种游泳方式不仅在莫萨索动物中,而且在几乎所有其他动物中都是非常罕见的。他说:"从鱼类到企鹅再到海龟,我们缺乏任何具有这种身体形态的现代类似物。它们都没有四只与尾鳍一起使用的大脚蹼"。研究人员推测,大前鳍可能有助于快速机动,而大后鳍可能提供俯冲或浮出水面的俯仰角度。据推测,与其他沧龙一样,它的尾巴也会在捕食鱼类时产生强大而快速的加速度。小西说:"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挑战了我们对沧龙如何游泳的理解。"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昆士兰发现的1亿年前的骨骼揭开了可怕的飞行捕食者的面纱

昆士兰发现的1亿年前的骨骼揭开了可怕的飞行捕食者的面纱 科廷大学在昆士兰州发现了翼龙新物种Haliskia peterseni,该化石距今已有 1 亿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征。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翼龙知识,还促进了该地区的教育和旅游事业。艺术家眼中的Haliskia peterseni。资料来源:Gabriel Ugueto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领导的新研究确定,在昆士兰州西部发现的距今 1 亿年前的骨骼化石属于一种新确定的翼龙物种,翼龙是一种生活在恐龙中的可怕的飞行爬行动物。克龙科纳博物馆馆长凯文-彼得森(Kevin Petersen)于 2021 年发现了这具化石遗骸,它属于Haliskia peterseni,这是一种新属新种的翼龙。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博士生阿黛尔-彭特兰(Adele Pentland)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其头骨的形状、牙齿的排列和肩骨的形状,确定该标本为"anhanguerian",这是一类已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翼龙,包括现在的巴西、英国、摩洛哥、中国、西班牙和美国。"Haliskia的翼展约为4.6米,大约在1亿年前,昆士兰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水下,被广阔的内海覆盖,全球位置大约在今天维多利亚州南部海岸线的位置,在当时它应该是一种可怕的掠食者,"彭特兰女士说。这是迄今为止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完整的翼龙标本。"Haliskia"的骨骼完整度为 22%,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唯一已知翼龙部分骨骼完整度的两倍多。"标本包括完整的下颚、上颚的顶端、43颗牙齿、脊椎骨、肋骨、两只翅膀的骨头和一条腿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非常纤细的喉骨,表明它有一条肌肉发达的舌头,有助于捕食鱼类和头足类动物。"Haliskia peterseni与 Kronosaurus Korner 展出的几件重要海洋化石标本一样,包括Kronosaurus queenslandicus(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头骨至少有 2.4 米长)、澳大利亚最完整的长颈龙以及长颈龙Eromangasaurus和鱼龙Platypterygius 的骨骼。这一最新发现对科学、教育和地区旅游业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推动。彼得森说:"我很高兴我的发现是一个新物种,因为我的热情在于帮助我们形成对史前物种的现代认知。"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1600万年前的亚马逊雨林出现过巨型淡水豚

1600万年前的亚马逊雨林出现过巨型淡水豚 科学家在亚马逊河发现了一种有 1600 万年历史的巨型淡水豚,并发现了它与南亚淡水豚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为了解这些生物的进化动态提供了启示。图为秘鲁原亚马孙流域浑浊水域中的Pebanista yacuruna的艺术再现。图片来源:Jaime Bran苏黎世大学(UZH)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现已发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淡水豚,其身长在 3 米到 3.5 米之间。这个新物种被命名为Pebanistayacuruna,取自传说中居住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水生神话人物的名字,发现于秘鲁亚马逊河流域,距今已有1600万年历史。地貌变化导致巨型淡水豚灭绝这一新的淡水豚物种属于 Platanistoidea,这是一个在 2400 万年前至 1600 万年前世界海洋中常见的海豚类群。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最初的海洋祖先入侵了原亚马孙地区猎物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并适应了这一新环境。"1600万年前,秘鲁亚马孙地区的面貌与今天截然不同,"领衔作者、哈佛大学古生物学系的阿尔多-贝尼特斯-帕洛米诺(Aldo Benites-Palomino)说。"亚马逊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一个被称为 Pebas 的大型湖泊和沼泽系统所覆盖。这一地貌包括水生、半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沼泽、洪泛平原等),横跨今天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秘鲁和巴西。"古生物学家 Aldo Benites-Palomino(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系)在 2018 年纳波河考察中处理样本。图片来源:鲁道夫-萨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大约一千万年前,当佩巴斯系统开始让位于现代亚马逊河流域时,新的栖息地导致佩巴尼斯塔的猎物消失,使这种巨型淡水豚灭绝。这为今天的亚马逊河豚(Inia)的近亲开辟了一个生态位,由于新鲸类(如现代大洋海豚)的兴起,这些海豚在海洋中也面临灭绝。阿尔多-贝尼特斯-帕洛米诺(Aldo Benites-Palomino)说:"我们发现,它的体型并不是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了在亚马逊河出土的这一化石记录,我们本以为会找到现存亚马逊河海豚的近亲但佩巴尼斯塔的近亲却是南亚河豚(Platanista属)"。Pebanista和Platanista都有高度发达的面嵴,这是一种与回声定位有关的特殊骨骼结构通过发出高频声音并倾听其回声来"看"的能力,它们主要依靠这种能力来捕猎。"对于河豚来说,回声定位或生物声纳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栖息的水域非常浑浊,这阻碍了它们的视力,"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的 UZH 研究员 Gabriel Aguirre-Fernández 解释说。长长的吻部有许多牙齿,这表明Pebanista以鱼为食,就像今天其他种类的淡水豚一样。""在南美洲工作了二十年之后,我们在该地区发现了几种巨型淡水豚,但这是最老的一种。"南美洲大学古生物学系主任马塞洛-桑切斯-比利亚格拉补充道。"我们对它奇特的生物地理深时历史尤其感兴趣"。亚马逊雨林是古生物实地考察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只有在旱季,河水水位低到足以露出含化石的古老岩石时,才有可能发现化石。如果不及时收集这些化石,雨季不断上涨的水位就会把它们冲走,使它们永远消失。Pebanista的主模式描述和命名一个新物种所依据的单一实物标本是在2018年发现的,当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还是一名本科生。秘鲁古生物学家鲁道夫-萨拉斯-吉斯蒙迪(Rodolfo Salas-Gismondi)曾是哈佛大学古生物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他带领的考察队穿越了纳波河300多公里的河道。他们发现并收集了数十件化石,但最大的惊喜是在探险结束时,经过近三周的勘探:发现了大型淡水豚头骨,编目为 MUSM 4017,该头骨已永久保存在利马自然历史博物馆。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考古学家发现40万年前的燧石工具 这改变了史前狩猎方式

考古学家发现40万年前的燧石工具 这改变了史前狩猎方式 这些工具最早是在法国的一个遗址中发现的,并以此命名。在 Jaljulia 和 Qesem 洞穴的古代遗址中也发现了这种工具。Quina刮刀的特点是工作边缘呈扇形,锋利无比,用于屠宰秋鹿和加工鹿皮。研究人员解释说,在大象从该地区消失后,古代猎人被迫进行技术改造,使他们能够狩猎、屠宰和加工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的猎物黇鹿。研究还发现,这些独特的工具是用从撒玛利亚山采集的非本地燧石制成的,撒玛利亚山可能也是野鹿的产仔区,位于杰勒朱利亚和盖塞姆洞穴以东约 20 公里处。因此,研究人员推测,早在旧石器时代,埃巴尔山和格里齐姆山(位于今天的纳布卢斯附近)就被史前狩猎者视为丰饶之源和神圣之地。这项研究由特拉维夫大学 Jacob M. Alkow 考古学和古代近东文化系的 Vlad Litov 和 Ran Barkai 教授领导。论文发表在《考古学》上。研究人员解释说,从 150 万年前开始的大约一百万年里,早期人类使用名为"Scrapers"的石制工具来加工兽皮,并从大部分大型猎物的骨头上刮下肉来。在黎凡特地区,他们主要捕猎大象和其他大型食草动物,这些动物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大部分热量。然而,研究发现,大约 40 万年前,在大象消失之后,猎人转而捕猎另一种猎物秋鹿,这种猎物比大象要小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基利心山和伊巴尔山。从东面俯瞰。资料来源:Shai Bar 博士利托夫解释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了解史前时期石器发生变化的原因,重点是大约 40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下叶刮削器的技术变化。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人类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可利用的动物群发生了变化:大型猎物,尤其是大象已经消失,人类被迫捕猎较小的动物,尤其是秋鹿。显然,屠宰一头大象是一回事,而加工一头更小、更脆弱的秋鹿则是另一项挑战。"Ran Barkai 教授。图片来源:特拉维夫大学为弥补一头大象的损失而系统地处理大量的黇鹿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开发新的工具。因此,我们看到了新型 Quina 刮刀的出现,与以前使用的简单刮刀相比,它的形状更好、更锋利、工作边缘更均匀"。结论和历史意义这项研究依据的是在以色列中部 6 号公路旁的 Jaljulia 史前遗址(可能有直立人居住)的发掘结果,以及附近 Qesem 洞穴的证据。在这两个遗址,发掘者发现了许多新型刮削器,这些刮削器由非本地燧石制成,其最近的来源是发掘遗址东面的撒马利亚西坡或南面今天的本谢门森林。Barkai 教授补充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技术发展与早期人类捕猎和食用的动物群变化之间的联系。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石器的变化是人类生物和认知变化的结果。我们证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双重联系,既有实际的联系,也有感性的联系。一方面,人类开始制造更复杂的工具,是因为他们必须狩猎和屠宰更小、更快、更薄的猎物。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了一种感知上的联系:位于撒玛利亚的以巴珥山和吉利心山(在贾尔朱利亚以东约 20 公里处)是秋鹿的栖息地,因此被认为是丰饶的源泉。我们发现,丰富的鹿产地与屠宰鹿所用的燧石产地之间存在联系,我们相信这种联系对于这些史前猎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感知意义。他们知道鹿的产地,并特别使用同一地区的燧石来制作屠宰这种猎物的工具。这种行为在世界许多其他地方都很常见,而且仍然被当地的狩猎采集者群体广泛采用"。利托夫总结道:"我们相信,撒马利亚山对于 Qesem 洞穴和 Jaljulia 的史前人来说是神圣的,因为那里是牧鹿的故乡。值得注意的是,在贾尔朱利亚,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工具,它们都是用当地出产的各种石头制成的。当当地人意识到大象的数量正在减少时,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鹿身上。由于发现了鹿的大量来源,他们开始在同一个地方制作独特的刮削器。这是后来遍及全世界的一种现象的最早实例。"新的刮削器最早出现在距今约 50 万年前的 Jaljulia,规模较小;不久之后,距今 40 万年至 20 万年前,在 Qesem 洞穴出现了规模更大的刮削器。在整个更新世和全新世期间,从当地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骨骼残骸证明,贾尔朱利亚和盖塞姆洞穴以东的萨马里亚高地很可能是秋鹿种群的家园。在《旧约》中认为约书亚-本-努恩(Joshua bin Nun)所设的基利心山祭坛遗址也发现了许多獐骨,有些传统认为这是《创世纪》中描述的亚伯拉罕立约的地方。显然,撒玛利亚山早在旧石器时代就获得了显赫甚至神圣的地位,并在数十万年中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地位"。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哥伦布传 -在线观看500年前,充满迷信色彩的西班牙,认为海洋的尽头有魔鬼守侯著,只有航海家哥伦布坚信,海洋的尽头是一片新土地,

哥伦布传 -在线观看 500年前,充满迷信色彩的西班牙,认为海洋的尽头有魔鬼守侯著,只有航海家哥伦布坚信,海洋的尽头是一片新土地,几经辛苦说服女皇资助冒险旅程的他终于发现新大陆,可惜贵族们都视这土地为猪肉,只有他愿意维持乐... 类型:其他 主演:西格妮·韦弗,弗兰克·兰格拉,约翰·赫夫南,热拉尔·德帕迪约,凯文·杜恩,安赫拉·莫利纳,切基·卡尤,阿曼德·阿山特,马克·马戈利斯,迈克尔·维克特,史蒂芬·威丁顿,阿诺德·沃斯洛,杰克·泰勒,胡安·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点击在线观看 丨

封面图片

1.5亿年前恐龙骨架将在巴黎拍卖

1.5亿年前恐龙骨架将在巴黎拍卖 一具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保存异常完好的恐龙骨架10月将在巴黎拍卖。 路透社报道,这具名为巴里(Barry)的弯龙(Camptosaurus)骨架于1990年代在美国怀俄明州首次被发现。古生物学家巴里·詹姆斯(Barry James)于2000年为这具恐龙骨架进行了初步修复,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去年收购巴里的意大利实验室Zoic进一步修复了这具高2.10米、长五米的骨架。 巴黎德鲁奥酒店(Hotel Drouot)拍卖行的吉凯洛说:“这是一个保存极为完好的标本,非常罕见。以头骨为例,头骨的完整度为90%,恐龙(骨骼)的其他部分的完整度为80%。” 吉凯洛说,艺术品市场上的恐龙标本仍然很少见,全世界每年的销售量不超过几件。这具骨架将于10月中旬在拍卖前向公众展示,预计售价将高达120万欧元(约174万新元)。

封面图片

动物园猴山有猫并非个案 5年前就共处

动物园猴山有猫并非个案 5年前就共处 今天中午,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市政园林发展管护中心发布《关于西拉木伦动物园猴山(群)与猫共栖情况说明》:通辽西拉木伦动物园第一时间将猫移出猴山,放置单独的猫舍,猫舍面积约18平方米,进行安置和饲养。猴山面积为3694平方米,猕猴18只,有山体、渠及3棵松树组成。猴山的猫在猴山捕鼠生存的同时,也有饲养员正常投食。西拉木伦动物园猴山猴群与猫共栖现象起于2019年,因猴山食物充足和存在适宜啮齿类动物生存的洞穴而导致老鼠滋生,鼠患数量达到上百只,白天在观赏处肉眼可见。经多次尝试人工灭鼠后,均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在确保猴群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 ,先后放了2只猫,大大减轻了鼠患情况,且猫的情况一直健壮,无异样,工作人员多次观察猴与猫并未存在欺凌现象。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通辽西拉木伦动物园工作的监督,非常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我们也会及时解决问题,努力为动物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游园体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